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对与农村生猪养殖相关的农民职业化教育、农村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生猪养殖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机制,为落羽杉耐旱性的理论研究及消落带植被选择提供参考,以2年生落羽杉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与霍格兰(Hoagland)混合液模拟干旱胁迫,设置6个PEG-6000浓度梯度(0、5%、10%、15%、20%和25%),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落羽杉幼苗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升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落羽杉幼苗对干旱胁迫有较好的调节能力和较强的耐受性,是适用于消落带景观改良和绿化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米轮作体系,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及玉米与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后,各处理间除植株叶面积系数外,其他项目如玉米株高、茎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从产量结果看,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籽粒产量和生物...  相似文献   
104.
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实现三全育人,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及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渗透相结合,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本文以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为研究对象,探索理论学习和岗位学习过程中,双主体育人模式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家禽生产学课程的专业优势,挖掘和提炼出课程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在筛选适宜的茎叶除草缓解剂处理,以期解决茎叶除草造成大豆叶片损伤继而影响产量问题。以大豆品种“克豆52”为试材,利用松·喹·氟磺胺乳油茎叶除草处理。3种缓解剂GAP、GAL、GAC分别设置3个浓度2个施用时期共18个处理,CKW茎叶除草次日喷清水,CKA仅进行茎叶除草。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大豆叶片药害指数、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结合经济效益和对杂草影响决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AC1处理便于农户掌握,产量最高,增产18.48%,综合收益较高,对除草效果影响较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择问题,该研究采用8个大豆品种、3个玉米品种随机组合设置不同处理,对不同大豆、玉米产量及大豆+玉米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在品种间、不同玉米品种间、大豆×玉米互作间均有显著差异,最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雁育豆8号和东生77,带状/净种比分别达到61.9%和59.5%,对大豆遮阴影响最少的玉米品种是先玉1219;不同品种玉米产量,仅玉米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迪卡A6565表现边行优势最强、产量最高,带状/净种比达到66.4%;大豆+玉米产量和产值表现最好的组合均为雁育豆8×迪卡A6565,其产值比净种迪卡A6565增值12.2%。  相似文献   
107.
高光谱遥感技术可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无损、高效地监测,是推动现代精准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以不同施氮水平与覆膜处理下的开花期大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为研究对象,对原始开花期大豆高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0~2阶微分变换处理(步长0.5),并筛选出各阶光谱指数中与开花期大豆LAI相关性最高的指数作为最优光谱指数进行输入,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 GA-BP)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大豆LAI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2阶光谱指数与大豆LAI相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16、0.657、0.666、0.669、0.658,相比于原始与整数阶高光谱反射率,分数阶微分变换处理后的高光谱反射率构建的光谱指数与开花期大豆LAI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平均值最高的1.5阶微分处理最优光谱指数波长组合分别为:TVI(687 nm, 754 nm)、DI(687 n...  相似文献   
108.
为给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和优良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种质资源发掘提供参考,以广西凭祥(GXPX)、江西分宜(JXFY)和浙江安吉(ZJAJ)3个种源池杉幼苗为对象,通过不同深度浸没模拟淹水胁迫,测定各种源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各种源的耐淹性,探究不同种源池杉幼苗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耐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淹水深度增加,3个种源池杉幼苗叶片中的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JXFY和GXPX种源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ZJAJ种源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3个种源池杉幼苗的耐淹性表现为GXPX(0.886)> JXFY(0.376)> ZJAJ(0.042)。3个种源池杉幼苗在轻度淹水胁迫下均表现出较好适应性,在重度淹水胁迫下受到抑制与损害,广西凭祥种源的耐淹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9.
基于不同分析模型的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光谱估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大豆鼓粒期采用光谱技术估算叶片SPAD值和LAI的有效分析模型和方法,本研究以大田鼓粒期大豆为试验材料,在3个不同时段9:45~10:15(10AM)、11:45~12:15(12PM)和13:45~14:15(2PM)测量冠层全波段光谱反射率,并分别使用极限学习机(ELM)、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构建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估算模型,并对比不同模型分析结果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在各模型中,12PM和2PM测定的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的拟合精度均高于10AM。基于RF的大豆叶片SPAD值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为0.910,RMSE为2.006,MRE为3.684;基于RF的大豆LAI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为0.916,RMSE为0.209,MRE为4.383,与ELM、PLSR和SVM相比,有更高的估算精度。综上结果说明大豆鼓粒期在11:45~12:15和13:45~14:15采用RF模型,运用全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估算大豆叶片SPAD值和LAI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高光谱技术由于无损和高效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精准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方法。为实现冬油菜无损、快速的氮素盈亏诊断,该研究以连续两年(2022—2023年)不同覆盖及施氮处理下冬油菜蕾薹期采集的90份植物样品(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浓度)和高光谱实测数据为数据源,根据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first-order differential,FD)光谱与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的相关系数计算了8种(共16个)典型的光谱指数,随后利用相关矩阵法提取最佳光谱组合,并根据与NNI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筛选最优光谱指数,最后将最优光谱指数分为3组模型输入变量,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冬油菜蕾薹期NNI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一阶微分光谱指数与NNI的相关系数均大于原始光谱指数,3个组合选择的光谱指数与NNI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