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金晶  王萍 《中国饲料》2023,(14):50-53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回肠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0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0.1、0.2、0.3%的复合益生菌作为试验日粮。试验为期3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肉鸭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P <0.05);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肉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P <0.05);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 <0.05),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肉鸭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 <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 <0.05);对肉鸭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0.3%的复合益生菌后肉鸭回肠黏膜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 <0.05);对丙二醛和总超氧...  相似文献   
82.
牦牛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鲜牦牛血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及有机溶剂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牦牛血红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为16s,无水乙醇添加量为0.5倍,氯仿添加量为0.25倍,丙酮添加量为1.6倍,在上述条件下提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可达67.137U.mL-1.  相似文献   
83.
浙江茶情(1)     
金晶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15,41(1):61-63
<正>1我省审定通过两个茶树新品种近日,省农业厅发出第3号公告,公布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景白1号"和"景白2号"两个新品种名列其中,并公布了审定通过的两个茶树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审定意见。通过审定新品种的编号分别是浙(非)审茶2014001和浙(非)审茶2014002,其品种选育来源是惠明茶树品种变异,经多年多点试验,‘景白1号’品种平均亩产鲜叶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为材料,提取dsRNA作为模板进行多重RT-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的优化。利用优化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健康大豆种子、BPMV、SMV及2种病毒复合感染的大豆种子进行检测,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健康大豆种子提取的dsRNA,将从复合侵染BPMV、SMV大豆种子中提取的dsR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原液的10-1、10-2、10-3、10-4、10-5和10-6倍作为模板,分别进行多重RT-PCR和单一RT-PCR扩增,测定灵敏度。多重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连接于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来自于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巴西的疑似带病大豆种子进行检测,同时以单一RT-PCR检测进行验证。以BPMV、SMV抗体等体积混合液包被PCR管后再加入样品提取液或直接以样品提取液包被PCR管,将免疫捕获、试管捕捉和多重RT-PCR相结合,建立同时检测BPMV、SMV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结果】多重RT-PCR的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引物浓度为BPMV 0.4μmol·L-1、SMV 0.4 μmol·L-1,最佳退火温度为52℃,最佳循环数为35。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多重RT-PCR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上同时扩增到大小约542、221 bp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BP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542 bp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S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221 bp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材料上未扩增出任何特异性条带。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dsRNA原液稀释至10-3倍时,无论是多重RT-PCR,还是单一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的灵敏度相当,为10-2倍dsRNA原液。多重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PMV、SMV所测的序列全长分别为542和221 bp,与预期大小完全相符,且与已报道的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证实了多重RT-PCR结果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来自于4个国家的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3份美国大豆种子样品检出BPMV,1份美国大豆种子检出SMV,1份阿根廷大豆种子检出SMV,2份中国大豆种子检出SMV,该结果与单一RT-PCR验证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达100% 。建立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中成功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中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SM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朱希贤  吴楠  周艳  金晶  周洪英 《种子》2016,(7):125-127
为了提高微型月季扦插繁殖率,采用L9 (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种不同的基质配比(1.泥炭土;2.泥炭土∶珍珠岩=3∶2;3.泥炭土∶珍珠岩∶蛭石=2∶1∶1),3种不同的激素(IBA,IAA,NAA浓度均为200 mg/L)和不同的浸泡时间(0,1,2h,其中0h为速蘸)对微型月季“和谐”扦插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蛭石(2∶1∶1),激素为IBA浓度200mg/L(吲哚丁酸),浸泡时间为2h,扦插处理的“和谐”A3B1C3处理为最优组合.其生根率为88.49%;根长为10.31cm;根系数为13.50条;POD酶活性为120 U/(g· min) (FW);根系活力为19.49 mg/(g·h).  相似文献   
86.
