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37篇
  19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9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261.
262.
一、影响1978年四优四号结实率的几个原因 四优四号抽穗开花期不耐高温的特性受恢复系的影响大,古154(四优四号的父本)在开花期如遇高温结实率不高,这一特性对其所配后代四优四号杂交稻种性影响较大。抽穗期高温是影响四优四号结实率低的主导因素。1978  相似文献   
263.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 ,全生育期水稻对氮和磷肥的利用率、氮肥回收率、水稻生物产量及谷物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由于一次性施肥法操作简单 ,有利于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4.
为了探明陵两优104在湖南地区适宜的机插密度,于2013年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进行了机插秧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机插密度(33.3万、25.0万、17.5万穴/hm2)对陵两优104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陵两优104的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33.3万穴/hm2的产量最高,为9.66 t/hm2,较25.0万穴/hm2、17.5万穴/hm2分别增加了12.2%、22.4%。在高机插密度下,陵两优104有效穗多,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光辐射截获率高,叶片光合能力强,有利于增加群体干物质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65.
采用“粳籼架桥”方法育成粳型两用核不育系3088 S,于1990年通过阶段性技术鉴定。经1990,1991年连续2年育性稳定性观察和测交配组优势鉴定,结果表明;3088 S属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开花习性为籼、粳中间型;与籼型广亲和系912935和876110配组表现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可望在生产上应用。文中对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和两系法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策略采片“粳不籼恢”繁殖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6.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状况及其在土壤供氮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培养和分析测定等手段,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差异甚大。水田土壤变化于(135.4±57.4)~(412.8±32.4)mg·kg-1之间,平均为(304.7±96.7)mg·kg-1;旱地土壤变化于(85.6±25.4)mg·kg-1至435.7mg·kg-1之间;平均为(230.1±89.2)mg·kg-1。不论旱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固定态铵的绝对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由湖积物和板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而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低;但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要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变动在(6.1±3.6)%~(16.6±4.6)%之间,平均为(14.0±5.1)%,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比变动在(5.8±2.0)%~(40.1±17.8)%,平均为(23.5±14.2)%。(2)不同土壤最大固铵容量的大小顺序与固定态铵含量基本相同,但供试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占最大固铵容量的比例大部分在20%以下,这与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土壤的大部分固铵位点已被铵饱和有关。(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水田土壤<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2~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远高于<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y1)和最大固铵容量(y2)与<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1)和水云母含量(x2)以及0.02~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3)和水云母含量(x4)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与<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供试土壤的固铵基质主要是<0.02mm粘粒的水云母矿物。【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固定态铵是湖南耕地土壤的主要氮素形态和氮素资源,特别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高于水田土壤。所以,在土壤对作物的氮素营养,尤其是对旱地作物的氮素营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7.
268.
2005年早晚两季在湖南省长沙县进行了水稻测苗定量施肥(SSNM)与习惯施肥(对照)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SNM比对照的氮肥用量减少,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其中,氮肥用量早稻比习惯施肥减少33.3%,晚稻减少18.6%,产量分别增加2.0%和3.0%。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9.8 kg/kg和5.0 kg/kg,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24.7和9.3个百分点。生产示范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69.
两优培九稻穗枝梗维管束特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超级杂交稻不同部位枝梗结构和生理差异,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上部一次枝梗和下部二次枝梗的维管束特征.并分析了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下部二次枝梗维管束与上部一次枝梗维管束相比,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较小,导管、筛管和伴胞分化不够,单个导管、筛管和伴胞面积较小.无机物和有机物运输不畅,其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可能是其运转率低,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0.
粉煤灰理化性质与硅素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根及胚芽的质膜均存在氧化还原系统,正常供水时小麦胚芽生长最快时期活体质膜氧化NADH速率最高,PEG-6000溶液(200g/kg)渗透胁迫时小麦根和胚芽生长明显受抑,完整根、芽还原K_3Fe(CN)_6的能力增强,且小麦胚芽的还原能力增幅较大,但胁迫初期和末期NADH氧化速率高于对照,其余时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