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效用视角审视人工树洞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箱作为人工树洞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已经超过百年,但巢箱内温度与耐用寿命等原因导致实际效用较差。未来的人工树洞设计应更接近天然树洞,使用弧形外表构造以均匀获得太阳辐射并减小风阻;使用模块化部件以适应不同招引物种对不同功能部件的需求;使用高强度、非亲水性、防紫外线的耐候性防火材料做外壳;使用低导热系数的可塑性轻质材料做人工树洞的内芯。使用能够补偿树干径向变化固定方式,增设顶部防撞设施以减轻落枝破坏;尝试使用活体攀援类植物做固定材料以增加附着寿命;使用非损伤性固定方式来连接人工树洞与载体;设计摩擦力大的背板结构,从增加与附着物连接部位摩擦的角度来减轻附着设备的受力,进而延长使用寿命。使用太阳能供电的微加热装置,便于提高越冬巢的热效用;加装移动通讯信号接收器和相应程序,可使用远程遥控来控制巢箱表面颜色或太阳反射及通风口,以满足目标物种在不同季节的热生理需求。新的设计通过疲劳测试与耐候性测试后再投入野外使用,并根据回馈的野外持续监测数据来进一步修正各类影响因素的设计;综合运用流体力学、材料学、建筑环境学、设计艺术学原理和知识不断完善人工树洞的设计。  相似文献   
62.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北豹是分布最北、种群数量最小的豹亚种,濒危等级为“极危”。分析采用相机监测技术得到的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长期动态,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秋-2017年秋,在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主要分布区以每3km×3km网格1对的密度布设相机。采用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ices,RAI)计算东北豹相对丰富度,以99%核密度等值线定义东北豹分布区,在Extract Compare软件中进行个体识别。在CAPTURE软件中对有效监测期的数据进行闭合种群检验、适宜模型评估和种群数量估计。以8 km为半径,在相机布设处向周边外延绘制缓冲区作为有效监测面积,评估东北豹种群密度。【结果】在9个监测季,东北豹RAI指数波动在0.34~2.12之间。2013年秋季东北豹分布区为201km^2, 2017年秋季分布区为992 km 2。共识别东北豹个体9只,其中成年雌性和雄性各3只、幼崽2只、性别不明个体1只。在种群数量低的情况下,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效力并不强,检验结果总体偏低。Mh模型(假设拍摄率有个体差异)选择标准得分在2015春、2015秋、2016秋、2017春4个监测季最高,在其他5个监测季得分仅次于M 0(假设拍摄率一致)。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显示,Mb(假设捕获前后拍摄率有差异)、Mt(假设不同时段拍摄率有差异)模型评估捕获率与M0模型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东北豹种群密度波动在0.12~0.88只·(100 km 2)^-1 ,种群总捕获率整体较高,但2017年春季拍摄个体仅占种群评估数量的0.43。【结论】受地理因素和猎物丰富度变化影响,东北豹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对小样本检验效力不强。M h假设是进行东北豹种群数量评估的适宜模型,“拍摄羞怯反应”会导致种群密度评估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63.
2003~2004年的4~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野生白枕鹤、特殊类型野生白枕鹤、野生和散养配对白枕鹤(♀野生+♂散养)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枕鹤经历了求偶期、孵化期和孵化中止期;在不同的繁殖时期,觅食行为发生频次最高(50%左右),其次为警戒行为(20%左右);在孵化期,除了上述两种行为外,孵化行为的出现频次也较高,分别为21.82%、46.61%和47.83%。T检验表明,不同时期三类白枕鹤各行为的差异显著(P〈0.05),但在孵化中止期,特殊类型白枕鹤与野生白枕鹤的各种行为与它们各自求偶期的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4.
野生鸟类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禽流感事件及其流行特点显示禽流感的发生与野鸟活动存在一定关系。本文介绍禽流感及近期流行特点与野生鸟类关系,并就防控禽流感保护野生鸟类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5.
哈尔滨市大学生爱护野生动物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对象之一,其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知识背景的多样性,使得对人的管理成为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最难开展的一个环节。2002年1月清华大学学生伤熊事件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群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爱护野生动物、大力提倡生命伦理教育的讨论。  相似文献   
66.
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已经成为趋势和重中之重。我国现在处于国家公园发展与探索的关键时期,不仅仅需要将保护工作作为头等任务,还需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与公园建设的关系,协调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试点区域内)所涉及的保护地,包括: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东宁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公众认知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实际调研,调查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经济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经济作物种植或固定收入(工资或养老金);(2)资源开发过于单一与简单,无法从多个方面带动当地经济;(3)国家公园公众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社区居民与职工都十分了解与支持国家公园建设,但此态度大多建立在对未来国家政策以及发展前景的期许。最后,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对国有林区职工社会福利进行了预期,发现在虎豹公园试点期间,旗舰种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恢复较好,保护力度大,保护效果明显,但对经济的刺激较小,并未直接提高职工与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职工对社会福利的提升有一定渴求,参考其他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的进程与经验,以上问题与矛盾在今后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牡丹江工业区和绿化区内[树]麻雀、白鹊鸰、大苇莺、红尾伯劳4种雀形目鸟类夏季心脏、胸肌、肝脏、初级飞羽4种组织内铅和镉2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研究表明,4种雀形目鸟中,铅和镉的残留量最高的组织均为初级飞羽,且不同物种间存在种间差异.工业区和绿化区之间4种鸟体内铅和镉的残留量大多存在显著(P<0.05)或极为显著(P<0.01)的差异,且工业区比绿化区略高.4种雀形目鸟的初级飞羽和心脏、胸肌、肝脏3个组织之间,铅和镉的残留量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
2009-2010年采用定点观察法、直数法、Shannon -Wiener指数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兴凯湖保护区迁徙季节水禽多样性和种多度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兴凯湖保护区,共记录水禽6目12科48种,包括涉禽和游禽两大生态类群,以雁形目和鸻形目为主(66.66%),古北种最多(64.58%),夏候鸟(70...  相似文献   
69.
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主要是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进行的。自1903年美国在佛罗里达州Pelican岛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历史已经经历了96个年头,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已经超过500个。在美国的52个州中,每一个州至少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所占的土地也由1903年的3英亩,增加到9200万英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700多种鸟类,220多种哺乳动物,250多种两  相似文献   
70.
灰鹡鸰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牡丹江地区灰鹡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每年5月中旬到5月末迁来。居留期为140d左右,繁殖期间雌雄鸟共同筑巢,筑巢后6-9d产卵,每窝4-6枚,平均5枚。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12d。共同育雏,亲鸟喂食12d左右羽毛长满,16-17d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