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6篇
  15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大庆地区盐渍化土壤状况及盐生植物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庆市的自然和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大庆地区盐碱土成因及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庆地区的盐生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对于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治理改造和开发利用,应该改变传统思想,着眼于盐碱环境,充分挖掘盐生动植物潜力,发展盐碱农业,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的新思想,促进大庆盐碱地区农业和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2.
造墒与播后镇压对小麦冬前耗水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造墒和播后镇压对小麦冬前耗水和群体与个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为确定播后镇压技术和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分别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北省衡水市选用当地小麦品种‘衡4399’,分9月15日(I9.15)、9月20日(I9.20)、9月25日(I9.25)和9月30日(I9.30)4期造墒,以不造墒为对照(CK),每期处理又设每延米0 kg(G0)、95 kg(G95)和120 kg(G120)3个水平镇压的冬小麦田间试验。冬前对土壤水分和小麦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翌年成熟期考察产量性状并测产。结果表明,播种时土壤水分含量高,冬前阶段农田蒸散量也高。同一造墒不同镇压处理比较,I9.30处理以G95田间蒸散量最低,其他处理均以G120蒸散量最低,处理间差异显著。对苗情的影响,同一造墒不同镇压比较,苗期单株生物量、叶面积、群体总茎数以G120与G95处理较高,以G0处理较低,处理间显著水平不同;同一镇压不同造墒处理间比较,不造墒的CK总茎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较低,且年际变化不稳定。造墒与镇压对穗数影响较大,其中造墒处理穗数显著高于CK,镇压处理对穗数的影响表现一致:G120G95G0。以上处理对产量与对穗数的影响一致:造墒处理间产量差异水平不同,但以CK最低;镇压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G0最低。造墒和镇压对产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综上可见,墒情适宜是小麦播后镇压的基础,镇压又是提墒壮苗的保障。河北地区小麦造墒水提前到9月20—25日,播种后采用95 kg×m~(-1)镇压器便于田间操作且镇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线索,对我国英汉翻译教材的编写背景、整体特点及教学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历时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翻译教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4.
以机械通风式笼养蛋鸡舍夏季舍内及舍外颗粒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机将鸡舍内颗粒物排放到舍外,监测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并分析颗粒物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笼养蛋鸡舍内、外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细颗粒物为主,且鸡舍外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舍内,其浓度最高可达到舍内的55.2%;舍外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越远,越容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通过分析鸡舍内、外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发现舍内工作人员活动和喂料机工作均会扰动舍内沉积的颗粒物,并惊动蛋鸡,致使蛋鸡活动性增强,引起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升高。同时,随着蛋鸡日龄的增加或空气湿度的下降,舍内、外颗粒物浓度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因此,控制鸡舍内颗粒物浓度并采用适当的降尘措施将有利于保障蛋鸡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减轻畜禽场颗粒物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5.
沼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沼肥养分组成及特性的基础上,概述了沼肥对土壤、作物以及环境的影响。施用沼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以及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有效缓解面源污染。对沼肥无害化、施用技术和使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源头污染、加强发酵工艺研究、明确沼肥限定标准、推行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6.
为了验证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现场分析实用性,利用该光谱仪测定了油菜籽中粗脂肪与粗蛋白的含量。采集油菜籽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光谱经预处理和异常样本剔除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建立油菜籽的粗脂肪与粗蛋白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粗脂肪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187、1.1873、0.8162和1.3895;粗蛋白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773、0.8153、0.8033和0.7532。验证了该光谱仪在油菜籽的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检测方面是可行的,为进一步拓展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7.
大豆田化学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缓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在施用过程中造成药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农艺和化控手段为主的缓解除草剂药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8.
为阐明长江上游鱼类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残留分布,本研究于2013年分3次在长江上游不同江段,采集该地主要经济鱼类铜鱼(Coreius heterokon)。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铜鱼肌肉、肝和性腺3种不同组织全氟辛烷磺酸(PFOS)含量。结果表明,铜鱼组织内PFOS检出率为100%,总体均值为2.72 ng/g(0.33~10.14 ng/g)。PFOS含量水平在肝最高(5.56 ng/g),肌肉次之(1.39 ng/g),性腺最低(0.62 ng/g)。不同组织间差异极显著(K-W test,P0.01),表明鱼类肝比肌肉和性腺更易于积累PFOS。在不同采集江段,PFOS含量仅在肌肉组织差异显著(ANOVA,P0.05);在不同年龄组,PFOS含量有随鱼类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且在各组织中差异显著(ANOVA,P≤0.05),该结果表明PFOS含量可能与鱼类摄食内容及生理参数不同有关。与已有研究相比,长江上游铜鱼PFOS暴露水平低于国内外淡水、海水鱼类,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9.
为提高水氮高效利用,在2~3年定位水氮处理基础上于2008-2009年对玉米-小麦灌浆过程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可较好的用Logistic函数描述。玉米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灌开花水高施氮量处理条件下粒重下降。小麦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灌开花水显著提高粒重。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6 7)。玉米产量以1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小麦产量以3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30.
中国白茶的标准化萎凋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福鼎大毫茶鲜叶为试验材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制样,并对其进行品质检验,以考察萎凋温湿度(低、中、高)和萎凋时间(20、26、32 h)对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温湿度和萎凋时间对白茶品质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中温湿度下萎凋26 h处理的白茶品质最优;萎凋工艺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品质成分有影响,但达不到显著水平;随萎凋温湿度的升高和萎凋时间的延长,白茶的感官品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确定白茶萎凋环境的最佳温湿度为中温湿度,最佳的萎凋时间为2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