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冷冻丙酮法提纯α-亚麻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冷冻溶剂法原理,分析了在提纯α-亚麻酸的过程中冷冻温度、冷冻时间、溶剂配比、溶剂酸碱度、溶剂纯度、冷冻次数等因素对产物中α-亚麻酸的纯度和收率的影响。使α-亚麻酸的浓度由46.0%提高到80.3%,收率达到56%。  相似文献   
12.
亚麻籽综合利用及开发前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亚麻籽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成份、利用价值和深加工后具有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苦荞麦上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提高苦荞麦的抗倒伏和抗落粒能力,多效唑能明显降低苦荞麦的株高,防止植株倒伏,但对单株生产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效唑以始蕾期喷洒200mg/kg,每小区1000ml,效果最好。奈乙酸能明显减轻苦荞麦的落粒性,但对单株生产力同样有抑制作用,需要确定适宜的用药浓度和喷洒时期。萘乙酸以始花期喷洒40mg/kg,或灌浆初喷洒40mg/kg,每小区1000m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苦荞麦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根据苦养麦的营养生长、生育特点和多年的生产经经验,总结出一套在干旱地区种植苦养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旱作苦荞麦最佳栽培组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项研究以早中晚3个不同生育期的品种为试验材料,3种不同播种量、3种不同施肥量为处理,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播种量、不同施肥量间达显著水平。综合结果分析,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亩播种量6万株,亩施磷二胺20 kg作基肥为最佳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荞麦种植简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早在2500年前中国即有了种植荞麦的记载,自西周以来的春秋时期、南北朝时期、唐代、宋元时期、明代等各朝各代均有记载,并且对荞麦种植技术亦有记述,尤其在明代对种植荞麦的技术更趋完善.唐代以后对荞麦的药用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亦有了记载.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和萘乙酸对苦荞抗倒伏性和抗落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明显降低苦荞的株高。防止植株倒伏,但对单株生产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始蕾期喷洒200mg/kg,每小区1000ml,效果最好;蔡乙酸能明显减轻苦荞的落粒性,但对单株生产力同样有抑制作用。需要确定适宜的用药浓度和喷洒时期,以始花期喷洒40mg/kg,或灌浆初喷洒40mg/kg,每小区1000m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晋北地区14份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比较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物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一级分枝数与单株粒重、单株粒重间相关性显著(P0.05);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3.216%,对苦荞产量贡献的主成分顺序是籽粒数量构成因子籽粒质量构成因子植株高度构成因子主茎构成因子;在选择苦荞麦品种时应着重第一、二、三主成分的综合选择。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筛选出‘云荞1号’和‘黔苦6号’,在晋北地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苦荞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8个苦荞品种进行连续两年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主要农艺性状、生长整齐度和抗性、产量诸方面与当地的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晋荞2号、镇巴苦荞和黔威12号、九江苦荞产量明显优于广灵苦荞1号。晋荞2号、镇巴苦荞可在无霜期120d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四荞1号可在无霜期110d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