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为短日照植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无法自行开花。为探索甘薯开花的适宜光照条件,以龙薯9号、烟薯29号、烟薯24号、烟薯25号和烟薯26号为材料,在嫁接和短日照条件下,设置弱光处理(25%全光照)和自然光处理(全光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甘薯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照对5个甘薯品种的生长、现蕾和开花影响较大,可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显著减少了易开花甘薯品种的成花数量,龙薯9号、烟薯29号和烟薯24号开花数量分别减少54.2%、66.5%和64.5%。弱光处理下5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降低50.0%以上,气孔导度降低20.3%~25.0%,蒸腾速率降低18.8%~22.6%,表明在8 h短日照的自然光强条件更有利于嫁接甘薯开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昆虫的趋光原理、生活习性和捕虫方法的讨论,提出了利用LED窄带、多色、直流供电、可调制、节能环保等优点,实现野景观欣赏“和”色诱冶,高压电击“杀虫”的设想。以STC89C54单片机为核心,选择SN3352驱动芯片实现大功率LED的驱动,采用PCB板和铝质六棱柱灯具解决LED散热,完成控制器硬件电路和调控方法的软件设计,研制出可人机交互、多源、具有动态效果的“景观诱虫光源”,实现对害虫的高效、选择性诱杀。该装置具有外观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多功能尧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农、林、牧等领域进行害虫的防治,具有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对紫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腐殖酸活性肥、甘薯专用肥、氮磷钾复合肥对紫甘薯生产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3种施肥方式都可以增加分枝数、最长蔓长及蔓粗,促进紫甘薯地上部的长势,鲜薯产量增加54.8%~67.7%,薯干产量增加67.3%~78.6%,腐殖酸活性肥及甘薯专用肥均能显著提高紫甘薯的综合食用品质及花青素含量。[结论]对于鲜食型品种及花青素型品种建议施用腐殖酸活性肥及甘薯专用肥。 相似文献
4.
5.
6.
丘陵山区县基本农田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丘陵山区县——四川省渠县和兴文县作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验证、资料收集整理、双向平衡、反复协调论证等方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等手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就丘陵山区县基本农田保护的程序、方法、措施等进行了探讨。得到不同地貌区(以山地为主和以丘陵为主)基本农田保护的三个不同的特点,即(1)保护的侧重点不一;(2)人均基本农田下限各不相同;(3)耕地质量评级因素各不相同。同时也有三个相同之处,即(1)耕地质量受“水”和“坡度”的限制均十分突出;(2)地形破碎,耕地地块小,保护工作量大;(3)都存在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争夺优质耕地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以甘薯品种济薯21和徐薯18的茎尖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配比,对甘薯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高效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1和徐薯18较适宜的茎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5 mg/L 6-BA+2.2 g/L KC l+2.0 mg/L 2,4-D和MS+2.0 mg/L 2,4-D;济薯21胚性细胞团在MS+1.0 mg/L ABA+1.0 mg/L GA3培养基上植株再生率最高,达到96%,徐薯18胚性细胞团在MS+1.0 mg/LABA培养基上的植株再生率最高,达到91%。 相似文献
8.
黑色地膜对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采用田间试验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模式垄内10cm土壤温度平均比透明膜低2℃,比不覆盖地膜高1℃;薯块产量比透明膜高18.0%,比不覆盖地膜高20.4%。黑色地膜模式具有地温适宜、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的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且不用喷洒除草剂,无污染,省工省劲。覆盖黑色地膜将成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试验以沙冬青种子为材料,在培养箱内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外源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生理生化活性、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等方面的影响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最佳浸种浓度为200mg/L。经过赤霉素浸种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活力指数提高,种子TTC还原力增强,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降低,表明赤霉素对种子的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加其对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