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一个甘蓝型油菜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组配了8个组合。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优势程度和对照优势率等优势指标测定了杂种F_1的优势。结果表明,在考查的17个性状中,单株产量、全株有效角果数、分枝花序角果数、茎粗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等5个性状的优势较强,四种优势指标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我们认为,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组合选择的主要依据。并讨论了四种优势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重金属pb2+、Cr3+对小麦种子萌发以及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Pb2+、Cr3+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其他测量指标的影响不同.在复合污染中,当Cr3+离子浓度超过30 mg/L时,小麦的发芽率被明显的抑制.当pb2+的浓度为200 mg/L与Cr3+浓度为50 mg/L的复合污染时,幼苗的苗高...  相似文献   
43.
豫玉28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豫玉 2 8是河南省洛阳农专选育的高产、优质玉米单交种 ,1999年 4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 品种来源豫玉 2 8的亲本组合为改良 4 78× 86 8。改良 4 78:原 4 78自交系有很多优点 ,但不抗穗粒腐病 ,针对此缺点 ,用抗穗粒腐病能力较好的豫153自交系杂交后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改良 4 78。86 8:是从本单位组配的综合种中选优良单株经多代自交分离 ,选出的自交系。2 豫玉 2 8的主要特点2 1 果穗粗大产量高在高产田种植 ,一般穗粗在 5cm以上 ,穗长在2 2cm以上。在省区试、示范中 ,多年多点平均 ,比对照种豫玉 12增产 11 …  相似文献   
44.
以1个甘兰型油菜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组配了8个组合。用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优势程度和对照优势率等优势指标测定了杂种F_1的优势,并分析了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结果表明,在考查的17个性状中,单株产量、全株有效角果数、分枝花序角果数、茎粗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优势较强,四种优势指标分析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同时全株有效角果数,分枝花序角果数、茎粗和一次有效分枝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或较高的正相关。可以认为,单株产量等五个性状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组合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优亲的标准以及四种优势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还初步鉴定出了3个显著优于对照的组合。  相似文献   
45.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综述了针对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从分子水平上提出了杂种优势与QTL效应、基因组杂合性、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组互补的关系,并对植物杂种优势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总结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马占强  李娟  郑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13-10615
探讨La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重金属的能力及机制。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用不同浓度LaCl3(0.01,0.02,0.05,0.10mg/L)处理玉米幼苗2 d,再分别用含50 mg/L HgCl2的1/2 Hoagland营养液胁迫处理3 d,利用水培法对Hg胁迫下玉米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产物和保护酶系统进行研究。随着LaCl3浓度的升高,MDA和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POD和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说明适宜浓度的LaCl3降低了细胞内Hg胁迫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渗透物质的积累,缓解了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LaCl3的最佳作用浓度为0.05mg/L。当LaCl3浓度达0.10 mg/L时,则与Hg协同作用,加剧了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得出结论,LaCl3对Hg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和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护酶POD和CAT的活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为稀土元素的农业应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采用改良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对5个菜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的盐溶、水溶部分多态性进行分析,并与菜豆品种特性及亲缘关系作出比较,结果表明:改良法电泳方便可行,效果良好;菜豆种子盐溶蛋白与品种特性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9.
小麦再高产育种涉及到的目标性状是众多的数量性状,要对这些数量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重新加以组装,进而育成产量水平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首先突破原有的传统育种方法,在杂交手段和杂种后代处理这两个关键性技术环节上进行较大的改进。把轮回选择的理论和穿梭育种的方法综合运用到小麦再高产的育种实践中去,提出了小麦再高产育种的新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轮选穿梭思路在小麦育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期通过实践的检验,探索再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0.
用普通小麦六个有代表性品种的田间连年种植选择种群和室内保存五年的原始种群,分别进行了成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在小麦品种资源的利用和繁种过程中,只要实施正确的选择,不会使原始种群的遗传典型性发生根本改变。(2)选择种群较之原始种群在早熟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方面一般都有明显的改良。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由选择造成的种群遗传性变异,总是朝着对人类需要有利的方向发展的。(3)个别品种的选择种群出现的不利变异,往往是一些次要性状,且与某些重要的有利变异相伴发生,保留这些类型显然是出于利大于井的现实考虑。由此证明在农作物的良种繁育过程中,单株选择一分系鉴定一混系繁殖的技术路线,对保持种群纯度和提高种性都是有利的。相反秉取室内保存原始种盾,然后再多次加代扩繁种子的技术路线。时作物新品种的种群进化和种性改良都并非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