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明确田间常用农药对伊米果蝇Drosophila immigrans和海德氏果蝇D. hydei的毒力和解毒机制,采用药膜法在室内测定6种田间常用农药原药对2种果蝇实验种群成虫的LC_(10)、LC_(20)和LC_(50),并研究其中3种农药的亚致死剂量(LC_(10)、LC_(20))对果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伊米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29、0.51和1.51 mg/L;甲维盐对海德氏果蝇的毒力最大,LC_(10)、LC_(20)和LC_(50)分别为0.14、0.36和2.09 mg/L;吡虫啉对2种果蝇的毒力均最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伊米果蝇24 h后,CarE和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GST活性在低浓度时显著高于对照;高浓度甲维盐仅对海德氏果蝇AchE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吡虫啉可抑制伊米果蝇AchE和海德氏果蝇CarE活性。表明伊米果蝇和海德氏果蝇可通过改变3种解毒酶的活性来防御杀虫剂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为探明不同性别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选择中国明对虾雌、雄各158尾,对其体长(x1)、额角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节长(x5)、尾节长(x6)、第1触角外鞭长(x7)、第1触角内鞭长(x8)、第2触鞭长(x9)、额角上齿数(x10)、额角下齿数(x11)和体质量(y)进行测定,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明对虾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来看,雌、雄群体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最大,分别为0.885、0.869,雌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性群体除额角上齿数和额角下齿数外,其他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雌、雄群体中,体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两者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401。间接作用方面:在雌性...  相似文献   
44.
利用烟草规模化繁殖烟粉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型全自动玻璃温室内,围绕规模化繁殖烟粉虱的各个环节,开展了烟草品种、植株生育期、烟粉虱在烟草植株上产卵分布规律和接种粉虱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本地农家烟草品种优于其余6个供试品种,以8-12片叶时接种烟粉虱的繁殖效率最高.在12片叶时植株上下叶片营养状况差异较小、粉虱产卵分布比较均匀,接种时间24h的粉虱发育比较整齐、羽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45.
周期性高温对丽蚜小蜂田间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高温逆境条件下丽蚜小蜂在田间的释放效果及高温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生殖及存活的影响,设计了田间及室内验证试验。在夏季高温季节监测棚内温度,并释放丽蚜小蜂,测定其对粉虱的防治效果。在室内周期性重复高温(26、30、35、40、45℃),测定高温对丽蚜小蜂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释放丽蚜小蜂,其对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差,并且在田间寄生率较低。温度升高,丽蚜小蜂蛹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均随之降低。26~45℃丽蚜小蜂羽化率从93.45%降至0;寿命从13.55 d下降至1 d;产卵量从92.05头下降至0头。繁育丽蚜小蜂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0℃以下;在田间应用过程中棚内温度不要长时间保持在35℃以上,否则严重影响丽蚜小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6.
以丽蚜小蜂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管药膜法和浸液法,测定了15种常用杀虫剂对丽蚜小蜂成虫和蛹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氟苯虫酰胺、丁氟螨酯及螺螨酯对于丽蚜小蜂的蛹和成虫均属于无害水平,溴氰虫酰胺对丽蚜小蜂蛹无害而对成虫极度有害,其余农药均有害。在田间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粉虱时,应避免使用有害农药,可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与丽蚜小蜂协同使用氟苯虫酰胺、丁氟螨酯、螺螨酯。  相似文献   
47.
螟黄赤眼蜂与绿豆和棉花植株间协同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礼  郑书宏  宋凯 《华北农学报》2003,18(Z1):108-111
用离心法、蒸馏法、冷凝法和吸附法从12个绿豆品种和5个棉花品种植株中提取145份挥发物.用嗅觉仪测定螟黄赤眼蜂对提取物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协同素主要来自匍匐型绿豆品种,并主要由吸附法提取获得,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并随生长期的增长而增加.绿豆植株提取物对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有显著引诱作用.螟黄赤眼蜂对非挥发性提取物没有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48.
49.
目前垦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相关的牲畜越冬饲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豆皮作为一种良好的饲料已为广大养殖户所认识。以往改装的豆皮收集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翻斗式,加在收获机尾筛后端,靠豆皮重力自动卸出。但由于后部位置所限,翻斗容积小,田间所卸豆皮堆小、堆多,既不利于运输,  相似文献   
50.
通过人工挂卵和自然落卵定期观察的方法,对夏玉米平作、夏玉米间作直立型和匍匐型绿豆3种生境条件对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和寄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平作田和间作直立型绿豆田。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田中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数量在一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对赤眼蜂确有增诱作用。玉米与匍匐型绿豆的不同间作比对赤眼蜂自然种群的增诱作用明显不同,当间作比为2:1和4:1时,其增诱作用最强,随着夏玉米比例的提高,增诱作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