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杨梅设施栽培是降低花期冻害、成熟期雨害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20多a的探索和发展,逐渐集成山地建棚、温湿度管理、花果调控等大棚杨梅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有效减小“倒春寒”与“梅雨”影响,保障了丰产稳产,而且大幅提升了产量、品质和效益,带动了杨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梅树势衰弱对杨梅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但目前其成因尚未明确。本研究以浙江3个杨梅产地健康杨梅树为对照,通过对叶片、枝条、果实性状的测定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推测树势衰弱成因。研究表明:衰弱杨梅树的叶绿素含量、梢长和梢粗依次降低了2.08%~11.10%、6.34%~35.59%和12.36%~16.96%,单果重、总糖和VC含量分别降低1.51%~9.89%、2.64%~6.48%和5.95%~8.59%,衰弱树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健康树。进一步对衰弱杨梅树土样中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开展研究,发现在衰弱杨梅树土样中伯克氏菌科等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而镰刀菌属等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同时衰弱杨梅树土壤中关于氮元素转化的细菌类群较少。初步推测,土壤中有益细菌减少而有害真菌增加可能是造成杨梅树势衰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靖州的传统品种木洞光叶和木洞大叶杨梅为对照,比较引进的早佳、早荠蜜梅、晚荠蜜梅、黑晶、荸荠种、东魁6个品种的叶片形态、果实品质、成熟期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对品种叶片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早佳与木洞光叶杨梅聚为一类,但早佳成熟期提早约7 d,表现出较好的早熟特性,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荸荠种具有核小、可食率高等特点,在靖州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东魁果大、商品性佳,其株产和售价是当地传统品种的1.96~1.98倍和2.67~3.48倍,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梅雌、雄种质遗传关系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与主栽的杨梅品种遗传基础相近的杨梅雄株,文章采用了22个多态的RAPD引物和7个多态的ISSR引物,对浙江杨梅的栽培品种东魁、荸荠种、晚稻杨梅、丁岙梅和早色等10个雌株与17个雄株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梅产地收集的这17个杨梅雄株种质资源中,雄株与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呈规律性,即同一产区的地方品种与当地的雄株间遗传相似程度最高,而同一地区不同雄株与当地主栽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也有不同。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上述5个杨梅主栽品种分别获得了与其亲缘关系相对接近的雄株,成对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58,最低为0.878。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免疫诱导剂油菜素内酯和寡糖素对杨梅凋萎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以‘东魁’杨梅幼苗为试材,研究外源诱导剂对接种凋萎病菌后杨梅的抗性、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链蛋白可显著降低杨梅凋萎病病情指数,抗性诱导效果分别达47.94%和39.01%;两者均能有效促进杨梅幼苗生长发育,处理后的杨梅株高、叶长和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在接种后28 d,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链蛋白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梅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提高13.9%~26.8%。在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链蛋白处理下,SOD、POD和CAT酶活性短时间内显著升高,28 d时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87.4%、106.5%和77.9%,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链蛋白均能显著诱导杨梅病程相关基因MrPR1、MrPR2和MrPR10上调表达,在接种后7~28 d仍维持在较高表达水平。综上,2,4–表油菜素内酯和寡糖·链蛋白对杨梅的凋萎病抗性诱导效果较好,其诱导机理可能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以及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促早栽培对杨梅叶片形态、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设置双膜、单膜促早设施及露地三种不同栽培模式,连续监测不同栽培模式中的温度变化,调查试验地区的物候期,比较对应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并测定叶片表型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促早栽培设施中日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显著提高,其中双膜栽培作用更明显,活动积温达2 592.1℃·d,提高74.3%;设施促早栽培下杨梅物候期和成熟期显著提前,双膜、单膜栽培杨梅成熟期分别比同地区的露地栽培提早40 d和22 d以上,采收期可长达57 d;设施促早栽培显著提高了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等指标,商品果率提高1.6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杨梅设施促早栽培技术是一种不影响杨梅正常生长,可显著提早成熟期、延长采收期、提升果实品质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早佳杨梅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和组合的硼肥对杨梅果实和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味丹硼肥可显著提高杨梅果实固形物、总糖、Vc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以浓度为02~03 g·kg-1较为适宜,与尿素混用可进一步提高果实总糖和Vc含量,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8月 12日 ,我省温州与台州等地遭遇 195 6年以来的特大台风暴雨 ,杨梅也与其他农作物一样 ,有的被整株连根拔起 ,或被拦腰折断整株掀走 ,或在大枝分杈处被折断整株毁坏 ,有的则被折断大根倒伏 ,损失惨重。针对目前杨梅这一状况 ,为使梅农的损失减到最小 ,笔者提出如下护理技术 ,供各地参考。1 尽快处理被刮倒的植株 由于杨梅植株怕日晒 ,加上目前正值杨梅花芽形态分化时期 ,被刮倒的树只是一部分根系被拉断 ,要及时处理这些受损的植株。首先 ,用手锯回缩大枝 ,高度一般掌握在 2 5m以下 ,再用修枝剪将连接植株的断根剪平 ,并将断根处的土…  相似文献   
19.
在晚稻杨梅果实发育期间喷施果蔬品质改良剂和爱农氨基酸2种叶面营养液,研究不同次数对晚稻杨梅果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叶面营养液施用不同次数,对晚稻杨梅果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均有显著提高,叶片长度和厚度也有显著增加。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果实硬核期至成熟前施用果蔬品质改良剂1 200倍液4次处理的效果最佳,可提高果实纵横径23.7%和25.2%,单果重28.2%,可食率2.78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总糖1.57和2.48百分点,叶片长度、厚度20.2%和34.2%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全国杨梅栽培面积已达20×104hm2以上,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不但浙江、福建、江苏等老产区面积迅速扩大,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果业发展热点树种。浙江省是全国杨梅的最集中产区,主要栽培区域在宁波、台州、温州、舟山等地。目前杨梅栽培面积已近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