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篇
  55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为了探索不同包衣模式尿素N释放规律和对育苗生长的影响,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分别按等氮量设置了L30、L60和S60释放类型树脂包衣尿素处理并进行黄瓜穴盘基质育苗试验.在第15、21、29、36天测定了基质、肥料及幼苗中氮素含量变化情况,并在最后一天还测定了壮苗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基质中无机氮含量、幼苗吸氮量以及壮苗指数差异显著,其中L30处理氮素的释放与黄瓜幼苗吸氮趋势相吻合.幼苗株高、茎粗、单株干物重均优于CK处理,壮苗指数提高20.2%.因此,采用L30型控释氮肥.可以实现一次底肥投入,达到育苗期间免追氮肥的目标.  相似文献   
82.
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密闭室强制通气装置对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 (表施、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 )下的土壤氨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肥料在土壤中的位置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非常显著。表施处理明显促进氨的挥发 ,该处理试验期间白天累积氨挥发损失达 4 6 0 8%。而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氨挥发损失 ,2种施肥方式下试验期间白天累积氨挥发损失均未超过10 % ,表施处理的土壤氨挥发时期达 12d ,而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的氨挥发时期仅为 6d。  相似文献   
83.
通过裂区和正交设计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在不同群体密度、不同氮肥追施策略下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探讨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通过群体调节和氮肥追施实现高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均对不同熟相类型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存在交互作用。黄熟型小麦获得高产的可能性较大 ,早衰大穗型小麦在适宜的栽培和气候条件下 ,也有可能获得高产。同时利用15N年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熟相下追肥方法对化肥氮去向。  相似文献   
84.
添加剂在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添加剂是指为了加快堆肥进程和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在堆肥物料中加入的微生物、有机或无机物质。本文通过室内培养与室外堆肥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发酵过程中臭味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添加剂与发酵工艺,可以减少猪粪发酵中氨的挥发、氮素损失与猪粪的恶臭。75%含水量的猪粪经过20d的发酵,可达基本腐熟程度。添加剂可以优化堆肥过程的环境条件,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堆肥的腐熟;减少氮素损失,保持养分含量;调节堆肥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提高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85.
农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与N2O的排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北京潮土上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N2O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土壤温度及含水量降低,无论是反硝化损失氮量还是土壤的N2O生成排放量均不高。土壤的N2O生成排放量与反硝化氮量相当或低于反硝化氮量。玉米生育期土壤温度升高以及孔隙含水量的较大的改善,反硝化损失氮量、N2O生成排放量有明显上升。通常情况下土壤反硝损失氮量与N2O排放氮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玉米十叶期追肥后的较短时间内,N2O总排放量明显高于反硝化损失氮量,说明至少在这一阶段中,硝化作用在北方旱地土壤N2O的排放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评价北方旱地农田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中,硝化作用的氮素损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6.
在京郊露地菜田条件下,研究作物生育期内不同灌水量对农田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施肥模式能够有效增产23.96%,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达到10.34%。同时,由于灌溉量较大,促使淋溶液的形成,造成肥料流失,氮素表观损失量达到174.72 kg/hm2,加剧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高畦施肥模式可有效减少淋溶量,防止地下水污染,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以从日本引进的“天皇御用”草莓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植菌根真菌对草莓苗期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茵根真菌显著提高了草莓苗期株高、叶柄长及根冠比.单果重增加8.76%,草莓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提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从而提高了草莓品质,改善了草莓风味.  相似文献   
88.
应用由水基成膜法研制的4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胶结包膜肥料(B2、PS、F2、F2F)进行土柱淋洗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钾素溶出规律。结果表明:4种胶结包膜肥料在48d内钾素累积溶出率为44.02%(红壤)>34.59%(褐土)>25.92%(黑土)。同一种胶结包膜肥料在红壤、褐土和黑土中的钾素瞬时溶出率峰值出现时间一致(以B2为例);钾素溶出峰值之前,瞬时溶出率在2~13 d内为红壤>褐土>黑土,钾素峰值溶出率为10.39%(红壤)>7.09%(褐土)>5.99%(黑土),而峰值过后,三土壤间瞬时溶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包膜肥料本身释放钾素的速率受不同质地的土壤影响较小,但其淋出量受土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9.
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基质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育苗上应用的可能性,以黄瓜和生菜为供试作物进行适用育苗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对菌根真菌侵染和作物苗期生长的影响.以Glomus intraradics、Glomu mosseae、Glomus aggregetum、Glomus etunicatum为供试菌根真菌制剂,采用5种基质配方,分别是常规基...  相似文献   
90.
微塑料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微塑料对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较多报道,但微塑料在陆地环境特别是土壤中的存在和影响的系统性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从土壤微塑料的来源和分布、分析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及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针对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残留、污泥的土地利用、有机肥施用、地表径流、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 2)总结了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鉴定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但目前仍没有标准化的检测和定量技术; 3)微塑料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造成威胁,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4)微塑料表面可附着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物理和化学污染,可释放内源性有毒物质,并导致复合污染效应;5)微塑料污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研发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从源头控制微塑料的输入以及加强世界各国合作。提出今后微塑料的研究应建立统一的定量分析标准方法,发展更准确的可追溯分析技术,加强对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科学研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进一步探索土壤微塑料提供思路,而且可为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