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离体连续罐养牛黄研究郝满良(河北农业大学牧医系,保定,071001)关键词牛黄;离休连续培养分类号R971.1ResearchonCulturingCalculusBovisSuccessivelyinVitro¥HaoMonliong(Dept.o...  相似文献   
33.
我国牛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牛黄形成规律或方法、时间、产量、质量等角度,综述了近20a来天然牛黄、人工牛黄、培植牛黄、腹腔内模拟胆囊快速培植牛黄、注射法牛体培育牛黄、体外模拟胆囊工厂化生产牛黄、体外培养牛黄的研究进展。对牛黄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4.
实验性乳腺炎小鼠乳腺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实验性乳腺炎小鼠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活性进行了研究。正常对照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乳腺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中,有些围绕血管或乳腺导管分布,腺上皮之间没有肥大细胞分布;阳性试验组小鼠乳腺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相邻腺泡周围或腺导管上皮周围,胞质内充满异染颗粒,脱颗粒状态显著,甚至表现有颗粒耗竭现象,腺泡中有一定程度的肥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阳性试验组母鼠乳腺内的肥大细胞数急剧增多,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阳性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肥大细胞在小鼠乳腺炎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乳腺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5.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试验性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只泌乳8~10天饲喂基础曰粮的BALB/c母鼠随机分成5组(n=4),(A)健康对照组、(B)生理盐水组、(C)1.0×102个/50 μ L接菌组、(D)5.0×102个/50 μ L接菌组和(E)1.0×103个/50 μ L接菌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将灭菌生理盐水、1.0×102个/50 μ L、5.0×102个/50 μ L和1.0×103个/50 μL细菌悬液各50 μ L,经乳头管注入B、C、D、E各组小鼠第4对乳腺内(双侧).接菌后24h处死小鼠,取部分乳腺进行组织学观察,部分乳腺匀浆测定金黄色葡球菌数及ELISA测定TNF-α含量.C组乳腺病变不明显.D组乳腺腺泡局部崩溃严重,少量腺上皮坏死、脱落,小毛细血管充血、少量出血,间质轻度水肿,腺泡内、间质中有噬中性粒细胞浸润.E组乳腺病变进一步加重.各接菌组母鼠乳腺组织细菌数和TNF-α含量随接菌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0.01).结果表明各接菌量均可诱发小鼠乳腺炎,但C组乳腺组织病理变化较轻,D组乳腺组织病理变化较明显,较E组乳腺组织病理变化轻微,易于进一步监控乳腺的病理变化及药物的治疗作用效果.因此本试验选用5.0×102个/50 μ L作为造模剂量,有利于进一步监控乳腺的病理变化及药物的治疗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