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北京房山采石场渣土基质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渣土产生量与日俱增,随意堆放,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现状,利用工程渣土进行人工土壤的重建,实现工程渣土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以渣土粒径(A)、羊粪用量(B)、秸秆用量(C)、木炭粉用量(D)作为试验因子,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的渣土基材对高羊茅出苗率、生长高度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因素对高羊茅出苗率、生长高度及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羊粪用量(B)>秸秆用量(C)>渣土粒径(A)<木炭粉用量(D).适宜高羊茅生长的较优基质配方为A1B2C2D2,即渣土粒径为0~10 mm,羊粪用量为9 g,秸秆用量为220 g,木炭粉用量为6 g.试验表明,渣土粒径范围的增大,抑制了高羊茅出苗及生长;当秸秆用量处于中等水平(220 g)或羊粪用量处理于中等水平(9.0)时,对出苗率、生长高度及生物量的影响最佳;木炭粉用量对于出苗率、生长高度及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染料脱色菌株对甲基绿(methyl green,MG)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不同碳源、甲基绿浓度、初始菌株浓度和温度对染料脱色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甲基绿的脱色产物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杀菌实验去测定甲基绿脱色液的生物毒性,通过S.oneidensis MR-1及其突变菌株对甲基绿的脱色速率推测可能的生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 oneidensis MR-1在以甲酸钠为碳源时的脱色率最高;在不同甲基绿浓度下,该菌对40 mg·L-1甲基绿可在1 h内脱色率达95%以上;菌株浓度的增加会增强脱色效果;温度研究显示,S. oneidensis MR-1在30 ℃条件时,对甲基绿的脱色效果更好。产物分析及杀菌实验结果证实S. oneidensis MR-1能够对甲基绿进行脱色,脱色后液体无毒,脱色产物主要为:4-(N,N-二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DDBP),4-(N-乙基-N,N-二甲基氨基)-4′-(N′-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D-MBP), 4-(N-乙基-N,N-甲基氨基)-4′-(N′,N′-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M-DBP)和4-(N-乙基-N,N-甲基氨基)-4′-(N′-甲基氨基)二苯甲酮(ED-BP)。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混合时间对饲料理化特性及不同阶段肉牛生长性能、反刍活动的影响。将全混合日粮的混合时间分为15 min和30 min。将120头平均体重为(475±30)kg的肉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头,每个重复10头。试验持续60 d,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30 d。在第1阶段结束后采用交叉设计,2组肉牛分别采食不同混合时间的全混合日粮。结果:混合时间为30 min组的几何平均长度、>18 mm分布占比显著高于混合时间为15 min组(P<0.05),同时阶段2组颗粒几何平均长度、6~18 mm分布占比显著高于阶段1组(P<0.05)。但混合时间为15 min组3~6 mm、底盘颗粒分布占比及>18 mm、3~6 mm分选活性显著高于混合时间为30 min组(P<0.05),但底盘颗粒分选活性显著低于30 min组(P<0.05)。颗粒混合时间为15 min组及阶段1的日增重分别显著高于混合时间为30 min组和阶段2(P<0.05),但料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混合日粮的混合时间延长会降低肉牛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同时降低颗粒的几何平均长度。  相似文献   
24.
植物乳杆菌是乳酸杆菌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各类发酵食品中。植物乳杆菌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的一员,由其生产的发酵食品的发酵作用与其对人体的益生作用使得植物乳杆菌逐渐成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阐明微生物环境适应性及发挥有益功能等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和组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就影响亚麻纤维应用酶法脱胶的外界因子(温度、加酶时间、加酶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浴比为1∶15的条件下,最适加酶量为0.12mL;实现最佳脱胶效果的外界条件是35~40℃静止培养、开始沤麻后6~12h加入酶制剂。  相似文献   
26.
研究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对辽粳401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辽粳401稻蟹生态种养模式(ERC)和辽粳401单一种植(RM)两种模式,测定了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辽粳401上3叶的SPAD值,以及辽粳401产量和品质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辽粳401的ERC种植模式抽穗期上3叶的SPAD值显著增加9.32%~11.11%,有效穗数显著增加9.27%,结实率显著增加了6.18%,糙米率显著增加3.94%,蛋白质含量显著减低了6.11%,实际产量增加了4.35%,与RM模式差异不显著。辽粳401稻蟹生态种养(ERC)虽然未显著增加稻米产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增加营养品质,是适合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品种。  相似文献   
27.
为探明不同栽植模式杂交粳稻群体产量、光合特征及经济效益的变化,于2019年在辽宁省盘锦市、东港市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以杂交粳稻辽优9906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高光效栽植模式和1种当地常规栽植模式,分析了不同栽植模式下2个生态区的水稻产量、光合特征和稻田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宽窄行栽植模式可在保障有效穗数的基础上提高40 cm、60 cm冠层透光率,优化光合参数,实现水稻高产;而12比空栽植模式可优化河蟹栖息环境,增加河蟹产出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12比空栽植模式在高产生态区盘锦试验点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增加河蟹产出量提升综合收益,宽窄行在东港试验点在稳定河蟹产出量基础上增加水稻产量提升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离张家口某地区羊源沙门氏菌并检测其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分离株表型和基因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将样品用选择培养基增菌并纯化培养,挑选疑似的沙门氏菌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根据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invA的核苷酸序列进行PCR和血清型鉴定。利用SPF昆明小鼠对分离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测定其半数致死量。PCR扩增毒力岛基因hilA、avrA、sseL、ssaQ、mgtC、siiDsopB,肠毒素基因stn,质粒毒力基因spvR。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blaCMYblaOXA,氟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oqxAoqxB,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根据PCR检测结果,将扩增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并与NCBI中相应的参照基因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4株羊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4株分离株的半数致死量为5.67×107~6.45×107 CFU。分离株可检出毒力岛基因hilA、avrA、sseL、ssaQ、mgtC、siiDsopB,肠毒素基因stn及质粒毒力基因spvR,检出率均在50%以上。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林可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分离株可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氟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和sul2。【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的毒力表型与染色体和质粒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关。分离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磺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临床上可将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29.
从基本参数、整机布置和技术规格三方面介绍了220 kW重型轮式拖拉机总体设计的计算方案和评价指标,并阐述了整机的布置特点和注意事项,为相关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