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83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17篇
  87篇
综合类   682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54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概述,指出了目前地热和沼气在我国设施农业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风能的利用还有待开发,我国设施农业中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以及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2.
为了优化猪体外受精技术体系,本试验探索了甲基-β-环化糊精(methyl-beta-cyclic dextrin,MBCD)对猪体外受精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在体外受精0和4 h向受精液(modified Tris-buffered medium,mTBM)中添加不同浓度(0,0.5,1,2,5,10,15,20μmol/mL)的MBCD,受精孵育结束后转至PZM-3培养液中进行胚胎培养。对各处理组卵母细胞的受精情况以及胚胎发育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并用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染色法评估了MBCD处理后精子获能状态。结果显示:1)体外受精0 h添加5μmol/mL MBCD组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和除10μmol/mL MBCD组之外的其他试验组。2)体外受精0 h添加5和10μmol/mL MBCD组、单精入卵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而多精入卵率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3)添加5μmol/mL MBCD组,0~1 h,F型精子迅速减少(78.56~19.43),B型精子迅速增加(10.79~69.86);1~4 h,F型精子和B型精子基本保持不变(B型:69.86~78.78,F型:19.43~9.11)。上述结果表明在体外受精0 h向mTBM中加入5μmol/mL MBCD可以显著提高获能精子比例,减少多精受精发生,提高早期胚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63.
在新形势下高校传统的学生工作体系难以延伸至学生社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面临新的挑战.从高校学生社区机构设置、文化建设、品牌活动、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高校学生工作进社区的新模式,并通过个案实践探索总结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进社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4.
回顾分析2007年以来六堡茶产业的市场形势,对六堡茶产业后期市场发展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5.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开花时间直接决定后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了探讨番茄 SlSP5G3基因功能,以‘Micro-Tom’番茄为试验材料,观察 SlSP5G3基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及对番茄开花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SlSP5G3的表达响应光周期变化,主要在叶片中表达,且表达量不受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在‘Micro-Tom’番茄中过表达 SlSP5G3,获得过表达植株L8和L12。与野生型植株相比,L8和L12植株开花所需叶片数分别增加2.34和2.67片;叶片鲜质量分别增加98.43%和76.89%;叶片干质量分别增加62.79%和41.86%;果实单果质量分别增加49.65%和36.13%;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4.50%和26.74%,并且 SlSP5G3过表达植株还显著提升了上游开花转录因子 SlCDF3的表达量。 SlSP5G3通过调控开花时间,改变植株生长形态,对提升植株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6.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167.
为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2013~2014年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K2O量(0、30、60、90、120 kg/hm2)对水稻产量、成熟期钾素分配比例、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以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水稻实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0.0%、16.9%和19.0%、8.3%,降低空秕粒产量15.9%、34.7%。钾肥用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两年中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29.6、122.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0.7、111.4 kg/hm2。成熟期水稻秸秆钾素分配比例占80%以上,其次为实粒13.2%~15.5%、14.0%~17.6%,空秕粒低于3%。实粒钾素累积量两年趋势相似,K120处理累积量最高,较对照提高13.9%、50%。空秕粒钾素累积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两年均以K90处理最高,较对照提高22.5%、20.2%。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28.6%~46.0%,16.6%~46.3%,两年均为K90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施用钾肥各处理土壤钾素均表现为匮缺,其中120 kg/hm2施钾处理土壤亏缺量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42.7%、39.5%。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的钾素补充范围分别为160.2~203.1、173.4~205.7 kg/hm2,实施秸秆还田后施钾量高于60 kg/hm2以上可以维持钾素平衡。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施钾量在110.7~129.6 kg/hm2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168.
[目的]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及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以南方红豆杉1年生枝条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在优化愈伤组织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植物激素类型及配比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豆杉悬浮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适合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的培养基为:B5+0.4 mg·L~(-1) 2,4-D+0.3 mg·L~(-1) NAA+1.2 mg·L~(-1) 6-KT+30 g·L~(-1)蔗糖,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8,最佳接种量为0.09 g·mL~(-1)。在1个培养周期内,培养液中的糖、磷元素,铵态氮、硝态氮在细胞培养的第18天基本被消耗完全或保持不变;动力学拟合表明,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43 65 d~(-1),底物消耗和紫杉醇合成可用Luedeking-Piret模型描述,悬浮细胞生长与紫杉醇积累属于部分生长偶联型。[结论]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后,通过模型的回归拟合,获得了反映南方红豆杉细胞培养的动力学参数,试验所构建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南方红豆杉细胞产紫杉醇代谢过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9.
植物工厂生菜根际通风对冠层和根际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植物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环控方式难以实现各处均匀通风,环控效果难以保证,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根际通风方法,使植物工厂环境空气流经水培系统中营养液面与栽培板之间的空气层后进入植物冠层下部,实现高效的通风。该文以成熟期的生菜作为试材,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对低速连续通风(LCRV)、高速间隔通风(HIRV)与传统通风方式(CEC)下生菜冠层及根际环境参数变化进行对照,测试其通风调温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空气层温度均低于环境温度,湿度则普遍高于环境。其中,LCRV温度最低,与环境温差能够达到4.07℃;CEC湿度最高,可达100%。在冠层下部,LCRV温度低于环境3.47℃;CEC湿度较环境提高27.56%;该区域CO2浓度在LCRV作用下较CEC高139×10~(-6)。随着高度的增加与冠层遮挡的减小,根际通风对冠层上部环境参数的影响逐渐削弱,LCRV温度仍为最低,但其温差已经缩小至0.75℃,CEC温度则高于环境0.84℃;各处理相对湿度与环境的差异也有所减小,数值最高的LCRV较环境高15.8%。在营养液中,LCRV液温较CEC降低4.03℃;HIRV大幅减缓了溶解氧下降趋势,试验结束时仍维持在3.8 mg/L,同期LCRV和CEC处理只有1.8 mg/L。由此可见,传统环控方式下冠层与环境参数差异明显,以环境参数作为调控依据不够准确;相比之下,根际通风在解决传统环控方式通风温控不均匀的同时,对地上部及地下部多种微环境参数调控起到了积极作用,降低环控要求,提高空调温控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0.
为筛选出适宜玉露香梨生长及提质的最优施肥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的评价函数确定常规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1)、有机肥替代25%(T2)、50%(T3)、75%(T4)的化肥氮和单施有机肥(T5)5个处理对玉露香梨生长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946%。第一主成分占70.492%的累计贡献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是改善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F2)占20.454%的累计贡献率,其中果实纵径占比最高。结合PCA综合评价,有机肥替代化肥氮50%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可见,T3处理是促进玉露香梨生长及提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