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孙永健  孙园园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2009,35(11):2055-2063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 kg hm-2 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 kg hm-2 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带状种植是四川小麦的典型种植方式,主要分布在丘陵旱地,与玉米构成小麦/玉米复合种植系统。本文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生育期分配比例对四川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氮素吸收累积、 分配与转运的影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氮残留问题,筛选适合于该地区带状种植小麦的适宜氮肥用量和分配比例,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试验在四川省仁寿县进行,试验材料为四川主推品种川麦42,带状种植(即2 m为一带,种5行小麦,行距20 cm,小麦幅宽80 cm,预留行1.2 m),2BSF-4-5A型谷物播种机播种,密度150104 plant/hm2。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N 90(N1)、 135(N2)、 180(N3)、 225(N4) kg/hm2 4个水平;生育期分配比例为裂区,设基肥一次性施入(R1)、 底肥:苗肥=7:3(R2)、 底肥:拔节肥=7:3(R3)和底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R4)4个水平,并以不施肥(CK)为对照。【结果】 1)施用氮肥后收获期地上部植株总吸氮量显著提高,开花期植株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 成熟期叶和茎鞘中氮素残留量以及转运氮的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花后氮素同化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施氮量为N 135 kg/hm2时达最大。底肥:拔节肥=7:3的施氮方式有利于提高花后氮素同化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而底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的施氮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花前贮存氮素向籽粒转移,同时也增加了成熟期氮素在营养器官中的残留,降低了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2)氮利用效率和植株氮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残留的全氮、 NO-3-N及NH+4-N含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较高(N 180~225 kg/hm2)的条件下,底肥一次施极大地增加了土壤中氮的残留,且随施氮量增加,拔节期一次性追肥土壤中氮残留也增加,氮肥分次追施和加大分配比例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氮素残留; 3)在四川丘陵旱地套作条件下,施氮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来拟合,平均每生产100 kg籽粒需N 3.6 kg;施氮量为180 kg/hm2、 分配比例为底肥:拔节肥=7:3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4800 kg/hm2(第二年4706 kg/hm2),较CK增产27.6%(第二年增产25.6%)。【结论】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 氮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土壤中残留氮量,在保证获得较高小麦产量(4650 kg/hm2以上)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采取氮肥后移及分次施用的方式。本试验条件下带状种植小麦推荐的氮肥用量为N 135~180 kg/hm2,分配比例为底肥:拔节肥=7:3。  相似文献   
63.
浅水莲藕种植机械化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水莲藕是一种高产、高效的藕莲品种,主藕入泥深度小于30 cm,藕和叶均较短小,适宜水深为5~30 cm.浅水莲藕种植的各个环节中,除耕整地外,施肥、施药、采收一般都是人工完成,需要大量劳动力,存在劳动难度大、强度高、生产效率低、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莲藕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实现莲藕施肥、施药、采收环节机械化,使其更加省力、省时、高效,已成为莲藕种植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在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及莲藕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莲藕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四川丘陵旱地氮肥运筹对带状种植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以川麦4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带状种植小麦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同化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有效提高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促进花后NSC的累积,提高其对籽粒NSC的贡献率,但是过量施氮不利于茎鞘中可溶性糖(WSC)向籽粒的转运,同时花后NSC积累量及其对籽粒NSC的贡献率降低,不利于籽粒中NSC的累积;氮肥分次施用能显著提高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促进花后NSC的累积,提高花后NSC对籽粒NSC的贡献率,尤以拔节期追施效果最佳。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35~180kg/hm2、施氮方式为底肥∶拔节肥=7∶3时,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并能维持较长的高值持续期,花后NSC积累量增加,且其对籽粒NSC的贡献率提高,籽粒中NSC积累量增加,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5.
农机具的网络服务和作业质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机作业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机管理部门的声誉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如何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机械三包维修期后维修难,是值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在民事诉讼中,庭审笔录是书记员对法庭审理全部活动的记录,是反映庭审活动的证据。近年来,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庭审笔录的制作方式经历了从书记员手写到运用计算机制作的转变,庭审笔录的存在形式也从传统的文字记载扩展到录音录像记载。庭审笔录的制作方式和存在形式的不断丰富,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民事审判中的体现。对于因为庭审笔录现代化而导致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必要的运行原则和恰当的处理规则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