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3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有着繁殖容易、成林快、一次造林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等优点,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资源,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为我国所特有的最重要的经济竹种,具有分布广、面积大、利用领域广、效益好等特点。全国现有毛竹林面积720万hm2,其中,毛竹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提供参考,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对立竹受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毛竹叶片灼伤、枯黄、失绿变白,严重的全株叶片脱落;竹秆脱水、皱缩、枯黄,中下部位出现黑斑,局部表皮灼伤。竹龄越小受损程度越严重,1度竹死亡率显著高于2度及2度以上竹。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立竹密度、经营水平等对毛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海拔较高毛竹林高于海拔较低毛竹林,阳坡毛竹林显著高于阴坡毛竹林,且上坡>中坡>下坡,土壤厚度<50 cm 毛竹林明显高于土壤厚度>100 cm毛竹林,立竹密度3 750 4 500株·hm-2和2 250 3 000株·hm-2毛竹林高于立竹密度3 000 3 750株·hm-2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厚度、坡位,其次为海拔高度、坡向和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43.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在1、4、7、10月中旬晴天自然条件下测定了四季竹2a立竹的叶片Pn日变化规律及其光响应季节变化特性.结果表明:Pn日变化4、7、10月份呈双峰型,1月份呈单峰型.不同季节的Tr日变化均呈双峰型.WUE日变化4、7月份呈双峰型,1、10月份呈单峰型.AQY大小顺序为4月、10月、7月...  相似文献   
44.
3个海拔梯度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差异,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集3个海拔梯度(110、370、560 m)的高节竹林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基径、长度、笋个体质量、可食率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胱氨酸、酪氨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及单宁、草酸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脂肪、淀粉、总黄酮、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纤维素、木质素、苦味、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不显著(P0.05),对芳香味氨基酸含量和芳香味、苦味氨基酸比例有较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中、高海拔竹笋优于低海拔竹笋;海拔高度对竹笋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有较显著的影响,但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5.
有毒有机农药对人体和动物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和内分泌干扰等特性及免疫毒性、生育毒性和发育毒性,土壤有机农药污染是影响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应用微生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从土壤微生物生理群、生物量及微生物修复等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与有机农药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应用性研究,提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比例差异不明显的其他器官(P<0.05)。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试验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情况下,毛竹?鄄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 500~2 500株·hm-2。图1表6参22  相似文献   
47.
【目的】揭示美丽箬竹鞭侧芽萌发生长特征及其所受碳素供应的影响,为促进竹子侧芽萌发、提高竹林产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美丽箬竹鞭径基本一致的带1株立竹(M)、未带立竹(N)的1年生竹鞭,进行3种鞭长(3 cm, L1; 6 cm, L2; 9 cm, L3)6种处理鞭段侧芽萌发试验,调查各处理的侧芽萌发生长位置以及新竹的数量、地径和高度,测定并分析各处理的新竹叶片的光合色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1)对ML1处理,侧芽萌发生长比例的鞭段部位差异不明显,而其余各处理的鞭段远端、近端侧芽萌发生长比例显著高于中段,存在侧芽萌发生长位置的明显偏向性,且偏向性特征随鞭段长度增大而加强。2)与未带立竹的处理相比,同一鞭段长度的带立竹处理的新竹地径、高度均显著升高,但新竹数量总体无明显差异;随鞭段长度增大,新竹数量对未带立竹处理呈升高趋势,对带立竹处理则差异不大,但新竹的地径和高度无论是否带立竹均无明显差异。3)对带立竹处理,新竹叶片光合色素、NSC含量均显著高于未带立竹处理,但各鞭段长度的NSC组分含量及比例变化规律不同;同时,ML1较ML2、ML3处理的新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无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美丽箸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的轻基质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林地覆盖后的废碧糠、泥炭和黄心土为基质材料,进行3种体积比(A-3:5:2、B-3:4:3、C-10:0:0)的基质配比试验,测定分析美丽箸竹、菲黄竹鞭段繁育容器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薯竹、菲黄竹的侧芽萌发和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立竹数量、苗高、和地径等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美丽箸竹处理A和处理B的苗高、立竹数量高于处理C,但地径的差异不大,而菲黄竹容器苗生长对基质配比的反应更敏感,菲黄竹处理A的苗高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C,立竹数量则相反,处理A和处理B的地径显著高于处理C。基质配比处理显著影响美丽箸竹、菲黄竹容器苗的总生物量,同时,基质配比处理对美丽箸竹容器苗叶、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明显影响,对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对菲黄竹容器苗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影响不明显,体现出种间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处理B育苗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A,处理C育苗效果较差。[结论]基质配比对美丽箸竹、菲黄竹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均有明显的影响,两竹种均以处理A和处理B的容器苗生长较好、生物量较高。地被竹鞭段容器育苗宜选择处理A或处理B的轻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49.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植物对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 ,即低温信号激活某些抗冻基因的表达 ,产生特异蛋白和渗透调节物质 ,使植物抗氧化胁迫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提高 ,保护了植物细胞。而植物抗寒性的提高决定于抗冻基因的表达 ,如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植物抗冻基因表达的效应是培育植物抗寒品系的关键。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对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苦竹林培育适宜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开展了3种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L;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M;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H)苦竹纯林1~3年生立竹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A)、叶干质量(LM)等主要叶性因子测定,采用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解析叶性因子及其异速生长关系随密度的变异规律。[结果]研究表明: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加,相同密度苦竹林的叶长、叶形指数和比叶面积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宽和叶面积总体呈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相同年龄立竹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不同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3种密度苦竹林b_(LL-LA)、b_(LW-LA)、b_(LL-LM)、b_(LW-LM)及中密度、低密度苦竹林b_(LA-LM)均显著小于1.0,呈异速生长关系,而高密度苦竹林b_(LA-LM)接近1.0,呈等速生长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b_(LL-LA)、b_(LL-LM)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b_(LW-LM)、b_(LA-LM)则相反,且b_(LL-LA)、b_(LL-LM)和b_(LA-LM)不同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b_(LW-LA)随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中密度、低密度竹林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高密度竹林。[结论]密度对苦竹林主要叶性因子及其异速生长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叶长对密度变化敏感,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苦竹林具有较大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是苦竹林培育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