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7篇
  12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试验旨在对分离自天津地区发病猪场的7株猪链球菌3型菌株(Streptococcus suis type 3,SS 3)进行致病性和耐药特性研究。应用剂量为1.0×107、1.0×108和1.0×109 CFU/只的细菌对小鼠进行致病力研究,用PCR方法检测7株SS 3型菌株的毒力基因mrp、ef、sly、gdh、gapdh、fbpsorf2,并对这7株SS 3型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剂量为1.0×109和1.0×108 CFU/只时分别有6和3株SS 3型菌株可使小鼠100.0%(5/5)发病死亡,接种剂量1.0×107 CFU时仍有1株SS 3型菌株可使80.0%(4/5)小鼠发病死亡,这7株SS 3型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依次为R15056 > R15042=S15030 > Y12024=Y09011 > Y13125 > Y13164。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有3种毒力基因型,R12024、Y13164、R15042和S15030株为gdh、gap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Y13125和R15056株为sly、gdh、gap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Y09011株为gdh、fbpsorf2毒力基因阳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7株SS 3型对头孢喹肟相对最敏感,其次为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但对强力霉素100.0%耐药,且所有菌株均呈现3重以上的耐药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天津地区SS 3型流行特点及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天津地区SS 3型菌株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2.
试验旨在对一株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L00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发酵液中抗菌肽的效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与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K_2HPO_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通过摇瓶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温度、接种量、转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7.7 g/L、蛋白胨29.0 g/L、K_2HPO_4 3.3 g/L,摇瓶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0 mL/L、初始pH 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优化后抗菌肽的效价提高到了4.25×10~4 U/mL,是优化前的3.51倍。综合试验结果,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达到高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目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猪传染性疾病。今年在武安某养猪场出现了几例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病猪临床症状明显,病死率高。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验等,最终确诊该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文对此次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今后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4.
猪圆环病毒2型天津及周边地区分离株的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的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及ORF2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4株PCV2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有14株为1 767bp,10株为1 768bp。用DNAStar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24株PCV2分离株与NCBI上的PCV2参考株的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3.6%~99.8%,24株分离株之间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很小,同源性为94.0%~99.9%。同时,用DNAStar对PCV2分离株的ORF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NCBI上的PCV2 ORF2基因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9.3%,24株分离株O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0%~100.0%,3株分离株(10084F4、R14040及R14086)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0%。对全基因和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4株分离株的系统进化树被分为2个大分支,其中23株分离毒株属于PCV2b亚型,1株属于PCV2a亚型,未分离出PCV2c亚型。综上所述,天津及周边地区PCV2的流行模式仍以PCV 2b亚型为主,本研究为该地区PCV2的流行变异情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佛山市滨河公园是佛山市具代表性的新型免费开放式城市公园。针对佛山市滨河公园建设与管理成效,分析总结了其建设特色及日常维护管理经验,提出重视城市公园地块规划、科学建设、成立专项资金、组建统筹监督机构、注重公园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公园服务管理创新、听取民意是实现开放城市公园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一、五香瓜子1.原料配比:西瓜子1千克,食盐200克,八角、桂皮各5克,花椒、茴香各2.5克。2.制作方法:将200克生石灰块加水2千克,除去灰渣后浸泡西瓜子并适当搅动,浸泡5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除去瓜子表面的粘质;洗净后把瓜子放人锅内加水2千克左右,煮沸,把用布包好的八角、桂皮、花椒、茵香放入锅内,再煮半小时,取出几粒瓜子,用手指压之,若瓜子口出水珠即放入食盐,改小火再熬煮2小时即成。若煮好的瓜子在原汤内浸泡几小时,则味道更佳。然后放到干净的席子上晾晒干燥即可。汤水可连续使用4-5次。二、…  相似文献   
87.
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十堰城郊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优势种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的生物学习性包括幼虫行为、羽化与交配、取食与产卵、性比、趋光性及日活动规律和寄生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潜叶蝇姬小蜂可以取食寄生美洲斑潜蝇1~3龄幼虫,寄生最佳龄期为3龄,平均寄生率为34.27%,对美洲潜蝇种群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解析不同干燥工艺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以6个硒香茶(烘-炒)和10个翠峰茶(烘)为材料,采用感官评价、生化成分检测、高分辨液质联用(UHPLC-Q-Exactive/TM)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茶叶的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硒香茶香气为高爽型,翠峰茶为清香型,硒香茶干茶的色泽更为深绿,翠峰茶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略高于硒香茶。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硒香茶的氨基酸总量以及10种氨基酸组分(组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显著高于翠峰茶(P<0.05),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及咖啡碱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262个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儿茶素、二聚体儿茶素、酚酸、黄酮醇(糖)苷和有机酸等13类。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硒香茶与翠峰茶中代谢物种类没有差异,但含量存在差异。选择VIP>1.2的化合物作为关键性差异化合物,主要有氨基酸类、酚酸和黄酮醇(糖)苷类。翠峰茶中氨基酸类、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含量低于硒香茶,而二聚体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硒香茶。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硒香茶和翠峰茶品质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绿茶不同干燥工艺导致...  相似文献   
89.
犬蠕形螨病又称犬毛囊虫病,是犬的一种常见且顽固的皮内寄生虫疾病。犬感染率较高,大多隐性感染。对从临床接诊的一例犬蠕形螨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果树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D-B180菌株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3种苹果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峙培养中,球孢白僵菌BD-B180对3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5.08%、41.35%和39.74%。在加入BD-B180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接种苹果病原真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程度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2.49×107cfu/m L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最高抑制率达90.81%,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7.14%和52.78%。BD-B180发酵液的抑菌效果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而增强,振荡培养20 d的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9.76%、66.42%和68.33%。说明利用球孢白僵菌开发抗果树病原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