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69篇
  113篇
综合类   729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402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目的】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和肥料利用率低限制着生产优质苹果。国外通常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来克服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其硬件设施要求高,投资大,短期内在我国难以推广。近年来我国采用的根际注射施肥可利用施肥枪将肥料溶液直接注入根际土壤中,施肥成本低且技术简单。本研究利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根际注射施肥对苹果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果园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9年生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尿素标记肥料去向,最后通过MAT-251质谱计测15N丰度,得出果树各器官和土壤的肥料利用率。同时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标记叶片的SPAD值,用浸以磷酸甘油溶液的海绵进行田间原位测定,得到土壤氨挥发的量,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的N2O逸失量。综合对比分析黄土高原传统环状开沟撒施肥与根际注射施肥对苹果吸收利用氮素、肥料氮在土壤中残留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苹果园根际注射施肥的优越性体现在:1)施肥后一个月内,果园土壤的气态氮素损失发生变化,根际注射施肥比传统环状开沟施肥的氨挥发总量低54.9%,同时N2O的排放通量低5.0%。2)根际注射施肥后,促进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范围,扩大了根系肥水吸收容积,叶片和果实吸收的肥料氮比例(Ndff%)在整个生长季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生长季末期,根际注射施肥的整株氮素当季吸收率为53.04%,比环状开沟施肥提高12.25个百分点,表明根际注射施肥有利于氮素更快地被吸收利用,显著提高苹果树的氮素当季利用率。3)生长季末,在0—60 cm土层内,根际注射施肥的土壤氮素残留率为36.55%,而环状开沟施肥为43.1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4)在整个生长季内,根际注射施肥处理下的树体新梢叶片内叶绿素含量(SPAD)值一直高于环状开沟施肥。根际注射施肥能提高苹果单株产量和单果重,其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比环状开沟施肥处理提高了3.8%和19.7%。【结论】黄土高原地区推广的果树根际注射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苹果树体氮素的利用率,降低了土壤中的氮素残留。此外注射施肥的深度、注射量、密度和时间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养分需要随时调整,使水肥在土壤中均匀分布,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同时可避免传统施肥时挖坑作业对浅土层吸收根的损伤,降低劳动力成本。综合来看,根际注射施肥是提高黄土高原区旱地苹果树肥水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2.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桂皮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正交实验探索桂皮提取总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较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桂皮与乙醇溶液比i:16(g/v),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5h,总黄酮得率为1.27%。  相似文献   
103.
旱塬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肥力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年定位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旱地作物产量,肥料效应与降水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降水年型分析肥料的增产效果,丰水年NPM>NP>M>P;平水年NPM>NP>M>N>P;干旱年NPM>NP>M>P>N。钾肥只在丰水显示增产效果,NPM,M或NP长期施用,不但能够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且能够增强土壤贮水性,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C718所产细菌素plantaricin LPC718的特性,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了细菌素对酸、热和蛋白酶的敏感性、抑菌谱和作用方式;并采用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方法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的纯化。研究表明plantaricin LPC718在p H3~5.5范围内具有抑菌活性;经100℃处理30 min后抑菌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蛋白酶K、蛋白酶E和脂肪酶可完全破坏其抑菌活性,木瓜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部分破坏其活力,而胃蛋白酶完全没有作用。plantaricin LPC718不仅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添加plantaricin LPC718可使鸡白痢沙门氏菌培养液中活菌数下降,但细胞密度基本维持不变。因而,plantaricin LPC718是一种新的具有广谱抑菌功能的、含脂类成分的细菌素,在酸和热条件下活性稳定,具有杀菌作用但不引起细胞裂解。  相似文献   
105.
氯氰菊酯对鲤鱼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饲养方法,研究氯氰菊酯杀虫剂对鲤鱼的亚急性毒性效应。鲤鱼幼鱼经急性毒性试验和0、0.28、0.58、1.14μg·L-1氯氰菊酯暴露35d后,测定生长指标并对鳃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鲤鱼幼鱼的96hLC50为12.6μg·L-1;在1.14μg·L-1浓度组,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氯氰菊酯对鲤鱼生长的抑制作用,在0.58和1.14μg·L-1浓度组,可以观察到鳃组织有明显损伤。因此氯氰菊酯对鲤鱼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28~0.58μg·L-1。  相似文献   
106.
阐述了秋色叶树种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秋色叶树种的入选标准.经深入调查发现,湖南省有70多种秋色叶树种资源,并详细介绍了其中10种利用价值较高的秋色叶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7.
秋冬大白菜是我市传统种植品种,常年种植万亩以上,占本地秋冬菜的50%~60%。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同样的栽培面积菜农收入差异较大。一般中晚熟大白菜供应期在11月中旬~12月底,亩产量4500~6000kg,批发价0.3~07元/kg,均价0.4元/kg,亩收入2000元左右;而有经验的菜农采取贮藏措施,在1月下旬~2月上市,批发价0.9~1.5元/kg,均价1.1元/kg,去除自然损耗率约25%,亩收入超过4000元,较常规上市多一倍收入。其主要原因:春节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露地青菜、芹菜等大宗叶菜上市量少,加之前期菜农已将大白菜抛售,造成叶菜供应相对短缺,大白菜价格上扬,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秋冬大白菜高效栽培及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索Fe3 与赤潮发生的关系,采用模拟生长方法研究了Fe3 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Fe3 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低于0.01μmol·L-1会抑制该藻的生长,在0.01 ̄0.05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Fe3 浓度成正比关系;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Fe=0.2728,Ks-Fe=0.0169μmol·L-1。EDTA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EDTA对于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浓度是0.013μmol·L-1,EDTA浓度小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EDTA浓度大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EDTA浓度成正比关系(μ-EDTA=2.0742x-0.0114,r2=0.9248),浓度为0.13μmol·L-1时藻的生长速率接近最大值,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EDTA=0.3114,Ks-EDTA=0.1160μmol·L-1。探讨了不同Fe3 /EDTA比值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Fe3 /EDTA比值为0.2时藻细胞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表明比值为0.2时最适合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因此,赤潮异弯藻适合在Fe3 、EDTA浓度分别大于0.05、0.13μmol·L-1、Fe3 /EDTA=0.2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上海地区危害月季的豆毒蛾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室内条件下该虫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6789.35mm2,总取食量11张.室温在24℃时,完成一世代需要67.42d.其中卵期6d,幼虫期47.5d,预蛹期为1d,蛹期为9.25d和成虫(产卵前期)3.67d.雌雄成虫性比为1∶1.29.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89.5%.越冬幼虫过冷却点-5.25至-6.78℃,结冰温度为-3.57至-4.65℃.通过室内药剂防治实验,得出6种药剂之中的4种药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0.
吉林省农田养分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建国以来吉林省化肥、有机肥投入情况和粮食产量的变化 ,研究了农田养分平衡。从中可以看出 ,全省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但由于增加的速度不同 ,引起了化肥和有机肥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机肥占总投入的比重在减少 ,而化肥比重在快速的增加。同时伴随着生物产量的提高 ,携走大量的农田养分 ,农田养分的平衡也发生了变化。土壤中的氮素略有亏损 ,但仍属适量水平 ,磷素有大量的积累 ,而土壤钾素 50年累计亏损 2 53 7万t。并相应地提出了调控农田养分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