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在甘肃省庆阳市果园进行试验,研究了2种不同表层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细菌、温度及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T2)与覆草处理(T3)土壤氨化细菌及亚硝化细菌数量均高于裸地(T1),且T3处理增加显著.全生育期内T2、T3处理土壤氨化细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7.74%~24.20%和29.31%~57.60%;T2、T3处理土壤亚硝化细菌数量分别较T1处理增加2.64%~142.07%和76.15%~215.15%.全期土壤温度整体呈现为单峰曲线,先升高后降低,但T2与T3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其中T2处理全生育期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且早春期间升温幅度明显,T3处理在4~6月土温不及T1处理,7月后与T1处理差异不明显.覆盖显著提高了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4~5月土壤含水量表现为T3>T2>T1,6月后表现为T2>T3>T1,但对60~100cm土层含水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明确马铃薯立枯丝核菌融合群AG-3毒素诱导的幼苗细胞膜病理反应,以及AG-3毒素对马铃薯幼苗茎和叶组织的细胞膜透性、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用AG-3毒素处理马铃薯组培苗,比较处理和对照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病原菌AG-3毒素处理显著增大了马铃薯幼苗茎和叶细胞的膜透性,且叶细胞对毒素处理的反应敏感性大于茎细胞;病原菌AG-3毒素处理加速了马铃薯幼苗细胞膜的膜质过氧化,茎和叶细胞的红墨水吸收量、细胞浸提液的相对电导率以及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叶片的变化幅度大于茎部;在处理96h时,茎部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处理增加了75.47%,而叶片的增加高达136.99%;在处理144h时,与对照处理MDA含量相比,茎部组织MDA含量较对照处理增加了92.58%,而叶片则增加了96.65%;立枯丝核菌毒素处理改变了马铃薯幼苗的活性氧代谢,茎部和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茎部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叶片提前24h.【结论】马铃薯立枯丝核菌AG-3毒素使寄主植物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3.
不同氮水平对旱地覆膜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明确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产量随着施氮量先增后减,定位第3年产量最高的处理为T2(75kg/hm~2),施氮量过高时减产.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累积规律,马铃薯干质量平衡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推迟,"剪刀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马铃薯全株和块茎的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均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特征,施氮水平主要影响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速率vmean和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Δt和vmea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马铃薯植株及块茎Δt×v_(mean)值大小表现为T_2T_3T_4T_5T_6.马铃薯根茎叶中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后马铃薯生育期推迟,地上部旺长,库源关系不协调导致干物质累积量特别是块茎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比例下降是过量施氮后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T_2(75kg/hm~2)处理量,而生产上在保证马铃薯品质和高产前提下合适的施氮量应该在75~150kg/hm~2,但不超过150kg/hm~2. 相似文献
44.
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马铃薯连作的土壤障碍机理,减轻连作对块茎产量和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马铃薯连作年限对土壤表层(0~20cm)盐分积累和水溶性盐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连作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全盐含量,连作3a(CP3)、4a(CP4)和5a(CP5)的土壤总盐量分别比对照(轮作,RP)增加了89.9%、155.6%和157.6%.随连作年限延长,土壤的电导率(EC)也随之升高,CP3、CP4和CP5分别比RP增加了41.7%、41.7%和56.3%.马铃薯连作增加了表层土壤中K+、Na+、Mg2+、Cl-和HCO3-的含量,其中以Na+和Cl-的增加最为显著,CP3、CP4和CP5处理的Na+含量分别比RP增加了47.6%、52.4%和57.1%,最快,CP3、CP4和CP5的Cl-分别比RP增加100.0%、150.0%和455.0%.马铃薯连作降低了表层土壤Ca2+的含量,CP3、CP4和CP5分别比RP降低了23.3%、32.1%和48.2%.连作3a(CP3)是马铃薯"大西洋"块茎产量大幅度下降的阈值点,同时也是表层土壤中全盐量超过3.0g/kg的起始点.表层土壤中盐分的积累及其组成的相对变化可能是导致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大西洋"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5.
