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为材料,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稻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穗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增加,垦稻12号的经济产量降低;这2品种的叶龄进程略有提前,株高增加,茎数减少。抽穗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2品种的产量均极显著降低,垦鉴稻5号的叶龄进程表现先落后,后提前,垦稻12号的叶龄进程滞后,2品种的株高极显著地降低,茎数极显著减少,干物质生产量和叶面积减少。抽穗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可作为寒地水稻增产保优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抽穗前不宜持续进行土壤水势为-18~-20kPa以下的控水处理。  相似文献   
22.
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空育163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空育163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施腐植酸和甜叶菊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但对整精米率影响不大。甜叶菊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食味评分值最高,与对照达显著水平。因此,基施甜叶菊有机肥375 kg·hm-2能明显改善空育163的外观和食味品质,可应用于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粳稻垦粳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12000 kg/hm2产量最高,达到了6986.87 kg/hm2,增产3.5%;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高15.21%;施用秸秆12000 kg/hm2碾磨品质最好,极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24.
水稻的光合特性与高光效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开展水稻高光效生理育种是作物育种发展的趋势:讨论和展望了超级稻的高光效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25.
以垦粳5号为材料,设计3种土壤肥力(高、中、低肥力)和5种氮肥运筹模式[农民习惯施肥(M1)、V字形施肥(M2)、减氮施肥(M3)、减氮减磷施肥(M4)、前氮后移施肥(M5)],研究不同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寒地水稻氮肥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产量(31.2 g/穴)最高,M1、M2、M4模式依次次之;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8.0 g/穴)最高,M2、M4模式依次次之;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6.7 g/穴)最高,M2、M4、M3模式依次次之。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3和M4模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1模式蛋白质含量较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M5模式的食味评分(84.11、83.30、83.36)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M2模式的食味评分(85.49、84.47)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M3、M4模式的食味评分(85.17、85.39、85.14)较高。M1模式茎秆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其他模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M5模式氮肥贡献率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各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氮肥贡献率最低,其余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51.46%)、氮肥吸收利用率(66.83 g/g)和氮肥偏生产力(131.52 g/g)最高,M5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34.54 g/g)最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58.29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4.05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00.18 g/g)最高,M2模式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M2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61.18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0.39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90.93 g/g)最高,M3模式较高。综合考虑,高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中肥力土壤采用M2模式、低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有利于协调寒地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对重茬大豆根际土壤和植株中元素有效含量的年际变化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Ca,Mg,Fe等元素在不同重茬年际的变化量有极显著的差异;Cu,Mo等元素的变化量有显著差异。而不论土壤或植株,有效K的变化量都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有效K,Ca,Mg,Fe,Cu,Mo是制约重茬大豆减产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27.
以垦粳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叶面肥[雷力(0.45 L/hm~2)、战氏零农残(1.05 L/hm~2,简称战氏)、磷酸二氢钾(3.00 kg/hm~2)]及不同施用时期(2次:齐穗期、齐穗后15 d;4次:拔节期、齐穗期、齐穗后10 d、齐穗后20 d)对水稻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叶面肥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叶面肥的对照相比,施用4次雷力的一次和二次枝梗数,一次和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均较高。不同时期施用雷力、战氏、磷酸二氢钾对水稻均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其中施用4次叶面肥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施用2次叶面肥处理,施用4次雷力、战氏、磷酸二氢钾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12.43%、10.59%、11.24%。品质方面,施用4次雷力对增加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效果最佳,施用4次磷酸二氢钾对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效果最佳。综上,在拔节期、齐穗期、齐穗后10 d、齐穗后20 d共4次施用雷力对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8.
"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为传承和培养农业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采取学校立德树人、企业传道授技、社会创造有利环境氛围等措施,使校企深度合作更加密切,培养了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人,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提供了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9.
几种化学除草剂对甜高粱除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几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方法]以甜高粱杂交种“天青一号”为供试作物,防效和株高为指标,通过苗前、苗后大田药效试验,研究几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对甜高梁的安全性。[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除草剂莠去津在播后苗前用药量为6.000kg/hm2时防效较好,而在苗后用药量为10.390kg/hm2时防效为佳,并且苗后比苗前用药的除草效果要好。不同除草剂在苗后同一施药时期防除杂草的效果不同。38%莠去津防效均高于72%乳油2,4.滴丁酯和48%排草丹,总防效达到94.7%,且对杂交甜高粱生长影响最小,苗后1次用药即可取得比较理想的除草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甜高粱地杂草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穴距对垦鉴稻10号质量指数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试验条件下,穗肥施氮量、前期施氮量与粒肥施氮量的互作及前期施氮量与调节肥施用时期的互作对质量指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出,质量指数最高可达66.2%。根据回归方程可筛选出本试验条件下高质量指数农艺措施中的氮肥与穴距分别为:前期用氮量64.8-75.3kg/hm^2,穗肥用氮量24.6-26.4kg/hm^2,粒肥用氮量9.2-10.8kg/hm^2,调节肥于8.5-8.9叶龄时施用,穴距11.4-12.6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