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篇
  5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京郊有机肥产品质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了解北京郊区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的质量现状,摸清有机肥原料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范围,选取当地14家有机肥厂生产的有机肥成品及其原料作为研究对象,对采集样品的主要养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郊区有机肥产品仍存在养分含量不达标,重金属含量超标等质量问题.所检测的14个有机肥样品中,21%的样品总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2.
菜地土壤评价中参评因素的选定与分级指标的划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沈汉  邹国元 《土壤通报》2004,35(5):553-557
菜地选片规划应通过土壤详查和评价工作,选出最适地区,才能经济有效、持续发展。土壤评价中参评因素的选定与分级指标的划分是工作的核心。应选取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具有重大影响的、稳定性较高的限制因素,并以土壤属性为主,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定。参评因素的分级应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为分等定级提出定量依据,其主要级差应尽量利用有生物学意义的临界指标。在目前全国无统一规定下,试图面向全国选定参评因素及划分为五等六级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53.
蔬菜废弃物沤制液体有机肥的理化性状和腐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索和推广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试验选用白菜废弃物、西红柿秧废弃物为原料,根据不同原料和预处理方式共设12个处理,经过96天的沤制,形成液体有机肥,测量各项指标及GI值。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沤制时间条件下,叶菜类废料中磷、钾等营养元素相对于果菜秧更易转移到肥液中;切碎预处理对叶菜类废料的影响大于果菜秧;接种沼液和纤维素菌对沤肥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曝气明显改变了沤肥的发酵状态,特别是加快了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增加了氮素的挥发损失,并可能使氮、磷等养分经微生物吸附而更快地向固相转移。  相似文献   
54.
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但不同的研究间差异较大,通过基于有机肥种类、施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和土壤因素等大量试验数据的整合分析,研究不同因素下土壤磷素有效性对有机肥长期施用的响应,对指导有机肥的科学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公开发表的文献147篇,建立了305组包含单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数据库。采用Meta分析研究全国多个长期定位试验点的CF和CFM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FM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每投入100 kg·hm-2的磷,土壤有效磷增加量约为CF处理的2.6倍。高施磷量(>300kg·hm-2)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幅度,约是低施磷量(<75 kg·hm-2)和中等施磷量(75~150 kg·hm-2和150~300 kg·hm-2)的3.5倍和2.3~2.6倍。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畜禽粪便类>商品有机肥类>秸秆类>城市垃圾类有机肥。其中,畜禽粪便类中,猪粪、鸡粪和牛粪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增幅分别为210.4%、209.3%和156.7%。在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差异显著,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75%和100%时,增幅可达211.7%和239.7%。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等土壤因素是影响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提升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有效磷增幅在12.7%~212.1%之间,表现为红壤>潮土>褐土>黑土>棕壤;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1%时,土壤有效磷增幅可达248.5%,分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0.6%、1%~2%和2%~3%时的2.1、2.0倍和10.9倍;当pH为酸性(5~6.5)或者pH为中性(6.5~7.5)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pH为碱性(7.5~9)时。此外,土壤有效磷增幅随年均降雨量和年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年均降雨量>800 mm或年均温度>16℃时增幅最大。长期施用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均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并且在不同的土壤环境、轮作方式和气候因子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效磷的效应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施用有机肥不仅要充分考虑有机肥种类、施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而且要综合考虑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保障有机废弃物资源的科学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以脲醛泡沫栽培基质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比例与草炭基质混配使用,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脲醛泡沫基质不适宜单独进行番茄栽培,需要与草炭基质掺混使用,其与草炭基质的最佳比例为3∶7;按照此比例混配的基质处理,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与完全草炭基质处理无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脲醛泡沫基质引入番茄栽培,不会增加果实中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56.
