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石灰性土壤作物根际土样筛选出2株具有较强解P能力的优势菌株“B2”和“B67”,平板培养溶P圈D/d值分别为5.1和3·8,液体摇床培养过程中产生苹果酸、丙二酸、草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产酸总量分别为对照的28·25和19.78倍,pH分别较对照下降2.3和1.1,将“B2”和“B67”的培养液分别接种到4个不同地区土壤中恒温恒湿培养20d后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接种“B2”处理分别为对照的2.64、3.04、1.71和2.20倍,接种“B67”处理分别为对照的2.12、1.90、1.35和1.78倍,且发现其溶P效果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有效活菌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2.
结合课题研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的做法,分析了定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定题服务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重金属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态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环境和功能的稳定。微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有效修复技术。在综述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当前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利用16S rDNA及Biolog-ECO技术研究不同植物种植下矿区复垦土壤中微生物种属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特征,旨在为矿区复垦土壤质量提升与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在属水平上丰度值较高的为假节杆菌属、芽球菌属、气微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类诺卡式属;种植大豆与玉米后,复垦土壤微生物属水平上丰度差异不大,而种植毛苕子、苜蓿与自然恢复下土壤微生物属水平上丰度差异较大;复垦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主要集中于氨基酸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土壤中香农-维纳指数差异较大,顺序为毛苕子 > 苜蓿 > 玉米 > 大豆 > 自然恢复;影响矿区复垦土壤代谢功能的碳源主要有糖类中的D-木糖、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D-纤维二糖,氨基酸类中的L-丝氨酸、L-精氨酸,酯类中的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酸γ内酯,醇类中的D-甘露醇,胺类中的N-乙酰基-D-葡萄胺,酸类中的4-羟基苯甲酸、D-半乳糖醛酸。种植毛苕子有利于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的碳代谢功能增强,而自然恢复下土壤碳代谢功能较差。总体来看,矿区复垦土壤中种植豆科作物毛苕子可以增加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活性,增强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使土壤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6.
接种根瘤菌的三叶草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在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上不同施肥条件下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白三叶草,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强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67.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白芦笋生育指数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芦笋产量、品质、生育指数及根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纯N 300 kg/hm2对3年生大田白芦笋的效果最显著,芦笋产量最高,Vc含量最高,生育指数也最大,但施氮量高于300 kg/hm2对芦笋根系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施氮量(x,kg/hm2)与嫩茎总产量(y1,kg/hm2)和一级笋数(y2,个/hm2)分别呈以下线形关系:y1=2 004.5 x+3 780(R2=0.921 2),y2=576.3 x+1 389.8(R2=0.929 7)。推荐300 kg/hm2纯氮施用量作为同类地区芦笋施氮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8.
采煤塌陷地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采煤塌陷区适农土地表土剥离复垦和混推复垦对复垦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垦前比较,两种方式复垦后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与混推复垦比较,剥离复垦后表土养分含量稍高,但其养分含量变异也较大.由于复垦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复垦后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剥离复垦后0~20 cm耕层土壤容重、土壤硬度明显低于混推复垦,前者的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混推复垦土壤剖面毛管持水量高于剥离复垦.  相似文献   
69.
以山西省主要采煤破坏区的67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复垦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支持复垦主要与农户人均收入、国家是否投入复垦资金、技术,能否给予农户补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0.
矿区复垦土壤碳组分对外源碳输入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外源碳输入对复垦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对于深入探究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提升及培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沉陷复垦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碳组分对不同外源碳(生物炭、堆肥、沼渣、牛粪与秸秆)输入的响应特征。分别在2011年与2016年对矿区复垦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测定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碳库Ⅰ、Ⅱ的含量。结果表明,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长率和年变化量较对照(CK,无外源碳添加)分别增加101.80%和0.56g·kg–1·a–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物料处理;生物炭、牛粪处理土壤0~20 cm土层固碳量较CK分别提高100.52%和91.52%,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物料处理,堆肥、沼渣和秸秆处理间对土壤固碳量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添加有机物料均能显著增加复垦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增长率和年变化量,均表现为堆肥处理最高,较CK分别增加12.37%和0.16 g·kg–1·a–1。复垦土壤活性碳库Ⅰ、Ⅱ的增长率和年变化量均为牛粪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物料处理。有机物料添加均能提高土壤稳定性有机碳含量,与CK相比,生物炭和牛粪处理的提高幅度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有机物料,而牛粪与生物碳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炭处理碳库管理指数最高,分别较堆肥、沼渣、牛粪、秸秆处理提高36.30%、52.23%、41.50%、52.02%。施用生物炭、堆肥、沼渣、牛粪与秸秆都能显著提升复垦土壤各碳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施用生物炭的效果最优,因此施用生物炭可作为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提升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