基于色度域划分的马铃薯绿皮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皮是马铃薯品质缺陷之一。为了检测马铃薯的品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度域划分的马铃薯绿皮检测方法,从量化角度实现了马铃薯表皮颜色信息的提取。利用基于统计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和支持向量机识别方法构建模型,因局限于特定样本集的特征空间,识别结果稳定性不好。该研究克服了上述方法的缺点,提取色度作为模式识别的特征,并确定了区分正常和绿皮马铃薯的有效色度值区间57~64,再结合二次阈值判别方法对马铃薯的绿皮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识别率高,而且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87.
以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四钠(GLDA)作为淋洗剂,对我国南方重要耕地类型黄棕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淋洗修复,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参照已有研究确定独立变量:GLDA浓度、pH值、淋洗时间,采用RSM优化实验分组,结合三元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获得了最佳淋洗条件。结果表明:螯合剂GLDA具有优良的重金属洗脱性能,具有替代传统淋洗剂的潜力,对受重金属污染的黄棕壤具有优良修复效果;预测的最佳淋洗条件:GLDA浓度、pH、淋洗时间分别为19.23mmol/L、4.02、146.54min;对应的土壤Cd、Pb、Zn以及Ni的去除率分别为94.68%、88.21%、75.26%以及92.69%,并与实测值相比具有95%以上的可信度;淋洗实验对酸溶态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最高,对残渣态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最低,另外淋洗有助于土壤重金属稳定化。  相似文献   
88.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作为精细胞的祖细胞,广泛用于研究精子的发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对PGCs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探究成纤维生长因子8(FGF8)的具体功能,本研究通过构建家鸡(Gallus domesticus)FGF8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慢病毒干扰载体,获得稳定低表达FGF8的鸡胚胎干细胞株,并进一步研究FGF8在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PGCs分化中的功能。根据家鸡FGF8的转录本设计3个RNA干扰靶点,连接到p GMVL-SC5干扰载体,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以q RT-PCR技术检测各靶点对FGF8的干扰效率,将干扰效率最佳的sh RNA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在以慢病毒敲低FGF8的ESCs中进行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收集不同时间的各组细胞,利用q RT-PCR、间接免疫荧光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检测生殖相关标记基因的表达变化和PGCs形成效率。结果表明,FGF8慢病毒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分别命名为sh FGF8-1、sh FGF8-2、sh FGF8-3,其中sh FGF8-2干扰效率最佳。将sh FGF8-2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滴度为5×10~(8 )TU/m L、干扰效率为(70±4.31)%的慢病毒载体。对于FGF8表达抑制的ESCs,体外RA诱导4 d后,PGC样细胞显著增加,ESC标记基因Nanog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PGC标记基因Cvh、C-kit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此外,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诱导4 d后与对照组比较,FGF8低表达使CVH~+PGCs比例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转染鸡胚胎干细胞的FGF8特异性慢病毒载体,并证实FGF8在体外参与调控PGCs的形成。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2013年福建口岸截获的进境欧洲水仙种球上携带的病毒种类,应用血清学、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其可能携带的病毒进行了检测与鉴定。结果显示,水仙花叶病毒(Narcissus mosaic virus,NMV)、水仙黄条病毒(Narcissus yellow stripe virus,NYSV)、水仙潜隐病毒(Narcissus latent virus,NLV)、水仙迟季黄化病毒(Narcissus late season yellows virus,NLSY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5种病毒为阳性,其中NLSYV、ArMV为强阳性;NMV、NYSV、NLV和NLSYV为阳性的样品中含有大小约500~750 nm×12 nm的线状病毒粒体,ArMV为阳性的样品中含有直径约30 nm的球状病毒粒体;经序列测定和分析,扩增到的目的片段大小与各病毒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一致,并与已报道的各病毒序列高度同源;病毒复合侵染检测结果显示,该批水仙种球39.7%的样品存在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研究表明,该批进境欧洲水仙种球上携带有NMV、NYSV、NLV、NLSYV和ArMV,且复合侵染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90.
新时代,党和国家及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国内外在美丽乡村环境建设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学者对乡村环境建设开展的研究也较多。基于以往的经验,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金冠村环境建设进行重点调研,分析国际和国内成功案例,结合余姚市金冠村的环境现状提出今后金冠村环境建设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