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低温胁迫对甜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25℃、14℃、5℃处理甜玉米幼苗,测定其相应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外渗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得出甜玉米受低温胁迫与温度的关系:5℃受胁迫最严重,14℃次之,25℃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矮化是一种优良的农艺性状。以"东农42"为野生型,以NaN3处理它而获得的矮化大豆"东泽11号"为突变体,对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大,除50 d生育期时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大于野生型外,其它生育期均表现为突变体小于野生型,叶绿素a/b两材料均接近2.6/1。生育期20、40 d时,突变体的还原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小于野生型;生育期50 d时,突变体大于野生型。生育期20 d时,突变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略小于野生型;其它生育期时,突变体大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抗寒性机制研究、抗寒性育种及栽培研究等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冬小麦抗寒性研究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微波和超声两种技术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豆品种合丰23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微波和超声两种技术提取的大豆低聚糖(水苏糖、绵子糖和蔗糖)的效果,旨在筛选和建立大豆低聚糖的最佳检测方法,为大豆低聚糖的含量检测提供依据.用水苏糖、绵子糖和蔗糖的标准品对12种流动相和3种检测温度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最佳检测条件(乙腈:水=60:40,温度35℃).微波法提取大豆低聚糖,采用正交试验,选取4因素3水平按正交表L9(34)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溶液,1:10溶解,高火,2 min.超声法提取大豆低聚糖,选取4因素4水平按正交表L16(44)进行试验,选出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4个料液比例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75%乙醇溶液,1:10溶解,40 KHz,60℃,超声1.5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微波技术和超声技术提取低聚糖的总糖浓度分别为11.48%和7.70%,表明微波技术比超声技术提取大豆低聚糖的效率高、效果好,且节省有机溶剂、方法简单.建立了基于微波提取的HPLC法对大豆低聚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方法,为开展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和大豆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矮秆品种具有改善株型、抗倒伏和高产等优点。以大豆东农42及其矮秆突变体东泽11为试验材料,于7月1日至8月20日每隔10d进行浓度为100mg·L-1外源GA3处理,探讨外源GA3对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株高生长、叶片光合特性以及光合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均促进了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株高的生长,且对矮秆突变体株高的促进率高于野生型,100mg·L-1GA3处理使矮秆突变体恢复野生型植株表型。外源GA3处理,矮秆突变体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可溶性糖、蔗糖含量降低;野生型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增加,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品种东农42为试验材料,对其R4~R6期的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电镜观察表明,叶片的叶肉细胞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而豆荚作为叶片的同源器官其同化组织则无此明显区分。豆荚同化细胞的细胞壁厚,细胞排列呈梭形交错,细胞间隙小,有较多的胞间连丝,豆荚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较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少。R4的初期,淀粉粒较少,类囊体片层数量较多,但主要以基质片层纵向贯穿于叶绿体中;R5~R6期,豆荚的类囊体垛叠成基粒较明显,且淀粉粒逐渐增多;R6期,豆荚和叶片的叶绿体内都有数量不等的嗜锇小球积累。豆荚的叶绿体繁殖是独立于细胞分裂的现有叶绿体二分裂产生(哑铃状分裂)。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豆荚叶绿素含量较叶片叶绿素含量低,这主要是与豆荚的叶绿体数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水稻侧根突变体RM109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Na N3 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2 世代中选育出了 2 ,4 - D耐性 ,且侧根缺失的突变体RM10 9。RM10 9及大力的土耕和水耕试验 ,评价侧根缺失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育后期 ,RM10 9的根长、根数和根干物重是大力的 6 9% ,16 %和 7% ,株粒重及株高约是大力的 10 %及 5 0 %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甜叶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北地区特别在黑龙江省,甜叶菊的育苗工作最好采用保护地栽培的方法;种子消毒、土壤消毒、预防传染关系到幼苗的健康程度及移栽后的发病情况;在幼苗出土期注意保持棚内适宜温度和湿度对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至关重要;甜叶菊幼苗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东北地区种植甜叶菊采取合理密植.及时去顶芽、加强预防疾病可以增加叶片产量;全株收割、合理晾晒保证叶片质量。  相似文献   
19.
类黄酮化合物氧化前后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分别研究了氧化前后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氧化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芦丁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是0.100 9和0.100 7和0.101 0,氧化后分别为0.098 8、0.096 2和0.090 5 mg/mL。类黄酮氧化前的抗氧化性高于氧化后,其抗氧化活性依次为:槲皮素>芦丁>表儿茶素。  相似文献   
20.
刘建国  罗稳  朱桂梅  郝再彬  刘红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48-4850,4853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tingiensis Berlinert)亚种HD-1菌株为指示菌,采用比浊法测定其生长曲线,研究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对氯苯胺对HD-1的生长抑制毒性,应用等比法分别测定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拟合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和对氯苯胺对标准菌HD-1的24 h EC50分别为:0.034 901、0.004967、0.004797、0.004 686 mol/L,苯胺及苯胺衍生物对HD-1的毒性从小到大顺序为苯胺、邻氯苯胺、间氟苯胺、对氯苯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