连作障碍对干旱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作障碍对干旱地区8个马铃薯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总体上抑制了8个品种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商品率、单株产量和总产量,但抑制程度因马铃薯品种不同而异,其中‘青薯2号’的平均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518.07kg和5.11kg;‘大西洋’的平均商品率最高为75.01%;‘费乌瑞它’的平均总产量最低为276.74kg;‘陇薯3号’的平均单产最低为3.56kg;‘青薯9号’商品率最低为62.69%.综合评价8个马铃薯品种,‘青薯2号’抗(耐)连作障碍能力相对最强,‘费乌瑞它’最弱.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枯萎病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幼苗期接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后,统计抗病品种陇薯10号和感病品种新大坪的病情指数,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30 d后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症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a含量降幅最大,抗病品种陇薯10号比对照降低9.64%,感病品种新大坪比对照降低14.24%。尖孢镰刀菌侵染后马铃薯光合效率显著降低,侵染30 d后,抗病品种陇薯10号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降低39.56%,感病品种新大坪比对照降低47.13%。病株的光响应曲线参数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都显著提高;而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缩小了马铃薯对光能的利用有效范围。病株CO2响应曲线参数CO2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病株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反而升高,说明碳同化过程受到尖孢镰刀菌的限制。暗适应下的初始荧光、最小荧光、最大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光适应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及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7.
高表面活性矿物对磷矿粉的活化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不同方法对加入高表面活性矿物的磷矿粉进行活化处理,在石灰性土壤上的玉米苗期土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活化处理对玉米苗期的生长、磷效率和土壤有效磷等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高表面活性矿物对磷矿粉的活化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所有活化处理中,磷矿粉+高表面活性矿物4(MPR4)处理有利于作物地上部的生长,而磷矿粉+有机活化剂(MPR5)处理有利于根系的发育;MPR4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最高,比磷矿粉(PR)增加20.73%,为水溶性磷肥(SP)的92.68%;MPR5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最高,比磷矿粉直接施用处理增加30.74%,为水溶性磷肥(SP)的115.86%。磷矿粉经高表面活性矿物活化后可显著提高植株的磷吸收效率,但不利于磷的利用;磷矿粉经高表面活性矿物活化后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活化处理磷矿粉可使土壤有效磷比PR平均增加0.98mg/kg,其中最佳活化处理可使土壤有效磷比PR增加2.05mg/kg。 相似文献
48.
连作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及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降低了马铃薯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连作3年、4年和5年的根系活力比轮作分别下降了53.71%、66.84%和66.69%,活跃吸收面积分别下降了57.6%、75.7%和75.6%,总吸收面积分别下降了51.4%、67.9%和67.6%;连作明显增加了0~0.5 mm和0.5~1.0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连作3年、4年和5年在0~0.5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和根尖数比轮作分别显著增加了24.9%、35.0%、35.4%和13.4%、21.0%、23.1%;连作1年和2年地块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连作3年后块茎产量较轮作下降了45%以上。由此可见,在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及品种条件下连作的阈值年限可能
为2年,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的下降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系生长增加是马铃薯应对连作逆境的主动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49.
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不同锌肥对马铃薯‘新大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探明施锌及不同锌肥在半干旱雨养条件下对马铃薯的生物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锌肥(种薯处理+叶面喷施)和2种不同锌肥(无机锌肥(硫酸锌)和小分子螯合物有机锌(糖醇锌))对马铃薯‘新大坪’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T2)和糖醇锌(T3)处理的马铃薯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在出苗后20~35d开始高于对照(T1).在生育期中进行的3次锌肥喷施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尤以叶片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幅最大,在出苗后85d,T2和T3处理的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比T1增加了76.3%和195.9%,根系增加了52.5%和82.9%,T3处理的效果显著优于T2处理.T2和T3处理的马铃薯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在干质量平衡期前明显大于T1处理,干质量平衡期后,T2和T3处理中由茎叶干质量和块茎干质量形成的剪刀差显著大于T1处理,T3处理大于T2处理,剪刀差的大小是判断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施用糖醇锌的增产幅度大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50.
不同碳氮比对牛粪好氧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究有效处理畜禽粪便与秸秆废弃物的方法,建立以牛粪有机肥为原料的高效堆肥工艺.【方法】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设置C/N为15、20、25、30、35的5个处理组,研究不同碳氮比原料对好氧堆肥过程中堆温、pH、矿质态氮含量、总养分含量、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C/N为30的处理组升温最快,且60℃以上高温维持时间最长;各处理组的铵态氮含量均随堆肥逐渐下降,硝态氮含量逐渐上升;至堆肥结束时,C/N为30的处理组铵态氮含量下降了24.26%,铵态氮损失最少;C/N_(15)~C/N_(35)各处理组总有机碳含量随堆肥的腐熟不断下降,至堆肥结束分别降解了25.93%、35.22%、43.22%、43.58%、47.88%.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C/N值分别为13.4、13.4、13.2、15.0和15.3,总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且C/N为25时增幅最大,为45.79%;种子发芽指数(GI)随C/N的增加而增高,堆肥结束时C/N为15和20的处理组基本腐熟,其余处理已完全腐熟.【结论】在实际生产中,牛粪与秸秆C/N在25~30之间有利于堆体腐熟和养分保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