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冷季绝食应激时九龙牦牛体重、血清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变化。选择8头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的2岁九龙牦牛8头,体重为(90.75±8.66)kg,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绝食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正常饲喂,绝食组牦牛做断料处理。试验期7 d。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3、5、7天称重和通过颈静脉采血。结果表明:绝食7 d后牦牛的体重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联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糖异生前体物质丙酸、乳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中来源于体储降解的甘油、β-羟丁酸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糖异生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葡萄糖六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绝食7 d后牦牛开始大量动用体储,提高糖异生代谢过程,维持机体代谢的正常需要,保证血清葡萄糖含量的稳定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22.
剩余采食量(RFI)是肉牛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间的差值,是评定肉牛饲料效率的有效指标。肉牛的能量代谢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其RFI差异,而肉牛瘤胃中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发酵及其能量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最近几年国外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文库克隆测序、实时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肉牛RFI表型与瘤胃中的细菌菌群和甲烷菌菌群结构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并介绍RFI的主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包被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腹泻情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用28日龄"杜洛克×长白×约克夏(D×L×Y)"三元杂交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设置2个对照组(低锌对照组和高锌对照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里添加250和2 250mg·kg-1 ZnO的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50、380、570和760mg·kg-1包被氧化锌(以锌计)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d,试验后14d高锌组饲粮锌降至低锌水平。结果表明:1)在断奶后的前14d,饲粮添加380和570mg·kg-1包被氧化锌显著降低了腹泻指数(P<0.05),且与高锌对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510mg·kg-1包被氧化锌,仔猪腹泻指数最低。2)饲粮添加250、380、570和760mg·kg-1包被氧化锌,仔猪肝和肾中的锌浓度增加均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380、570和760mg·kg-1包被氧化锌,粪便锌的浓度显著增加(P<0.05)。3)饲粮添加250、380和570mg·kg-1包被氧化锌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且与高锌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570和760mg·kg-1包被氧化锌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380~570mg·kg-1的包被氧化锌,既能像高浓度氧化锌一样,有效保护肠道形态、降低仔猪腹泻,又能节约锌源、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4.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25.
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336.33±18.28)kg]相近的生长期秦川牛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提供的预期平均日增重900 g/d所需净能的85.0%(Ⅰ组)、92.5%(Ⅱ组)、100.0%(Ⅲ组)、107.5%(Ⅳ组)、115.0%(Ⅴ组)配制的5种试验饲粮。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秦川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预测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Ⅲ组秦川牛平均日增重为880.15 g/d,较预期的结果略低;Ⅳ组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值(1 160.10 g/d),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76.44±3.23)%、(66.75±3.16)%、(87.31±0.54)%;秦川牛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R=0.778W0.75+37.05ADG;MER=0.668W0.75+33.49ADG[DER为消化能需要量(M J/d),MER为代谢能需要量(M 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合得出,生长期秦川牛的维持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0.778、0.668 MJ/(kg W0.75·d),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7.05、33.49 M J。  相似文献   
26.
常用粗饲料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法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评定不同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并比较其组成差异,结合粗饲料品质评定预测公式评定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1)黑麦草、甘薯蔓与牛鞭草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可溶性粗蛋白质(SCP)和非蛋白氮(NPN)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稻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和稻草。 2)黑麦草和甘薯蔓的糖类(CA)、快速降解真蛋白(PB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甘薯蔓、黑麦草和牛鞭草淀粉和果胶(CB1)、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和慢速降解真蛋白(PB3)显著高于稻草和玉米秸秆。稻草的可利用纤维(CB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玉米秸秆的碳水化合物(CHO)、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C)和中速降解蛋白质部分(PB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3)不同粗饲料氨基酸(AA)组成差异大,提供限制性氨基酸的潜力不同,黑麦草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限制性氨基酸(LAA)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玉米秸秆和稻草最低。4)黑麦草的可消化干物质量(DDM)和粗饲料相对值(RFV)均显著高于其他粗饲料,甘薯蔓的干物质随意采食(DMI)和RFV显著高于牛鞭草,玉米秸秆和稻草的DMI、DDM和RFV均为最低,且两者差异不显著。因此,黑麦草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牛鞭草和甘薯蔓,玉米秸秆和稻草最低。  相似文献   
27.
