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04篇
林业   959篇
农学   851篇
基础科学   716篇
  649篇
综合类   4922篇
农作物   668篇
水产渔业   507篇
畜牧兽医   2675篇
园艺   851篇
植物保护   298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21.
在2012年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HiWATER)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卫星的地表温度产品计算观测点的垂直温度差及温度的日较差,并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温度差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包括土层深度2 cm,4 cm和10 cm的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为检验温度差在区域含水量监测中的效果,利用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温进行插值。同时为消除温度的区域性差异,将各温度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将归一化后的垂直温度差区域分布与土壤相对湿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差中,地表温度和气温计算的垂直温度差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在时间尺度上,温度差与浅层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各土层深度中,温度差与4 cm的浅层土壤相对湿度相关性更好;在气温插值中,在纬度和海拔高度基础上插值出的气温与实测值之间更为接近;区域尺度上,归一化后的垂直温度差有效地解决了地理位置和下垫面对垂直温度差的影响,可以很好地监测月尺度上土壤湿度的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822.
采煤塌陷区裂隙优先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煤塌陷区裂缝优先流特征可为矿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支撑。选择神府-东胜煤田石圪台煤矿采煤塌陷区2个裂缝宽度、条数不同的试验点,依据染色示踪试验,利用Photoshop CS 6.0和ArcGIS 10.2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采煤塌陷区土壤裂缝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裂缝条件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加趋势,饱和导水率呈减小态势;2)水平剖面上,土壤染色面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染色区域位置具有一定的连续性;3)垂直剖面上,土壤染色面积随深度整体上呈S形趋势减小;4)试验点1在地面以下8~54 cm区间染色路径较多,试验点2在地面以下12~28 cm区间染色路径较多。以上结果说明采煤塌陷区裂缝的宽度、条数等对土壤优先流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3.
基于Budyko假设和SCS-CN模型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源区作为一种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沁河源区为例,利用Budyko假设和SCS-CN模型研究了其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和坡度下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沁河源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306.48 mm,水源涵养总量为4.19亿m3;(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不同,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水源涵养贡献率和水源涵养量均值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3.99%和42.00%,水源涵养量均值分别为330.41 mm和364.53 mm;(3)不同海拔高度上水源涵养功能不同,海拔1 000~1 500 m地区是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水源涵养量均值在海拔1 500~2 000 m地区最大,为401.71 mm;(4)不同坡度上水源涵养功能不同,缓坡和斜坡的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急坡、陡坡和险坡上水源涵养量均值分别为373.62 mm,368.32 mm和363.94 mm。  相似文献   
824.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农田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研究内容包括2个方面: 1)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地表排水方式,通过田间排水试验,探求控制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拟合了累计入渗量Philip公式的参数,建立了排涝、除渍和减少氮、磷流失的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2)在分析多目标优化问题Pareto最优解的基础上,运用MATLAB编制计算程序,针对控制排水模型的具体特点,分别定义了粒子的适应值、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的计算公式,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运用基于粒子群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农田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所求得的控制排水时间与实际控制排水时间基本一致,为农田排水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5.
为揭示环境因子对果园表层土壤氯离子迁移累积的影响,为预防和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关依据,研究果树生育期表层土壤不同土层氯离子的变化与环境因子(土温、土壤水分、蒸发量、降雨量、水分亏值、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0~25cm土层的微域范围内,不同土层对氯离子的迁移与累积具有不同的功能。0~5cm土层为氯离子聚集层,10~15cm土层为氯离子传导层。认为10~15cm土层是半干旱地区环境因子对土壤性质直接作用与影响的临界深度。  相似文献   
826.
不同光环境下濒危植物崖柏的光合日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为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1].该植物目前多见于重庆城口县和开县交界的石灰岩山地,喜光,生长缓慢,耐瘠薄.目前有关崖柏的研究有遗传多样性[2-3]、群落生态学[4]、无性繁殖[5]和低温适应机制[6]等,但是崖柏光合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光环境响应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光是影响植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植物与光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生长光强的变化,植物能够在形态及生理方面产生可塑性响应,以适应变化的光环境[7].  相似文献   
827.
春播早熟区玉米杂交种稳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年份区试中,玉米杂种间两种稳产性参数有相当大的差异;在不同年份区试中,有的杂交种两种稳产性参数无明显差异,有的则差异很大,说明这些杂交种在不同年份、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稳产性和适应性.杂交种通过连续三年区试之后,才能更好的评价其稳产性.杂交种的平均产量与其稳产性参数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r(?)=0.0612,r(?)=-0.2933).杂交种稳产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特别是果穗性状变化相关联.在作物品种区域化试验中,这一分析方法似乎是育种工作者研究品种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28.
浅谈自育玉米新品种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选育一个玉米优良杂交新品种(组合),通常需要经过选系、组配、鉴定、区试、审定到推广等诸多程序,一般需要6~8年或更长时间,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对选育单位而言,如何成功开发经营好一个自育优良杂交玉米新品种,以尽可能延长其服务农业生产有效年限,这不仅有利于本单位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提高社会地位、改善育种条件、提高育种水平,更有利于该品种取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29.
枸杞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枸杞遗传背景复杂,对其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种质资源的遗传背的研究还不充分。本研究对24个枸杞种质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在17对SSR引物上共检测到96个条带,其中有5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1.5%。每个SSR位点的PIC值为0.37~0.60,平均值为0.45。NTSYS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24份枸杞供试品种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263?0.954之间,在相似系数0.56处被分为9大类群。这将为进一步开展枸杞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院依据。  相似文献   
830.
冬小麦杂优组合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28个冬小麦杂优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单位面积穗数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稳定穗粒数的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