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267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259篇
  173篇
综合类   1470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725篇
园艺   267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及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从源头解决地膜覆盖技术泛用、滥用问题,提高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合理利用性。研究提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地膜覆盖技术对作物自身环境要素需求与所在地提供环境要素差异的补偿程度"。该研究以东北春玉米为例,构建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检索的方式收集东北地区田间试验中春玉米地膜覆盖功能数据,明确作物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经济产量相关关系,量化作物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增产功效,筛选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指数,参照作物需求阈值标准和经济效益,明确东北不同熟期春玉米地膜覆盖种植范围,形成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性区划。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地膜覆盖耕作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与裸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产量与≥10 ℃积温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P < 0.01)。基于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计算了地膜覆盖适宜指数,完成东北地区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分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相关研究可为中国地膜投入量零增长和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2.
整精米率是影响优质长粒籼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区优质长粒籼稻适宜的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以3个长粒优质常规籼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5月10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收获期(90%谷粒成熟、完全成熟、完全成熟后6d)、储存期(10 d、40 d、60 d)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 ...  相似文献   
73.
以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示范项目为研究案例,在定量监测环境友好型肥料管理方式对化肥污染控制效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方法,从环境友好肥料管理方式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和实际投入的额外成本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上限值和下限值,同时讨论了在实际制定补偿标准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和采取的补偿方式。结果表明,环境友好型肥料管理方式可有效削减氮素流失负荷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削减率分别达到46.6%~61.8%和23.4%~46.7%;在梨园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和实际额外投入成本分别为10135.6和3066.1元(RMB)·hm^-2·a^-1,在蔬菜田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和实际额外投入成本分别为7640.1和3165.2元(RMB)·hm^-2·a^-1。因此,梨园和蔬菜田由于应用环境友好型肥料管理方式可获得的生态补偿理论值范围分别为3066.1~10135.6元(RMB)·hm^-2·a^-1和3165.2~7640.1元(RMB)·hm^-2·a^-1。  相似文献   
74.
选取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针对(1)秸秆移除;(2)秸秆表覆;(3)免耕;(4)秸秆深施;(5)施农家肥这5种典型的田间管理,使用农田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系统对冬小麦农田全生育期进行了原位长期观测,并采用^13C自然丰度法对土壤碳的转化进行了监测,同时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高低顺序为施农家肥、秸秆深施、秸秆表覆、秸秆移除和免耕,而且土壤有机碳的更新也有同样的趋势;施农家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而秸秆移除和免耕则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轻微下降;冬小麦甲烷的排放或吸收只占总增温潜势的不到1%,在进行统计总排放当量时基本可以忽略,N2O在总排放当量中的比例在2.55%-11.62%范围内;N2O的大量排放主要来自于拔节期及开花期,秸秆移除、施农家肥和秸秆深施会导致N2O排放在总当量中的份额增加至10%左右,而秸秆覆盖和免耕N2O排放在总排放当量中的份额只有3%左右,冬小麦农田总的温室气体排放88%以上来自于CO2的排放,特别是秸秆表覆和免耕95%以上来自土壤碳的损失而释放的CO2。总体来看,秸秆深施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减少碳的损失,增加土壤碳并产生相对较少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较好的固碳减排方式。  相似文献   
75.