本文旨在研究豆粕、菜籽粕和棉籽粕3种蛋白质饲料对宣汉黄牛瘤胃固相黏附纤维降解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4头健康且体重相近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宣汉黄牛,采用4×4的拉丁方设计,共4期,每期10 d,基础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以豆粕(豆粕组)、菜籽粕(菜籽粕组)和棉籽粕(棉籽粕组)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精料(替换比例为基础饲粮的15%)的试验饲粮。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采食后1、3、5、7和9 h瘤胃固相黏附真菌、原虫、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采食时间的延长,豆粕组、菜籽粕组和棉籽粕组的瘤胃固相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豆粕组的纤维降解微生物数量集中在采食后5和7 h时达到最大值,棉籽粕组几乎都在采食后7 h时达到最大值。2)组间比较,从各时间点的平均值来看,棉籽粕组真菌数量显著高于菜籽粕组和豆粕组(P<0.05),菜籽粕组原虫、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豆粕组和棉籽粕组(P<0.05或P<0.01)。综上,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固相黏附纤维降解微生物的数量有显著影响,以菜籽粕对宣汉黄牛瘤胃固相黏附纤维降解微生物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28.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酒糟营养价值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白酒糟营养价值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未处理白酒糟作为对照(CK组),按白酒糟的加工方式不同设4个试验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白酒糟(发酵,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粉碎白酒糟(粉碎+发酵,C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氨化白酒糟(氨化+发酵,AF组)、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粉碎、氨化白酒糟(粉碎...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酵母细胞壁(YCW)对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112.57±8.29) kg]和日龄(60±5)相近、健康的30头荷斯坦断奶公犊牛,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酵母细胞壁添加量分别占精料补充料的0(对照组)、0.20%、0.40%、0.80%和1.60%,饲粮精粗比为40∶60。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酵母细胞壁可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ADG),0.20%和0.40%组ADG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0.64%和11.70%(P 0.05); 0.40%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了11.30%(P0.05)。试验第60天,0.40%和0.80%组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0%组犊牛粪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0.40%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0%和0.80%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第30天,0.4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天,0.40%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80%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酵母细胞壁可增强犊牛机体免疫力,降低犊牛腹泻,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生长性能,其中添加0.40%酵母细胞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不同类型酒糟营养成分组成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类型酒糟营养成分组成差异并评定其营养价值。采集了5类酒糟样品共24个,其中浓香型高粱酒糟8个,酱香型高粱酒糟4个,青稞酒糟4个,玉米酒糟3个,啤酒糟5个,分析其养分组成,并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其瘤胃降解特性进行评定,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铁、铜、锰、锌含量,并测定其抗营养因子单宁和硅含量。结果表明:1)啤酒糟pH和初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2)啤酒糟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浓香型高粱酒糟、青稞酒糟和玉米酒糟(P0.05)。啤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玉米酒糟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玉米酒糟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啤酒糟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酒糟(P0.05)。3)按CNCPS划分,啤酒糟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玉米酒糟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不可降解碳水化合物(CC)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啤酒糟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不可降解真蛋白质(PC)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4)浓香型高粱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铁和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啤酒糟铜和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5)啤酒糟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酒糟(P0.05),浓香型高粱酒糟硅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酒糟(P0.05)。由此可见,不同类型酒糟营养成分组成差异较大。玉米酒糟提供了最优质的碳水化合物组分,啤酒糟提供了最优质的蛋白质组分,青稞酒糟和酱香型高粱酒糟品质较优,浓香型高粱酒糟品质最差,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合理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