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22篇
  1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棉铃虫中肠.Bt 毒素受体蛋白(APN )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g/EGTA方法,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离心,成功地分离了棉铃虫(Bacillus thuringiensis)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O,BBMV中保留了大部分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活性,BBMV中APN的特异活性较粗匀浆液相比提高了3.29倍;CHAPS3-[(3-chlor-amidopropyl)dimethylammonio]-1-propane sulphonate可以增加BBMV的溶解,加入1%(CHAPS)之后APN特异活性增加至5.21倍;利用磷酸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PI-PLC)能将APN从膜上解离下来,BBMV经PI-PLC处理后,SDS-PAGE电泳结果仅有120kD的1条带;Mono-Q和FPLC结合的方法可以纯化部分APN,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经Mono-Q柱处理后的BBMV中分子量约100kD的蛋白条带加粗;棉铃虫3个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APN特异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棉铃虫对Bt产生抗性与APN活性的变化无关,抗性的产生可能与Bt毒素和APN结合能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2.
一个棉铃虫触角特异表达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昆虫触角嗅觉感器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空气中的挥发性气味分子,它们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外界环境中许多分子对昆虫细胞具有毒性,昆虫触角中必定存在某种机制分解这些毒性物质以及多余的气味刺激物。利用差异显示PCR的方法分离得到了3条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触角专一性的mRNA片段,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表明,克隆A4-1与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家族具有很高的同源性。Northern杂交表明,克隆A4-1在棉铃虫触角中专一性表达,并且在雄蛾触角中的表达量明显比雌虫中高,这与棉铃虫性外激素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相似。根据该基因在昆虫触角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已经报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昆虫中所起的作用,推测该基因与性外激素的分解有关,同时可能参与触角中毒性分子的分解。  相似文献   
23.
利用双向电泳分离棉铃虫中肠Cry1Ac受体蛋白,对于进一步明确棉铃虫受体的种类、发现新受体、寻找可能与抗性有关的受体非常重要。根据第一向等电聚焦的方式不同,可将双向电泳分为两种系统:ISO-DALT(isoelectric focus-dalton weight)和IPG-DALT(immobilized pH gradient-dalton weight)。确定最适合的双向电泳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受体蛋白奠定基础。本研究比较了ISO-DALT和IPG-DALT两种双向电泳系统结合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离棉铃虫中肠Cry1Ac受体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两种系统都可以用于棉铃虫Cry1Ac受体的分离,ISO-DALT对受体分离效果比IPG-DALT更好,ISO-DALT比较经济但对后续的质谱工作不利,IPG-DALT较昂贵但有利于进行后续试验。  相似文献   
24.
 【目的】克隆、分析和原核表达编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信息素结合蛋白HarmPBP2的cDNA,并纯化得到HarmPBP2蛋白。【方法】以棉铃虫触角为材料,通过RT-PCR 技术以获得编码中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HarmPBP2 基因成熟蛋白开放阅读框序列,使用半定量RT- PCR对表达谱进行研究,并在使用pGEX-4T-1表达载体在BL21(DE3)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使用GSTrap FF预装柱进行纯化并切去标签。【结果】克隆了命名为HarmPBP2(GenBank登录号:EU647241)的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该序列全长457 bp,编码149 个氨基酸残基,前端是一段25个氨基酸长的信号肽,推测蛋白具有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典型的6 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特征。棉铃虫HarmPBP2在雌雄成虫的触角、足和翅中都有表达,另外在雌虫下颚须也有表达。雌雄组织表达量顺序相同,触角中表达量最高,翅中次之,足中最少。雌虫组织中表达量高于雄虫。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 HarmPBP2,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40 kD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与酶切得到去标签的HarmPBP2蛋白。【结论】克隆、分析和表达了棉铃虫信息素结合蛋白HarmPBP2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差异、不同生育期棉花抗虫性的变化及Bt毒蛋白季节性表达。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转Bt基因棉在不同发育阶段,其棉叶均有阻止棉铃虫取食的作用,表现了明显的抗性,但其抗性强弱存在明显差异。DP 99B抗性表现最好,Hanza154抗性相对较差,6 d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23%和75.91%。转基因棉不同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在时间上呈现动态变化,以植株发育阶段划分,表现为蕾期盛花期花铃期铃期。ELISA测定结果表明,Bt毒蛋白在转基因棉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叶片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大于其它组织器官。随着棉花生长发育的推进,叶片(鲜重)中Bt毒蛋白含量则明显降低,表现为七叶期三叶期蕾期铃期花铃期。  相似文献   
26.
利用室内饲喂法,以抗Cry1Ac近等基因系棉铃虫为材料,比较转基因棉花33B和SGK321及其对照亲本DP5415和石远321对抗、感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棉铃虫在取食常规棉叶后表现出一定的适合度代价。取食DP5415和石远321两种常规棉花后,抗性品系棉铃虫的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敏感品系,取食33B和SGK321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抗性棉铃虫,不仅其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而且致死中时间也比敏感品系延长。取食9天后,抗性品系在常规棉花石远321和DP5415上发育到3龄和4龄幼虫的比例显著低于敏感品系,取食33B和SGK321转基因棉花的抗性品系发育到3龄幼虫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在常规棉上的蛹重均显著低于敏感品系,部分取食转基因棉花的抗性品系棉铃虫可以化蛹,而敏感品系不能在转基因棉花上化蛹。  相似文献   
27.
棉铃虫标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含不同染色剂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由于幼虫有各种体色,不能获得满意的标记效果。以含有不同浓度罗丹明B的10%蔗糖溶液饲喂成虫,标记率可达95.19%,标记液对成虫寿命和飞行能力没有影响。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雌虫卵巢染色的百分率不断提高,但产卵前期延迟,平均产卵量明显减少。标记雌虫可以产下红色的卵。在河南省新野县(38×25)km  相似文献   
28.
叶色草蛉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9年,在河南省新乡棉区研究了叶色草蛉自然种群动态及其对棉铃虫的捕食效应。叶色草蛉在新乡棉区一年可发生4—5个世代,与棉铃虫卵至一龄幼虫期跟随效应较好,是当地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叶色草蛉整个幼虫期平均可捕食棉铃虫一龄幼虫488.1头,日捕食量随龄期增大而上升。温度对其捕食效应有影响,30℃时捕食量最大,15℃以下、35℃以上捕食量显著下降。叶色草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属 Holling Ⅱ型反应,6日龄草蛉幼虫对其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 Watt 模型拟合,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以 Hassell 模型模拟。食性选择性试验表明:叶色草蛉最喜食棉铃虫一龄幼虫,其次为棉蚜,再次为棉铃虫卵,对棉叶螨的选择性最差。在棉铃虫一龄幼虫与棉蚜间存在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