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试验结果表明 ,6种麦田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以 5 0 %异丙隆 1875g/hm2 和麦苗壮 (即 75 %异丙隆 ) 12 0 0g/hm2 最为理想。70 %异绿隆和 70 %麦草净 ,因含有绿磺隆成份 ,虽然除草效果也比较好 ,但不宜推广应用 ;5 0 %华星麦保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示范 ;2 5 %敌草强成本低在播后苗前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2.
试验结果表明,12%敌杀星乳油防治水稻螟虫效果显著,用12%敌杀星750ml/hm2,对水900kg/hm2,于三化螟卵始盛期和水稻80%抽穗时,2次同剂量施药,防效达97.7%。  相似文献   
123.
奶牛隐性乳房炎抗性是一个复杂性状,受到多个基因及多种因素影响。前期研究发现SPP1和LF基因可能与抗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但其主效基因型和遗传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基于前人研究进展筛选奶牛隐性乳房炎抗性相关基因及其SNPs并验证,通过对围产期奶牛补饲叶酸探讨叶酸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PCR-SSCP检测和DNA混池测序发现,SPP1-1303G>A的突变,共三种基因型分别为GG、GA、AA型,其中AA型为优势基因型;LF-190G>A的突变,共三种基因型分别为GG、GA、AA型,其中GA型为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发现,SPP1-1301G>A位点AA基因型奶牛体细胞评分显著低于GG、GA基因型(P<0.05);LF-190G>A位点GA基因型奶牛体细胞评分显著低于GG、AA基因型(P<0.05)。进一步通过多基因聚合分析发现,SPP1(AA)-LF(GA)组合为最佳基因型组合,体系细胞数(SCC)值最小20.05±5.13万/mL。根据MSE值将奶牛个体划分为高抗组、中抗组和易感组,通过对围产期奶牛补饲叶酸发现,空白组在补饲后S...  相似文献   
124.
本文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恶性杂草多斑矢车菊(Centaurea stoebe subsp.micranthos)进行介绍,并提出应加强对进境废物的杂草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试验旨在对布鲁氏菌分泌蛋白BspI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BspI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材料。【方法】使用在线软件对BspI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布鲁氏菌16M株BspI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DK63_1233)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后连接至pMD19-T克隆载体并筛选阳性克隆,将目的基因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加入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SDS-PAGE分析,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免疫试验兔,采血分离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间接ELISA法进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及抗体效价分析。【结果】BspI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区域,有13个磷酸化位点和7个抗原决定簇,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PCR成功扩增出675 bp的BspI基因,成功构建了pET-28a-BspI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出25.3 ku的蛋白,纯化后无明显杂带,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BspI蛋白结合。间接ELISA结果显示,BspI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409 600。【结论】制备的兔源BspI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BspI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spI蛋白在布鲁氏菌的胞内寄生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报道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属——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带唇兰属(Tainia Blume),以及4个新分布记录种——带叶兰(TaeniophyllumglandulosumBlume)、带唇兰(TainiadunniiRolfe)、河南卷瓣兰(Bulbophyllum henanense J. L. Lu)、小小斑叶兰(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且提供彩色照片。这些兰科植物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而且对进一步研究湖北省兰科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