基于遗传算法的规则包装农产品三维装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产品配送规模的扩大,物流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高效配送成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该文针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多种货物的装箱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三维装箱模型;通过分析农产品自身特点,在考虑装箱过程中车辆载质量、物品承重和体积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对规则农产品的装箱次序以及摆放方向进行优化设计;应用Java技术对单车三维装箱算法进行了实现。采用北京郊区某公司的农产品货箱包装数据进行了10组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用于综合描述装箱率和装箱成本的目标函数值平均为72.72%,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算法的平均运行时间为37 947 ms,目标函数值平均为81.14%,提高了8.42%。  相似文献   
76.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两者关系变化较大。利用近20 a城市化率、经济增长及国民生产总值等时间序列资料,对江西省城市化总体发展特征、空间发展特征及与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水平与GDP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化水平进程呈现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加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城市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不平衡状态;城市化与经济结构相关性明显。同时城市化与GDP均是平稳的时间序列,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协整性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对其直接回归预测发展走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三开门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箱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农田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箱在观测过程中对作物生长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干扰,本研究在玉米大田环境条件下比较了一种新型的三开门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箱与传统单开门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箱对环境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与水分、玉米生长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开门温室气体测定箱能显著减小与大田环境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湿度及土壤温度的差异;相对于单开门箱,三开门箱在箱体打开及关闭条件下气温平均低0.90和0.74℃,空气湿度平均增加1.36%和降低5.69%;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前土壤温度约降低2℃,小喇叭口期后差异不显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在玉米苗期有一定的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三开门箱相对于单开门箱能显著降低箱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还能降低CO2平均通量值6.85%及N2O的平均通量值3.68%,而对CH4平均通量值基本无影响。因此,三开门箱相对于传统单开门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箱能显著减小测定箱对观测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干扰,应用这种箱体观测能更好地反映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78.
春玉米田施用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的节本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重要的排放源.本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自动测定系统,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农田尿素(U)、尿素添加10%双氰胺(DCD1)、尿素添加5%双氰胺(DCD2)、硫包衣尿素(SCU)和不施肥(CK)5个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进行N2O测定,以分析双氰胺和硫包衣尿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N2O排放总量顺序为U>SCU> DCD2>DCD1>CK,各处理的排放系数在0.20% ~0.71%,与单施尿素相比,DCD1、DCD2分别减少N2O排放59.5%、47.1%,硫包衣处理的N2O排放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的N2O排放均极显著高于添加DCD的处理(P<0.01).(2)排放高峰是伴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明显上升而发生的,各施肥处理N2O的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3) DCD2施肥方案每减排1tCO2-eq的同时可减少支出约178元,表明此方案可作为减少春玉米农田N2O排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中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氮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关键,水稻种植中氮素利用率偏低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包膜、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菌剂等为其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手段。本文以新型尿素为研究对象,进行四季水稻的连续试验,从作物生长、产量构成和氮素利用方面做出综合评价,为其在水稻种植上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和2013年在湖北荆州(江汉平原代表站点),进行两年大田试验设置了五种氮肥处理:常规尿素(CK)、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RU)、碧晶尿素(NU)(含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有效微生物菌剂(EM),跟踪观测不同尿素对双季稻生长性状(株高、茎蘖数、穗数、叶绿素)、产量要素(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秸秆产量、籽粒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新型氮肥的增产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结果】新型氮肥能促进水稻植株的增高、叶绿素含量的提升,增加茎蘖数、成穗数和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促进秸秆和籽粒产量的增长。CRU处理增产最为明显和稳定,早晚稻相比CK处理平均增产达18%(P0.05),而DMPP、NU和EM处理早稻增产不明显,晚稻增产14%(P0.05),晚稻增产效益优于早稻。新型氮肥能有效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以CRU最高,两年平均氮素利用率为53%,NU次之(为47%),CK最低(仅为35%);随着菌剂不断施入,EM处理氮素利用率逐季增高,在2013年晚稻为55%,与CK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新型氮肥处理的农学利用率不同程度高于CK,其中CRU处理最高,在2013年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新型氮肥处理的生理利用率2012年均低于CK,2013年仅DMPP处理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稳定尿素和配施微生物菌剂均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氮素利用率,其效果以包膜控释尿素最好也最稳定,添加硝化抑制剂的稳定肥料次之,与菌剂配施作用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0.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土壤中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的实时荧光定量体系的方法,根据辣椒疫霉菌保守的ITS序列设计的特异性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引物,通过对保守序列构建克隆文库,筛选阳性克隆子,制备用于实时荧光定量体系的标准品,从而构建优良的标准曲线。利用构建的标准曲线和优化的实时荧光定量体系对人工接种含梯度浓度的辣椒疫霉菌的土壤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辣椒疫霉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R2=0.980,斜率为-3.295,扩增效率为101.1%,线性方程为Y=-3.295X+44.484,标准品的检测下限为1.000×102拷贝,带菌土壤的检测下限为1.236×103拷贝,约为4.887pg基因组DNA。经过土壤样品试验,得出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845,表明所建立的辣椒疫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