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2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场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发生、发展和演替规律。当前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提出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择伐经营模型。现实森林类型在如何实现择伐经营,发挥防护林的综合效益方面,文章论证了防护林经营技术上所涉及的森林作业和森林经理方法。  相似文献   
32.
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遂昌湖山林场用材林龄级调整最优化数学模型。结果可达到既能考虑适地适树,又能在调整期获得最大收获量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3.
新安江林场主要林分类型的径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安江林场经营范围按系统抽样技术布设的测树祥地资料,着重研究了松木(马尾松)和硬阔两个优势树种组林分的径阶分布,其目的是分析这些林分类型的偏态、峰度和型态。通过径阶分布的偏态、峰度和型态情况,研讨新安江林场的森林经营效果,为制定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区域森林资源预警技术系统的研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以6库即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指标库和信号库为基础,以预警分析子系统为核心,以警情发布子系统的媒介的县域森林资源预警技术系统,并从通用模型和评价选型2个方面,论述了技术系统的开发工具,同时,还简单介绍了作者开发的县域森林资源预警技术微机系统-RFREWS1.0。  相似文献   
35.
通过系统抽样面积为0.06hm~2的458个正方形固定样地以及177株解析木、840株测高样木的调研,经统计分析得出姥山界首等16个林场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1351563m~3,年总生长率8.07%,天然次生林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87.057m~3/hm~2,比浙江省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1.050m~3/hm~2高出1.80倍。这表明新安江水库库区周围的水热条件优越,封山育林管护技术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6.
浙江林学院师生于1965年春在西天目林场千秋关分场营造的约5.3ha(79.7亩)杉木林,经全林实测,21年生杉木林分平均胸径D=17.1cm,平均树高H=13.1m,蓄积量4.19m~8/ha(14.9461m~3/亩),平均生长量10.6755m~3/ha/a(0.7117m~3/亩/a),各项指标均超过我国规定的杉木Ⅱ类产区速生丰产标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选地得当、整地细致、栽植认真、密度合理,套种适法、间伐及时等营林技术配套。其中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地形、母岩和土壤选择最适合于杉木生长的立地,对营造速丰林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前 言 小班调查,是森林经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为小班是森林经营利用活动的具体对象,也是林业生产的最基础单位,所以这一类调查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应落实到小班。森林中立木材积,株距大小不尽相等,但有一定规律,根据它们的平均值和林木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营养面积和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以林场为总体,采用抽样控制和小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103个面积为0.06hm~2的正方形固定样地、322株测高样木和36株平均解析木。结果表明:湖山林场现有森林资源总蓄积量为89736m~3,年总生长率20.48%,以中幼林为主。  相似文献   
39.
浙江省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模型及采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其生长模型为:林分平均树高H=53.094798(1-e^-0.006186A)^0.787890;林分平均胸径D=57.665304(1-e^-0.017344A)0.85781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688271(1-e^-0.026333A)0.604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a,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经济成熟龄为40a,采伐年龄为40-45a。表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