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 西藏羌塘野生动物保护区约300 000km~2,是世界上未受干扰的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也是许多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其中有几种野生动物是青藏高原特有、但却面临危险的动物。保护区的草原可分为三大类型:高寒典型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草原在空间上是广布的,在组成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2.
低温胁迫对墨西哥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5和15℃低温胁迫下,对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的2种新材料玉米草1号和玉米草2号叶片内部与抗寒性有关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在处理6、24、487、2 h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低温处理下,不同材料生理指标变化情况,通过变化规律分析2种材料的抗寒性大小。结果表明,从3个生理指标上看,随温度降低,玉米草1号能保持更好的细胞膜完整性和更低的丙二醛含量,并诱导产生更多的脯氨酸,说明玉米草1号比玉米草2号具有更强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73.
选用紫花苜蓿强抗旱品种敖汉和弱抗旱品种三得利为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与土壤干旱胁迫下,分析紫花苜蓿叶表皮蜡质含量、晶体结构、叶片水势及紫外线吸光产物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敖汉品种叶表皮蜡质含量高于三得利;在紫外线与干旱复合胁迫时敖汉叶表皮蜡质含量和叶片水势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而三得利叶水势较对照无显著变化。说明在复合胁迫下,强抗旱品种通过增加叶表皮蜡质的沉积来维持较高的叶水势。复合胁迫和单独紫外线辐射下(0.05 W/m2),紫花苜蓿叶表皮片状蜡质晶体结构发生熔融,扩大了叶表面积的覆盖率,减少角质层蒸腾失水;在0.1 W/m2紫外线辐射下,敖汉叶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出现平行于叶表而垂直分布于其他晶体之上的片层结构,提高了紫外线辐射反射率,有效减少强辐射对植株生理的影响。单独土壤干旱处理对紫花苜蓿蜡质晶体结构无显著影响。紫外线辐射对植株紫外线吸光产物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紫花苜蓿叶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对紫外线辐射有直接防御作用,这可能部分程度地推迟、替代通过生理代谢途径对紫外线的防御。  相似文献   
74.
在田间收集发病苜蓿菌核,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紫花苜蓿分枝期将菌核分别接种到"三得利"、"WL324"、"阿尔刚金"和"FGC901"品种上,研究接种三叶草核盘菌对紫花苜蓿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三得利"与"WL324"抗性相对较高,"阿尔刚金"与"FGC901"抗性相对较低;抗性品种"三得利"SOD酶活性早期增加,后期下降,感性品种"FGC901"变化趋势相反;接种后抗性品种POD酶活性与感性品种相比呈下降趋势,CAT酶活性整体高于感性品种,而PAL酶活性无规律性变化;抗性品种后期MDA、脯氨酸含量增幅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5.
不同前茬对混播草地建植初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 inacea)和鸭茅(Dactylisg lomerata),在三峡库区沿江地带3种前茬分别为水稻(Rice)、沟叶结缕草(Manila grass)和黄豆(Soybean)的退耕地进行混播试验,研究当年的生长动态、产草量组成及其越夏率。结果表明: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混播,产草量显著高于与苜蓿的混播组合,且产草量比重相对稳定;苜蓿竞争性差,不适宜混播;土壤条件显著影响混播效益及其产草量;结缕草茬的土壤肥力低,禾本科牧草长势差,有利于豆科牧草生长,其产草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前茬;黄豆茬土壤肥力好,禾本科牧草早期生长旺盛,将抑制豆科牧草;水稻茬的混播组合相对稳定;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混播牧草的越夏率;伏旱来临之前,良好的草层盖度有利于牧草越夏。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以重庆地区四季或三季均有分布的9种野生草本植物为对象,分析了叶表皮蜡质化学组分及含量、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酸和初级醇的分布特征及其平均碳链长度和碳优势指数,探讨了季节变化与叶表皮蜡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叶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如蜡质总量最高的苦苣菜,四季平均18.42 μg/cm2 ,而最低的马兰平均只有0.83 μg/cm2。苦苣菜、葎草和灰绿藜以脂肪酸和初级醇为主要蜡质组分,其余植物均以烷烃为主要组分。多数植物叶表皮蜡质含量从春季至秋季,整体出现先减小,到冬季增大的趋势,且在夏季蜡质总含量相对其他季节最低。除葎草在冬季、灰绿藜在春季以C27、C29和C31为优势峰外,其余植物在不同季节均以C29、C31和C33为优势峰,且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多数植物正构烷烃总碳优势指数呈现从春季至秋季先下降,冬季再增大的趋势;而正构脂肪酸和初级醇平均碳链长度,多数植物夏季大于冬季。综合分析认为,草本植物通过调节叶表皮蜡质的沉积、改变主要蜡质组分的平均碳链长度及奇/偶碳的相对含量,提高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7.
