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并用t检验法、种群聚集强度指标及地统计学方法,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数量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月7日至8月25日茄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3053e0.0053x(r=0.823*),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增长模型为y=2356e-0.1662x(r=-0.9631**),对茄田和菜用大豆田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t检验,t值为3.3333,df=7时,t0.05=2.36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这期间两种作物上烟粉虱成虫的田间水平分布和在茄株叶片上的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2.
茶园天敌对花蓟马和茶短须螨的跟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进行害虫的综合防治,对安徽茶园主要害虫与天敌进行系统调查,进行了天敌对花蓟马和茶短须螨跟随效应的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与害虫半变异函数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变程之间的关联度,与害虫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对害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本文分析了花蓟马种群数量在全年最多时段(4月13日—7月8日)、茶短须螨种群数量在全年最多时段(5月13日—8月5日)内,茶园中5种主要天敌对两种害虫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花蓟马与斜纹猫蛛、八点球腹蛛、粽管巢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半变异函数变程的关联度分别为0.658 3、0.614 6、0.607 1、0.753 8和0.647 1,茶短须螨与斜纹猫蛛、八点球腹蛛、粽管巢蛛、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半变异函数变程的关联度分别为0.718 9、0.615 6、0.701 0、0.676 5和0.697 6。表明与花蓟马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龟纹瓢虫、斜纹猫蛛和异色瓢虫,与茶短须螨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依次是斜纹猫蛛、粽管巢蛛和异色瓢虫。  相似文献   
83.
作者于1988年对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田间分布进行了调查,本文就蜘蛛类天敌混合种群及优势种的空间分布型报道如下。 一、调查研究方法 于6月12日—7月18日棉花苗期至开花期在东至县大渡口棉区,调查11块棉田,其中1块为系统调查田,除1块(8号)全查法外,其它田块两行查1行,行中每两株查1株,分别调查360—1050株,记载每株棉花上的蜘蛛种类、虫态及数量。用检验分布型的7种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又称棉粉虱或甘薯粉虱,是一种多食性的世界害虫。其寄主植物多达74科500多种。烟粉虱的危害造成叶片退绿、变黄、萎蔫、甚至整株枯死。它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第一段]  相似文献   
85.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系统相互作用的上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层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害虫数量被其天敌所调节(下行控制)、寄主植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直接和间接影响害虫和其天敌的多度及分布(上行控制)已是生态学界活跃的研究主题。在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中,作为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因子,寄主植物资源的上行控制可能比天敌的下行控制更普遍。寄主植物的基础营养物质、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和形态特征影响害虫的生理和行为,依次决定害虫的生殖、寿命和存活,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影响天敌的行为和适合度,间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86.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安徽省潜山县1983年-2016年33年的马尾松毛虫一代和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模型。一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5744.058-361.501x1+60.759x2+133.502x3+511.368x4;f(2)=-16854.938-375.596x1+70.405x2+132.608x3+529.690x4;f(3)=-17645.295-384.956x1+73.601x2+134.955x3+541.782x4;f(4)=-18179.639-382.408x1+71.342x2+135.234x3+549.655x4对1983年-2018年一代幼虫发生期预报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7.06%,二代幼虫发生期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1)=-134898.483+559.235x5+113.112x6-250.033x7+1461.350x8;f(2)=-138908.622+573.572x5+118.340x6-252.691x7+1474.569x8;f(3)=-141430.680+577.358x5+125.727x6-254.610x7+1483.336x8;f(4)=-143185.175+578.968x5+129.628x6-256.102x7+1491.257x8对二代幼虫发生期的预报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为100%。对2017年和2018年的验证回报,与实况结果一致。筛选出对预报量有密切关系的预报因子是本方法预报准确性的关键,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7.
为了明确聚块大小对茶园双斑长跗萤叶甲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样方面积提供科学依据。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方法和聚集强度指数法研究两种茶园两年双斑长跗萤叶甲空间分布的规律性,聚集格局的差异和种群聚集均数变化。不同大小聚块的均方差均出现1~2个峰值,聚块中有1~8个基本样方(K)时,随着K的增大,聚集格局的扩散系数C和种群聚集均数λ都不断增大,其他格局时C和λ不断变小,聚块内基本样方数K为2、4、8时与K为1时的聚集程度|w|值均小于|w|_(0.05)。茶园双斑长跗萤叶甲存在1~2种不同尺度的聚集空间,空间分布具有规律性,个体群占据最小范围为2个基本样方,即4 m~2,为最佳样方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文章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生态位分析方法,研究合肥地区黄山大叶种茶园、龙井43茶园、农抗早茶园和平阳特早茶园中与广翅蜡蝉数量、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关系密切的天敌种类。根据密切指数之和得出,与广翅蜡蝉(Ricanidae)在数量、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关系密切的前4位天敌,黄山大叶种茶园依次是鞍型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fus)、三突花蟹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及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龙井43茶园依次是鞍型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fus)、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三突花蟹蛛及黑色跳蛛(Plexippus paykulli);农抗早茶园依次是八点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三突花蟹蛛、草间小黑蛛及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平阳特早茶园依次是草间小黑蛛、锥腹肖蛸、三突花蟹蛛以及八点球腹蛛。根据密切指数之和、位次序号总和及在前4位天敌...  相似文献   
89.
蜘蛛类天敌与茶尺蠖幼虫空间关系的聚块样方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空间格局聚集强度指数法和ρ指数法对安徽省潜山县茶园茶尺蠖及其8种蜘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茶尺蠖空间上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三突花蟹蛛(关联度值为0.856 8)和八点球腹蛛(0.788 8),跟随关系较不密切的天敌是鞍形花蟹蛛(0.631 2)和日本球腹蛛(0.569 8);聚块样方方差分析和聚集强度分析表明,在聚块内有1~32个基本样方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格局的扩散系数C值不断增大,均匀和随机格局的扩散系数C值不断减小;茶尺蠖及其蜘蛛在聚块基本样方数为2、4、8、16和32时与为1时之间的空间分布聚集程度差异均不显著;茶尺蠖的种群聚集均数λ在多数情况下大于2,聚集是由其本身原因造成的,在种群聚集均数为正值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加,种群聚集均数不断增大;用茶尺蠖不同大小聚块的ρ指数判断其聚集时个体群的最小范围表明,茶尺蠖个体群聚集格局的最小面积是聚块中具有1个基本样方,即该文的1.7 m2,这为对该害虫抽样时确定样方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安徽沿江棉区棉虫综合治理的主要靶标之一,研究其种群动态是搞好棉蚜测报和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棉蚜的种群动态包括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动态和时间动态,并以整体的水平反映出来,因此,从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的统一观出发研究其种群动态十分必要;同时,由于种群动态的连续性和种群动态概念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去分析研究是恰当的.为此,笔者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反映种群数量和空间动态的指标,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