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121篇
  95篇
综合类   918篇
农作物   256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486篇
园艺   364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制轴粗、穗行数、单粒厚度、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6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粒长、单穗粒重7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根据品种间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将18个自交系划分成7个类群:丹340、渝5、HN06-10为一类;B73、掖478、京甜、CML162为一类;MO17、太191o2、青贮、S147为一类;HZ4(黄早四)单独为一类;齐319、S181、郑爆裂为一类;GY302、GY923为一类;泰甜独立成一类。  相似文献   
102.
茎尖转化法是目前发展较快的农杆菌转化技术。本研究利用茎尖转化法将载体pCambia-35S-TR1-EPSPS转入玉米的自交系中,通过草甘膦除草剂筛选得到46株抗除草剂的玉米幼苗,通过PCR验证,这些幼苗中有9株含有外源载体片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明确引致广西平乐县慈姑大面积黄化的主要病原物,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平乐县采集自然表现褪绿黄化症状的慈姑植株,分别提取其叶片和茎组织的总RNA,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对序列组装获得的重叠群(contigs)进行BLAST注释,筛选出注释为植原体16S rRNA序列的con-tigs,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Phy-F和Phy-R,以采集的褪绿黄化症状慈姑植株和无症状植株的叶片样本总DNA为模板,进行PCR鉴定.[结果]对扩增获得的长度为1.5 kb的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证实慈姑黄化病的病原为植原体(strain:AY-China).将测序获得的植原体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15个植原体分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AY-China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组(Aster yellows group:16SrI)聚类在同一分支,且各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在88.3%~96.0%.进一步将AY-China与16SrI不同亚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AY-China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聚类到在一分支,且与16SrI-B亚组代表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高达99.5%,说明AY-China应属于16SrI-B亚组.[结论]广西平乐县慈姑黄化病病原为植原体,其隶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  相似文献   
104.
长沙地区高校校园绿地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地调查研究了湖南长沙地区高校绿化植物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7所高校共有绿化植物153种,其中乔木61种,占总数的39.86%,灌木53种,占总数的34.62%。评价了绿化树种的构成和配置方式,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深化校园绿地建设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典型选样方法,在永康市城区采集了不同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条件下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的树叶、树枝、树干以及土壤样品,利用ICP-OES测定植物和土壤中6种重金属(Mn、Cu、Zn、Pb、Cr、Ni)的质量分数,分析比较6种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梯度下广玉兰地上部分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广玉兰地上部分重金属质量分数因器官、元素种类不同以及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6个不同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梯度下,广玉兰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总体趋势为Mn、Zn、Cr、Cu、Pb、Ni,各器官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最高是树干,其次是树叶,树枝最弱。玉兰地上部分各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其中树干对Pb、Ni两种元素表现出了高富集的特征(富集系数BC,F1),富集系数分别达到了1.256和1.188,对Cu、Zn、Pb、Mn、Ni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随土壤中污染梯度的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广玉兰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估算得出,重金属积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树干、树叶、树枝,树干在单株广玉兰地上部重金属积累总量中所占比最高,普遍达到60%以上,其中Ni、Pb元素积累量占比高,平均可达84.93%、88.50%。综合考虑广玉兰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富集系数以及积累量,建议可将广玉兰用于Cu、Ni、Pb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6.
基于InVEST模型在对浙江省临安市水涛庄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内水源涵养能力较好的林型替换较差的林型,在综合对比各类替换模式后,进而提出提升研究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水源涵养总量为3 189.39×10~4m~3,研究区森林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594.82 mm(水源涵养功能可表现为水源涵养深度)。研究区内各林型中针阔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深度最大,为902.79 mm。不同森林类型在不同坡度级上的平均涵养深度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平坡(0°α≤5°,α为坡度)上均达到最大;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是下垫面特征和气候,其中下垫面特征中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最大,且土壤饱和导水率会随着植被的改善和群落的演替而提高。经优化模拟比较,在保证研究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等经济林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将研究区16°α≤35°坡度级上除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以外的森林类型全部替换成针阔混交林,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可提升41.07%。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加快经济的改革,我国正在积极地参与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首次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其建立对中澳双方的贸易将产生有益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澳自由贸易区协定相关农产品条款和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分析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以促进中澳两国进一步开展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优化酶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充分利用鱼类产品加工副产物。[方法]以罗非鱼鱼鳞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的方法,优化鱼鳞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并分析所得胶原蛋白的性质。[结果]试验表明,木瓜蛋白酶提取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量为2.5‰,50℃下酶解时间为5 h。[结论]试验所提取的胶原蛋白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保水性和起泡稳定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广州地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调查记录了广州地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经鉴定达46科123属176种(变种),主要集中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菊料和大戟科,其中包括蔬菜、果树、花卉、园林植物、经济作物和杂草等。并根据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数量将烟粉虱的为害程度划分成4个不同的等级。  相似文献   
110.
模拟酸雨对荔枝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pH值(pH5.6,4.5,3.5,3.0,2.5)的模拟酸雨对不同时期荔 枝叶片(红色嫩叶,成长叶片及老叶)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长叶片的抗酸能力最强,叶片可溶性糖,K^ ,Ca^2 ,Mg^2 的渗出量随酸雨的pH值的下降而增加,说明细胞的透性增加,K^ 的渗出量可作为酸雨伤害荔枝叶片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