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5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大田条件下,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烯效唑(S330)7和SOD模拟物(SODM)3种植物生长物质,研究其对马铃薯叶片同化物代谢、产量和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马铃薯叶片淀粉运输速率、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SODM提高了生育后期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两种物质均延缓了生育后期可溶性蛋白的下降速率,S3307对同化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得出:3种物质均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改善了块茎品质,其中以SODM作用为最佳,DTA-6次之。  相似文献   
3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光合及产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ODM,DTA-6和Cc,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药后5~30 d,DTA-6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且显著的增加了大豆产量;而SODM则减缓了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各处理及对照的水分效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其中气孔导度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表现为各处理及对照在10d与20 d分别出现一高峰值。至喷药后30 d,各处理及对照的水分效率和气孔导度值变化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SODM>Cc>DTA一6>CK(对照)。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调节了大豆叶片的光合特性,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3.
干旱胁迫对大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大豆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各相关酶系的变化,进而为不同大豆品种抗旱能力的评价给出参考指标。测定了6个大豆品种干旱处理后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下大豆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是大豆植株保护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是判断大豆植株遭受干旱的重要指标;多酚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可能不是大豆植株保护酶系的必要部分。  相似文献   
34.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张玉先  张文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59-10060,10114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环境下的相关变异及适应性。[方法]以93份大豆为材料,对大豆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3粒荚数、单株4粒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可解释生物学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主成分1、2、4主要反映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3、5、6主要反映品质相关性状。[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针对药用植物黄芪的农艺性状和栽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初步开发制备了黄芪专用型种衣剂,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以不同用量(种子干质量的2%、4%、6%和8%)的黄芪种衣剂包衣为处理,以ND牌种衣剂(种子干质量的8%)包衣和空白种子为双对照,通过发芽、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黄芪种衣剂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黄芪种衣剂的理化性状符合种衣剂的一般标准,对种子发芽安全,能够加速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增加黄芪的根茎和主根体积,从而提高主根的干物质量。  相似文献   
36.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叶片中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OD模拟物(简称SODM)后16天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以及淀粉的含量显著提高,24天和32天后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简称Cc)能够极显著降低处理后32天时叶片的转化酶活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处理后24天和32天时还原糖的含量;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能够极显著提高使用后16天时淀粉的含量,同 时其对处理后24~32天淀粉酶活性有极显著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为促进磷肥推广应用及提高大豆产量,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鹤山农场试验基地进行施磷对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鼓粒期D1[富硫磷二铵(581.56 g·m~(-2))+尿素(78.17 g·m~(-2))+氯化钾(225.11 g·m~(-2)),总养分(N+P_2O_5)≥54.0%、14%-40%-0%,其中,总S≥10%]和D2[硝基黄腐酸二铵(553.86 g·m~(-2))+尿素(75.75 g·m~(-2))+氯化钾(225.11 g·m~(-2)),总养分(N+P_2O_5)≥57.0%、15%-42%-0%,其中,黄腐酸≥2%]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CK,其中以D2处理较好。在鼓粒期,D2处理的大豆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在鼓粒期,D2处理通过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调控了大豆叶片同化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8.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 (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比对照(不包衣的种子为对照,用CK表示)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HK>ND>CK;(2)种衣剂处理加快了侧根原基的发生进程,总的趋势是HK>ND>CK,经F检验表明,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3)侧根原基的发生状况与侧根原基发生区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的发生是几种植物内源激素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在诱导侧根原基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应用种衣剂可以提高侧根原基发生的数量,缩短侧根原基的发生时间,其中以化控种衣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外源ABA对水稻叶鞘内源激素含量和抗寒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龙稻5(耐冷型品种)和龙粳11(冷敏型品种)为材料,于开花期喷施ABA后,在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15℃,分别持续1,2,3,4,5 d)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低温可导致水稻花粉活力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冷敏型品种尤为严重,喷施ABA可有效抑制花粉活力和结实率的降低。低温处理可引起水稻叶鞘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提高,同时导致SOD、POD和CAT活性发生变化;外源ABA具有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作用,同时促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提高。研究证实外源ABA具有提高水稻抗冷的作用,对优化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抗冷方法,建立寒地水稻生产的抗冷技术体系,达到保产增产的目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鉴定秋水仙素诱导后的草木樨的倍性.[方法]以草木樨萌动种子为试材,秋水仙素溶液为处理试剂,进行了秋水仙素诱导草木樨的研究.[结果]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木樨能使草木樨诱导加倍,草木樨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具有的相应特征,整体显示出巨大性.[结论]草木樨为加倍成功的多倍体.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ploidy of sweet clover induced by colchicine.[Method]The sweet clover germinating seeds and colchicine solution were used for materials to research colchicine-induced Melilotu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O.2% colchicine solution could induced double sweet clover which showed corresponding features of polyploidy plants as a whole showed great features. [Conclusion] Sweet clover induced by colchicine was polyploi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