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麦田棉铃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本文扼要综述化学防治方法在麦田有害生物综台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弊端;针对四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防治要掌握的五十基本原则;详细介绍分期混合施药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3.
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蚜虫防治提供依据,应用聚集度指标有关参数,分析了麦长管蚜种群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属聚集分布,并以个体群疏松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随机吸引,个体群间是聚集的。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将种群按时间动态分为8个状态集,初盛期(A3)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24.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田间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通过对450份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抗性鉴定研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简便、易行的鉴定技术,即实际损失率(D值)测算方法,并应用此项鉴定技术,选育出3个抗虫新品系。  相似文献   
25.
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麦长管蚜的种群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出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一般规律,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通过对麦长管蚜进行定时、定点、定株的系统调查,利用平均密度( x)、平均拥挤度(m )、聚块性指标(m / x)等参数作为指标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即小麦拔节到收获),把麦长管蚜整个种群动态过程分为八个状态集,4个时期,即点片发生期、初盛期、猖獗危害期和衰退期;而且防治麦长管蚜的最佳时期要在初盛期A3,避免猖獗危害期的出现,以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麦长管蚜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本文综述我国应用药剂控制麦蚜更替发展过程,分析4次药剂取代更替动态,评价农药生产应用对环境的影响等,对今后应用药剂控制麦蚜种类剂型选择和使用方法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7.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估计及防治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和为害历期是造成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抽穗、扬花、灌浆3个发育阶段产量损失差异显著,灌浆期间蚜量对产量损失最严重,百株蚜量达1000头,占扬花期开始受害的85.13%,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为y=0.0088x-0.7582。扬花末期至灌浆期是防治较适宜的时期。在5250~6750kg/hm2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百穗蚜量500头。  相似文献   
28.
山西晋南麦区蛴螬种群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蛴螬种群进行准确预测和适时防治,本试验于1982~2002年在山西晋南麦区8个市(县)选择代表性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分析了正茬和回茬麦田蛴螬的发生规律。筛选出4个蛴螬发生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Y)与虫口密度基数(X1)、8月份降雨量(X2)、9月下旬降雨量(X3)和9月下旬5cm地温(X4)相关。运用通径分析,确证了对蛴螬发生程度而言虫口基数是首要影响因素,气象因子居次要地位。同时研究了不同茬口下气象因子对麦田蛴螬发生动态的影响差异,并采用多元统计预测法,建立了预测回归方程,正茬小麦田为Y=0.0379+0.5969X1+0.0019X2-0.0098X3+0.0460X4,回茬田为Y=1.7655+0.6348X1-0.0052X2-0.0037X3-0.0035X4。经回归检验,两个预测模型在1982~2006年间历史拟合率分别高达88%和92%,可用于预测未来蛴螬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9.
30.
为控制麦田蚜虫,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采取组合生物措施,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可有效控制麦蚜,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