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5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浙江不同分布地杨梅雄株观察表明,雄株在花序形态及花粉数量、发育度上有明显差异。电镜扫描观察 发现,杨梅花粉赤道面观近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花粉具3个萌发孔,萌发孔呈不规则圆形,3孔间成三角状; 不同样品间花粉粒及萌发孔的大小有差异,花粉粒大小在27.1μm×26.1μm-22.3μm×18.3 μm,萌发孔大小在3.48 μm×3.31μm-1.65μm×1.12μm;不同产区采集的花粉外壁纹饰不同,呈鱼鳞状或颗粒状突起,可分成光滑型、粗糙型 和中间型。观察可为杨梅授粉机理研究及杨梅雄株鉴定分类、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研究报道杨梅大砧嫁接矮化及接后矮化管理技术,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大砧接口离地面垂直高度113cm的矮化早结效果明显,嫁接操作容易,树体管理及采摘方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3.
浙江杨梅品种遗传差异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浙江杨梅品种的遗传差异,采用RAPD和ISSR分析方法对浙江4大杨梅良种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和其它7个品种(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杨梅品种(类型)有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差异,遗传相似系数为0,710~0.992。采用类平均分类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30处可将这11个杨梅品种(类型)分成5类,4大良种各归于不同的类。亲缘关系分析显示,东魁与黑晶最近,与早色最远;荸荠种与晚荠蜜梅最近,与黑晶最远;丁岙梅与采自同一果园的实生雌株最近,也与黑晶最远;晚稻杨梅则与荸荠种中发现的一个两性植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样与黑晶最远。分子标记数据反映的这11个杨梅品种(类型)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情况基本相符,两种不同分子标记所作的分类趋势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4.
以12年生荸荠种杨梅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杨梅经济性状(果实品质、商品果率、落果率)和果蝇为害(单果出虫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6月7日开始采用防虫网(顶膜) 防虫网(边膜)覆盖的杨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还原糖和花青苷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品质最好;商品果率高,果蝇为害小,与商品果率最高、果蝇为害最小的6月7日采用全薄膜覆盖的无显著差异,综合评定为最好的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65.
为了减少采前烂果、落果,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进行了硬核期开始的薄膜棚架避雨栽培杨梅。结果表明,薄膜棚架避雨时平均温度比露天高0.17℃;平均相对湿度比露天高0.87%,棚内的叶长、叶宽比露天显著低9.08%和9.6%,叶厚比露地显著低5.94%。棚内果实烂果率和落果率分别比露天显著低51.59%和55.13%,果实的转色期和成熟期比露地提早2-5天。单果重棚内比露天显著高5.76%,棚内果实横径、纵径分别比露天高4.7%和1.65%,色差L、色差b分别比对照高5.4%和37.75%,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分别显著比露天高2.28%、2.11%和3.05%,硬度和可滴定酸分别比露天低2.30%和3.36%。通过硬核期搭建薄膜棚架避雨栽培杨梅,果实品质有较好的提高,尤其是烂果和落果率显著降低,在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薄膜棚架避雨提高杨梅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杨梅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规律,为研发高效催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沙藏催芽的苗圃地里采集刚播种的杨梅种子以及幼根长分别为0~1、1~2、2~3和3 cm以上4个萌发阶段的杨梅种子,分别测定抗氧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激素含量、总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α-淀粉酶等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刚播种到幼根长为0~1 cm时4种酶活性一直增高,幼根长大于1 cm后4种酶活性持续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平稳增高,β-淀粉酶活性是增加-降低-增加-降低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增加-降低,脱落酸(ABA)含量持续降低,赤霉素(GA3)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总酚含量先略增加后降低。与未萌发对照相比,萌发过程中MAPKKK15和TUA2等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变高,YMCIbHLH1、PHYA、MAPKKK18、MAPKKK14、YMSQS1、FOA1和WRKY6等7个基因均降低,HD2B、RVE1和YMBZIP等3个基因有升高有降低。【结论...  相似文献   
67.
杨梅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胚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0.5%的种子胚正常发育;以矮杨梅种为母本、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6.5%的种子胚发育正常。用MS添加0.5mg·L-1的6-BA培养基对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2个F1杂交组合以及杨梅品种晚稻杨梅(WD)、迟色(CS)等4份材料的胚培养中,绿苗诱导率分别为85.0%、28.6%、6.9%、0.0。在1/2MS添加0.5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F1绿苗的生根率分别为29.2%和33.3%。SSR分子标记对杨梅种(♀)×矮杨梅种(♂)F1的鉴定表明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研究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杨梅遗传连锁作图研究的群体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杨梅凋萎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植物检疫、挖病死株、冬季清园与关于施肥、修剪、控梢等6项安全防控对策及其抢救措施,以期为杨梅凋萎病的综合防控及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浙江引种沾化冬枣设施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沾化冬枣在我国南方栽培一直存在着果难、落果严重、收益较差等问题。本文总结了浙江义乌矮化密植设施栽培沾化冬枣技术。株行距1.5m×2.0m,树高2m左右,大棚单栋宽8m,肩高3.5m,棚顶高5m,于2月中旬扣棚。40%枣花盛开时环剥主枝,喷施0.01%赤霉素催花保果,并根据树势、着果能力和着果量疏果。施用商品有机肥(N+P_2O_5+K_2O≥5.0%,有机质≥45.0%)做基肥,"清明"后和6月底至7月初分别施一次大量元素水溶肥(14-6-40+TE高钾型)。"清明"节前后萌芽展叶前用石硫合剂清园,生长季综合防控病虫害。进行生草栽培。枣苗定植3年后每667m~2产量达1 600.8kg,比露天栽培增长42.86%,裂果率降低85.23个百分点,扣除成本,露天栽培每667m~2收益2 460.56元,大棚栽培每667m~2收益13 560.74元,增长4.51倍。  相似文献   
70.
浙鲜枣1号是从义乌大枣果园发现的优株中选育出的鲜食枣新品种。树姿半开张,树形乱头形,树势中等。叶片卵圆形、平展,叶尖尖凹,叶色深绿、光亮,叶基偏斜形,叶缘钝齿,花和萼片乳黄色。果实扁倒卵圆形,果肩凸,果顶凹,完熟果色红,果面粗糙,果皮薄,果点小,果点密度中等,梗洼深度和广度均中等,外观好。在浙江地区果实脆熟期为9月5日左右,单果重13.3 g,果实可食率97.0%,总糖含量10.93%,可滴定酸含量4.4 g·kg-1,VC含量2 688.1 mg·kg-1。该品种果肉白色,质地酥脆,肉质细,汁液多,风味甜,有蜂蜜味,品质优良,适宜浙江省及类似气候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