新疆托克逊县草地类型以山区荒漠类草地和盐化草甸土壤为主,草地资源利用低,草地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畜牧企业少,资金短缺、土地使用受限制,产业化程度低,家畜饲草料短缺,季节性供草不平衡,草地沙化、退化严重。同时提出加强草地基本设施建设、实行计划放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调整农业种植业和畜和群结构、加强草地监测和草原投入等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开垦草原与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开垦天然草地和退耕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磷索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均在4 mg/kg以下,C/P比超过4 000.草原开垦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提高.退耕地种植紫花苜蓿4 a后,除典型草原试验区10-20 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下降外,其余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变化,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降低.试验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Ca2-P和Ca8-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速效磷含量主要来源于有机磷的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79.
石漠化区独特的水土流失作用使该区土壤严重退化,地埂植物作为一种独特的农林复合模式对石漠化区土地质量改善和坡耕地土壤生态修复作用明显,能有效保证坡耕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性能。选取石漠化区3种不同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湿筛(Cаввинов法)和Le Bissonnais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分布与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基于Cаввинов法测定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天然林最好,桑埂自然生草地和清草地相对居中,桑埂农地最差;3种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随地埂距离均表现为ASI90cm > ASI60cm > ASI30cm,主要原因在于桑树地埂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影响的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距株30 cm以内,而在地埂30 cm以外田面农耕活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较大,而受桑树地埂影响作用较小。基于Le Bissonnais法快速湿润(FW)处理后土壤团聚体集中分布在0.5-0.25 mm之间,慢速湿润(SW)和湿润振荡(WS)处理后团聚体主要分布在5-1 mm之间。Le Bissonnais法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趋势与Cаввинов法一致,3种处理后的团聚体分形维数D、MWD和GMD均表现为FW < SW < WS。Le Bissonnais法FW和SW处理后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Cаввинов法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Le Bissonnais法测定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可行的;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0.586 ≤ R ≤ 0.864),这说明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以上两种土壤胶结物质的黏聚作用形成的,且两种土壤胶结物质对土壤消散作用和粘粒膨胀作用引起的团聚体破坏抵抗性强烈,而对低强度机械干扰引起的团聚体破碎没有明显抵抗性,研究结果对石漠化区坡耕地土壤保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鸡螨病是鸡奇棒恙螨的幼虫寄生于鸡体表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主要寄生于鸡的翅膀内侧、胸肌两侧和腿的内侧皮肤上,尤其是放养的柴鸡最易感染。此病分布较广,为鸡的重要外寄生虫病之一。一、病原特点鸡奇棒恙螨幼虫很小,不易发现,分头胸部和腹部。有3对足,背板上有5根刚毛,感觉刚毛远端膨大呈球拍形。成虫多生活于潮湿的草地上,以植物液汁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雌虫受精后,产卵于泥土上,经两周时间孵出幼虫,幼虫遇到鸡或其他鸟类时,便爬至其身体上,刺吸体液和血液,在鸡体上寄生时间可达5周以上,幼虫饱食(1~30d)后落地,数日发育为若虫,再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