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伯雄  危浩  庄兰芳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488-4498
 综述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的3个关键环节:(1)外源目的基因高效插入家蚕基因组;(2)转基因家蚕的高效、快捷的检测;(3)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目的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同时介绍了有关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利用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家蚕杂交率抽样检验的判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概率分布理论,结合计算机模拟,确定采用DNA指纹进行蚕种杂交率检验时,以100个蚕卵构成的样本,检出的亲本数小于等于1时为合格蚕种,大于1为不合格蚕种;以200个蚕卵构成的样本,检出的亲本数小于等于6时为合格蚕种,大于6为不合格蚕种.这样的判别结果有95%的可靠性保证蚕种符合杂交率〉95%的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3.
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具有刺激细胞增殖的强大能力,是伤口愈合的关键因子.利用转基因技术,在家蚕后部丝腺利用丝素轻链基因(fibroin light chain,FibL)启动子驱动FibL-hEGF融合蛋白的表达.借助piggyBac转座子将FibL-hEGF融合基因导入到家蚕基因组,利用荧光检测总共获得8个转基因阳性卵圈,转基因阳性率为36.36%.PCR和反向PCR检测证明外源融合基因FibL-hEGF已被成功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且随机插入到家蚕染色体的5个位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FibL-hEGF融合蛋白在家蚕后部丝腺中表达且成功分泌到蚕茧中,进一步证实了转基因家蚕的产生.本研究中利用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技术成功获得了转基因家蚕并得到重组hEGF蚕丝,该蚕丝可用于制造伤口敷料.  相似文献   
74.
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子在家蚕中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质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标记基因对家蚕品种N is-tari进行转基因实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表达EGFP的转化效率,G0代中EGFP阳性蛾区检出占总注射蚕卵的比率达0.618%,且EGFP的表达呈组织特异性。PCR实验分析也证实了标记基因的成功导入。该实验中标记基因及转基因阳性个体均易于检出,为启动子缺陷转基因方法在家蚕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筛选研究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三磷酸核苷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钟伯雄 《蚕业科学》2001,27(1):38-42
为探讨家蚕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 (BmCPV)结构蛋白的构造及其功能 ,采用α 3 2 P标记的鸟嘌呤三磷酸核苷酸、腺嘌呤三磷酸核苷酸、胞嘧啶三磷酸核苷酸和尿嘧啶三磷酸核苷酸与病毒粒子共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VP3能够与鸟嘌呤三磷酸核苷酸和尿嘧啶三磷酸核苷酸结合 ,暗示了VP3是BmCPV的三磷酸核苷酸结合蛋白 ,推测其在BmCPV核酸RNA形成mGpppAmpGp帽子结构中起作用 ,具有RNA鸟苷酰转移酶功能。  相似文献   
76.
家蚕卵碱性磷酸酶活力与数量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种转青卵的热敏感性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蚕期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酶活力作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统计检验均达显著。认为,转青卵内此酶活力有可能作为初选杂交组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7.
家蚕后部丝腺细胞数与茧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钟伯雄  王象礼 《蚕业科学》1993,19(3):149-155
采用OLYMPUS位相差显微镜(10×20)观察计数家蚕后部丝腺细胞数,结果得知:家蚕后部丝腺一侧细胞数在180—260个之间,标准差大多在5—25个之间;不同品种后部丝腺细胞数存在极明显差异;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细胞数的分布属正态分布;同一头家蚕的两条后部丝腺的细胞数,少数个体存在一定的开差。后部丝腺细胞数与茧质性状的线性回归及离回归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后部丝腺细胞数杂种优势率与茧质件状杂种优势率大多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后部丝腺细胞的多少是丝素蛋白产量高低的一个条件,而每个细胞合成、分泌丝素蛋白的能力强弱是产量高低的另一条件。  相似文献   
78.
血液及后部丝腺游离氨基酸是茧丝蛋白质合成的原料,但由于游离氨基酸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代谢状态,以游离氨基酸到茧丝蛋白,涉及“源”、“库”、“通路”、“转化能力”、“合成能力”5个方面,所以单用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来预测茧丝的产量,预测的重演性较差。同样地,选用一些在生物体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生理生化指标来预测某一性状的优劣,预测的重演性是很难保证的。  相似文献   
79.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0.
家蚕胚胎发育关联的初始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人工孵化卵、滞育卵和未受精卵为材料 ,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和图谱比较分析 ,发现受精后的人工孵化卵和滞育卵 ,第 2、4、5和 6号蛋白斑点的表达量较未受精卵有所增加 ,人工孵化处理后的蚕卵第 2、3号蛋白斑点的表达量较滞育卵有所增加。推测这几种蛋白质可能在促使受精过程的完成以及促使胚胎解除滞育进入生长发育阶段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