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6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3篇 |
农学 | 191篇 |
基础科学 | 333篇 |
138篇 | |
综合类 | 1384篇 |
农作物 | 150篇 |
水产渔业 | 227篇 |
畜牧兽医 | 747篇 |
园艺 | 301篇 |
植物保护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65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240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8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北省涿州市连业牧业有限公司 《农村养殖技术》2006,(6)
皇竹草为多年生、直立丛生的禾本科植物.由象草和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原产干南美洲哥伦比亚地区,热带植物.引进我国后经驯化可在大部分地区种植,根据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可分为多年生和一年生.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随着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外贸出口的兴起,我国许多家禽知名企业陆续涌现.此后在国退民进、市场调整、产业迭代的进程中,家禽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并且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究对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根状茎切段无性繁殖的影响因素,以祁连山东段高山草甸自然分布的矩镰荚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切段长度(20 cm和10 m)、2个种植深度(10 cm和5 cm)、3个覆草措施(覆草3 cm、覆草1 cm和无覆草)共1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矩镰荚苜蓿根茎出芽和成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草措施对成苗率、叶龄和单株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无覆草处理下成苗率、叶龄和单株地下生物量最高,3 cm覆草次之;2)切段长度和种植深度均对成苗率有显著影响,分别在20 cm切段长度和5 cm种植深度处理下成苗率最高;3)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覆草厚度×种植深度交互作用对根茎繁殖产生显著影响,且仅对单株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在10 cm种植深度和0 cm覆草厚度交互处理下,单株地上生物量最大;4)TOPSIS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显示,20 cm切段长度×10 cm种植深度×0 cm覆草组合处理,是矩镰荚苜蓿根状茎无性繁殖的最佳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一种以发热、消瘦、贫血、黄疸、血红蛋白降低及繁殖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本病首次报道见于1928年.英国Schilling等人从啮齿类动物血液中查到附红细胞体。我国晋希民于1981年首先报道了兔附红细胞体病;1990年.全炳昭报道了犬附红细胞体病:1991年,邰秀珍等在内蒙古发现人附红细胞体患者;1996年,黑龙江某警犬基地犬发生本病:1997年.候顺利对兰州市警军犬及家犬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分别为96%和71.4%;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本试验对三个厂家生产的猪瘟细胞苗分别进行兔体热效力检验和仔猪免疫试验,观察疫苗反应情况。通过兔体热反应和对免疫前、免疫后15、30、45和60天的猪群用ELISA方法监测抗体来评估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疫苗免疫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1产品名称及有效成分商品名:安倍健有效成分:乳酸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酵母菌等、综合活菌数≥2×1012/克;生物多糖、生物碱、苷类、蒽醌类及其还原衍生物等。2作用机理2.1可通过修复和激活机体受损的免疫系统,刺激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T、B淋巴细胞,从而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从而有效促进外周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提高群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