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西北地区2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其农业气候生产潜力,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50a来辽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28℃·10a-1(P<0.01),增温极显著,1987年气温发生突变;(2)50a来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大,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地区占82.6%;(3)辽西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变化相似,其时间变化趋势不显著,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区域占全区的43.5%;(4)气温和降水对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作用明显,并以降水的影响为主。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变化,可以解释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95%以上,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有利,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不利;(5)50a来,粮食产量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两者的波动特点相似,其气候利用率逐年代增加,研究区未来仍存在作物可能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82.
产毛(绒)量是绒毛用羊主要的经济性状,毛(绒)的质量和产量受毛囊发育的影响。众所周知,毛囊控制羊毛(绒)的生长,而毛囊干细胞决定着毛囊形态的发生。因此,文章从绒毛用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为进一步开展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选育绒毛性状优良的绒毛生产用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通过研究阜新地区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关系及特征,找出了阜新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阜新地区农田抗旱需水量评估方法。结果表明:(1)较大降水后,浅层土壤增墒迅速,几小时内土壤重量含水率可达到最大值,并在20 cm左右土壤中形成1个高含水层;深层增墒相对缓慢,需要十几到二十几小时达到最大值;(2)较大降水发生1天后,10~50 cm层土壤重量含水率达到最大值,然后在无降水的情况下土壤重量含水率缓慢下降,基本呈直线型,直到下一次较强降水的到来,重量含水率再次上升;(3)降水增墒速度大于墒情递减速度;(4)受多种因素影响,降水后10~50 cm层各月土壤增墒率和晴好天气下各月逐日土壤墒情递减率有各自的变化规律。其中,4月、7月降水增墒率相对较小,9月最大,8月次之;4月、5月逐日土壤墒情递减率最小,6—9月相对较大,其中,7月最大。土壤墒情递减率对抗旱需水量中流失的水分计算起到重要作用;(5)实际抗旱需水量大于设定重量含水率所需的含水量,因为要考虑土壤蒸发、作物吸收、深层渗透、降水径流等流失的水分;(6)抗旱需水量评估方法对抗旱方面的政府决策气象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自然降水对旱情缓解的分析、节水灌溉工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等。  相似文献   
84.
辽宁省近50年旱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60—2009年辽宁省49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从单站旱涝Z指数出发,根据Z指数的划分等级定义了辽宁省的区域旱涝指标,以此讨论了辽宁省年度旱涝灾害和季节性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a来,年度干旱、夏旱、秋旱指标呈上升趋势,春旱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特征不明显,年度洪涝和夏涝指标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无论是年度干旱还是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都在辽宁省西部及西北部地区;辽宁东北地区的年度干旱、春旱、夏旱出现频率较低,秋旱出现频率最低的地区在辽宁省南部。年度洪涝和夏季洪涝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相似,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在辽宁省东部及东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发生洪涝的频率是最低的。旱涝灾害的严重程度与降水集中度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郭婷婷 《甘肃农业》2023,(5):111-115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方向,也是提高治理效能,进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一项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其运作逻辑复杂多样,面临制度设计落后、技术衍生危机、反治理问题频发、治理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这些现实难题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因此,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高效运行要优化治理数字化顶层设计,推动技术应用回归服务本质,完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夯实治理数字化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大豆亲和性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在大豆根际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电转化法将luxAB基因转入对大豆凝集素(SBA)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中。将标记菌株DW12-L接种于大豆品种中黄606根际,以SBA非亲和的PGPR菌株P34-L作对照,考察DW12-L在大豆根际定殖的时空特征,检测菌株的定殖对大豆生长以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DW12-L可长期定居于大豆根际,并随根系的生长在新的根段根际吸附定殖,而P34-L在大豆根际不能稳定存活;DW12-L显著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以及根系的发育,P34-L在大豆生长30 d时由于不能定殖于根际而无显著促生效果。与大豆凝集素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L可定殖于大豆根际并促进大豆生长,定殖能力的强弱是决定菌株能否发挥促生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试验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果寡糖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采用2×2交叉设计,选用4头泌乳阶段相近、胎次相同的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果寡糖60g/(d·头),每期21d,预饲期14d,正试期7d,交叉试验过渡期14d。分别于饲喂前(0h)和饲喂后2、4、6、9、12h通过口腔导管采集瘤胃液,每期连续采集3d(第16、17、18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液中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从Alpha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丰富度指数(Chao、Ace)及Beta diversity热图可知,果寡糖具有降低奶牛瘤胃中细菌多样性的趋势。从门水平上分析,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细菌门占总细菌的95%以上,果寡糖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未注释细菌门的丰度(P0.05),互养菌门丰度有增加的趋势(P=0.075)。从属水平上分析,果寡糖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假单胞菌属丰度(P0.05),极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丰度(P0.01),而脱盐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果寡糖的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瘤胃球菌属、丁酸弧菌属、琥珀酸菌属、未注释毛螺菌属丰度分别增加80.0%、7.5%、127.9%和20.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果寡糖的添加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果寡糖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中不发酵糖类的假单胞菌属的丰度,使碳水化合物为发酵源的瘤胃拟杆菌丰度极显著增加,对瘤胃纤维降解菌丰度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异麦芽糖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头泌乳天数为20 d、日产奶量30 kg左右、体重550 kg左右的经产(二胎)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异麦芽糖,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每期21d。结果表明: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氨态氮(NH_3-N)的含量(P0.05),其中瘤胃液中丁酸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对奶样进行分析,添加异麦芽糖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乳脂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产奶量、乳蛋白和尿素氮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异麦芽糖有助于改善奶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牛奶的乳脂率。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讨高山美利奴羊冬季农区异地育肥效果,试验选在冬季将高寒牧区的高山美利奴羊羔羊160只移入饲草料丰盛的农区进行舍饲育肥,160只羔羊分为A1、A2、B1、B2共4个组,每组40只羔羊,A1、B1组为公羔,A2、B2组为母羔,A1、A2组饲喂常规的TMR全混合日粮(日粮A),B1、B2组饲喂添加了玉米的高能TMR全混合日粮(日粮B),对羔羊的相关体尺、体重、毛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同时分析了高寒牧区羔羊异地农区舍饲育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饲喂日粮B的B组增重效果明显高于饲喂日粮A的A组;公羔的日增重效果明显高于母羔。4组羔羊的纯利润分别为297. 20元、108. 20元、372. 20元、181. 28元。说明高寒牧区羔羊异地农区舍饲育肥经济效益明显;羔羊饲喂添加玉米的高能TMR全混合日粮增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0.
[目的]提高细毛羊的繁殖潜能,增加农牧区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在新疆巩乃斯种羊场、甘肃天祝种羊场、青海三角城种羊场和黑龙江齐齐哈尔种羊场开展免疫试验。[结果]巩乃斯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43.68%,对照组产羔率为125.10%,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58%;天祝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29.34%,对照组产羔率为102.71%,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6.63%;三角城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14.80%,对照组产羔率为104.84%,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9.96%;齐齐哈尔种羊场试验组产羔率为150.62%,对照组产羔率为119.67%,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0.95%。[结论]只要加强饲养管理,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细毛羊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