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使牡丹能够达到最大的生长量及最佳的观赏效果,探讨不同疏蕾时期及方式对牡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圆桃期前后疏蕾且疏去花蕾上部约2/3,对牡丹生长影响较小,可保证牡丹营养充足,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22.
园林树木冻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冻害是树木在休眠期因受0℃以下低温而使细胞、组织、器官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树木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又广,并且这几年气候反常非常严重,各种园林树木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为此,必须进行很好的防治,才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3.
一般家庭对催花牡丹的管理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花期管理和谢花后的管理。管理得当,不仅可以延长开花期,而且花后的植株经培养还可于次年春天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24.
洛阳牡丹无土栽培配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水苔、菜园土等5种不同基质种植洛阳牡丹的主栽品种——洛阳红, 对其主要性状包括株高、蕾数、叶片数、花蕾大小、植株展开度、茎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草炭土基质 配方适合洛阳牡丹的生长,且可达到较好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25.
从兰州引进67个紫斑牡丹品种,通过物候期及相关性状的观测,结果显示引种的紫斑牡丹在洛阳地区的萌发期为2月下旬,3月5—18日是紫斑牡丹现蕾主要时期;4月12日进入初花期,4月18日左右进入盛花期,4月23日左右进入谢花期;紫斑牡丹的群体花期为4月12—27日,群体初花期到来之后,3~5d内进入盛花期,由盛花期到群体谢花期一般经历5d左右。试验筛选出切花品种6个,推广型品种4个。  相似文献   
26.
以花王、太阳、十八号、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葛巾紫、冠世墨玉和雪塔9个不同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对容器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冠世墨玉、太阳、粉中冠和葛巾紫在试验中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容器栽培牡丹赏花的需求;雪塔和珊瑚台表现一般,虽然雪塔成花率较高,但其花朵直径和花型并未...  相似文献   
27.
适合牡丹长季节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和陶粒4种材料,以不同的体积比配成10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牡丹品种洛阳红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草炭∶蛭石∶珍珠岩=6∶2∶2和草炭∶蛭石=7∶3混合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洛阳红在其中栽培时株高与株幅一直能保持较高水平;根系活力也较高,谢花期时为126.7127mg/g.h和120.1191 mg/g.h;叶长、叶宽也较大,分别为21.91cm、14.63cm和23.9cm、14.48cm。并且其pH值、EC值、容重和持水空隙在整个调查期内均在理想基质所要求的范围内,说明其能够给牡丹提供良好的根系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8.
过去,草花生产者大都自己留种,即使购买种子,也是选择价格很便宜的种子.所以生产者不在乎种子的发芽率和壮苗率,对草花的育苗技术也不太重视.然而近几年,随着园林绿化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草花生产者采用国际著名种子公司的进口种子.进口草花种子的价格比较贵,所以生产者迫切需要提高育苗技术,提高壮苗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9.
上世纪60年代后,大规模的人工杂交育种首先在山东菏泽开展,从此我国牡丹育种工作飞速发展,新品种的数量和质量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具有代表性的优势品种有“香玉”、“亭亭玉立”、“种生红”和“冠世翠玉”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受欢迎。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10个不同牡丹品种在容器胁迫下促成栽培开花习性、生长规律及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初步筛选出较适宜容器栽培的牡丹品种。结果表明,洛阳红、桃花飞雪、岛锦和花王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能满足赏花的需求;而海黄、紫瑶台的株型协调性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