以京郊番茄为对象,研究了聚合物包膜控释肥不同用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设施生产体系产量和品质、硝态氮淋洗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有机肥(N 134kg·hm-2,OM)、控释肥低量(控释N3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N1)、控释肥中量(控释N 450 kg·hm-2+有机肥N 134kg·hm-2,N2)、控释肥高量(控释N6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N3)、习惯施肥(速效N600 kg·hm-2+有机肥N 134 kg·hm-2,N4)共6个处理,用土壤溶液提取器测定淋洗液硝态氮浓度,静态箱法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与习惯处理(N4)相比,3个控释肥处理(N1、N2、N3)氮素淋洗损失明显减少,60 cm和100 cm土层的提取液硝态氮平均浓度降幅分别为15.4%~24.0%和17.8%~30.0%,拉秧后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降低21.0%~59.8%。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为60~144μg N·m-2·h-1,实际排放量为2.47~5.33kg·hm-2,施肥造成的N2O排放损失率为0.08%~0.39%;与习惯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平均减排38.1%~47.0%。番茄产量介于113~132 t·hm-2,N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未见显著差异;N4处理的番茄硝酸盐含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与习惯处理的多次施肥相比,控释肥与有机肥混配一次性基施显著降低了硝态氮淋洗量和N2O排放损失,控释肥高氮水平下氮素损失风险有增加趋势。试验结果显示施用中低量控释肥为协调番茄高产、高效与环保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7.
在砂质潮土上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生物菌剂接种对芹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生物菌剂,增施氮肥均有利芹菜产量的提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93”显著促进芹菜产量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芹菜硝态氮含量大幅增加,Vc含量呈下降趋势。为获得相同的产量目标,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93”可以显著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并因而大幅减少芹菜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58.
鸡粪堆肥腐熟度参数及波谱的形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从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设计了以鸡粪、玉米秸秆为原料和填充料的高温堆肥体系,应用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和植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高温堆肥的腐熟度参数及指标。结果表明,温度是表征高温堆肥腐熟度的最直接参数。随着堆肥进程的进行,C/N、NH4+-N含量呈下降趋势,HA/FA呈上升趋势,它们能较好地反映高温堆肥腐熟程度,可以作为堆肥的腐熟指标。堆肥胡敏酸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对堆肥有机质结构变化和腐熟度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堆肥过程中堆肥腐熟指标变化与种子发芽率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采用土柱试验,研究不同颗粒组成的沸石粉添加到0~20 cm砂壤土耕层对玉米生长、养分累积的影响,为改良沙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设8个处理:CK0:不施肥+0 g沸石粉体(简称粉体);CK:施肥+0 g粉体;A:施肥+8 g粉体a;B:施肥+8 g粉体b;C:施肥+8 g粉体c;D:施肥+8 g粉体d;E:施肥+8 g粉体e;F:施肥+8 g粉体f。结果表明,处理A、B、C、D、E、F与CK之间的玉米株高均不存在差异;但其生物量均高于CK,粉体颗粒构成中0.002 mm的含量最高的两个处理E、F达显著水平,分别比CK高71.36%和63.69%。结果还表明,生物量与不同粉体颗粒5个粒级分布的百分比x1、x2、x3、x4、x5即0.05~0.25 mm、0.02~0.05 mm、0.01~0.02 mm、0.002~0.01 mm、0.002 mm百分率之间存在多元回归方程Y=3.69-0.050 6x1+0.082 5x2-0.093 4 x3-0.009 44 x4+0.064 86 x5,表明了玉米生长与颗粒组成之间的密切关系;方程系数表明生物量与细小颗粒含量呈极强的正相关,而与粗颗粒含量呈负相关。与CK处理相比,加粉体处理A、B、C、D、E、F均促进了氮和钾的吸收,但只有处理F对氮的吸收以及E和F处理对钾的吸收达显著水平。显著促进吸收的氮量达74.52%、钾量分别达63.39%和63.62%,而对磷没有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以推论,在此土壤条件下,只有沸石粉体粘粒级颗粒含量高于39%时才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以及增加植株对氮、钾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0.
下层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夏玉米生长期间 ,采用乙炔抑制 -原状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北京褐土下层 (15~ 6 0cm)土壤的反硝化作用 ,并探讨影响该层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施氮量越高 ,反硝化量越大。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 ,反硝化量呈直线下降 ,但在亚表层土壤 (15~ 30cm)反硝化值仍保持了较高的量 ,约相当于表层的 10 .7%~ 33.5 % ;下层土壤 (15~ 6 0cm)的总反硝化量约相当于表层土壤的 14%~ 51%。加入碳源无论对表层土壤还是下层土壤 ,其反硝化损失氮量大大增加 ,尤其是对下层土壤增加的趋势更为明显。在计算夏玉米季土壤反硝化损失氮量时 ,如果忽略下层土壤的反硝化作用 ,肯定会低估其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