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138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豚鼠为试验动物,研究了^14C-标记的葡萄糖(^14C-GLUC)在动物体内的转运与代谢规律,其示踪动力学模型可用C=1157.0476e^-0.0359t+14.6515e^-0.0346t-1171.6911e^-2.6976t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来描述,研究还证明,CNT对葡萄糖在动物体内转运与代谢有调控作用,有助于改善机体能量再分配。  相似文献   
132.
ES细胞克隆动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细胞克隆动物在提高良种动物繁殖率和保护动物遗传资源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ES细胞核移植是生产克隆动物的重要方法,ES细胞克隆率低和克隆动物生活力低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3.
斑纪胤同志在其所写的这篇文章(刊登于《黄牛杂志》1999年第1期)中,谈到耕牛“下岗”的问题。笔者读后有感,特写拙文,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人认为耕牛不再是“农家宝...  相似文献   
134.
中国黄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其遗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国七个黄牛品种的四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得出了 Hb,Pa,T_r 和 Alp 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通过标准遗传距离,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本文选取λ=0.98为界,将七个黄牛品种按血液蛋白基因位点关系的远近分成四类: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为一类,郏县红牛和鲁西牛为一类,复州牛和延边牛各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135.
CNT在枯草期对同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标准CNT及自制CNT分别处理枯草期青年羯同羊,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结果,CNT能显着促进同羊生长,平均日增重为对照组的2.32~3.53倍,增毛29.63%~46.30%;屠宰率、眼肌面积、后腿重(围)、熟肉率和干物质及粗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而背膘厚度减少,肉脂含量显着下降.  相似文献   
136.
采用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临夏黄牛2个系统5个群体共181头牛进行了遗传检测,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后转铁蛋白-1,碱性磷酸酶等6个血液蛋白多态位点进行了实验室测定,对其基因及频率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临夏黄牛来源复杂,它不属于蒙古牛种,而属于一个独立的地方黄牛类群.  相似文献   
137.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最小二乘模型方法首次对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乳中的4种主要乳蛋白均存在多态性,各位点优势基因的频率为:αs1—CN,B,0.851;β—CNA2,0.519;κ—CnA,0.607;β—LGB,0.567。β—LG和κ—CL基因型分别对305天产奶量和乳蛋白率有显著影响作用,β—CN显著影响乳胀率。  相似文献   
138.
分化抑制物对动物胚胎干细胞克隆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细胞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和促进胚胎干细胞增殖是克隆胚胎干细胞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饲养层、条件培养基、分化抑制因子对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影响,并探讨了白血病抑制因子影响胚胎干细胞克隆的机理,认为在饲养层中添加分化抑制因子能有效提高胚胎干细胞克隆率。  相似文献   
139.
一、奶牛育种的历史   以色列的现代奶牛改良伴随着从荷兰和德国进口的弗里森公牛与Danascene和Balad品种与当地乳用母牛的级进杂交而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初.1947年,从加拿大进口10头荷斯坦公牛.其后这10头公牛及其后代通过人工授精技术而得以大量使用.1950年第一次计算当地公牛奶产量的评定值.1963年以来,几乎所有的以色列乳用母牛都与当地培育的公牛交配.1965年使用“个性化的同龄比较法“计算公牛评定值,并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化,公牛选择是根据经济校正脂肪奶(ECM).1965年开始记录难产和犊牛死亡率.1980年开始记录个体牛的授精结果.1987年第一次计算繁殖力的评定值.1983年,使用“最佳线性无偏估测法“(BLUP)“代替“个性化的同龄比较法“估测公牛的奶和脂肪产量及难产和犊牛死亡率的评定.1991年,选择指数由ECM改为PD91=-0.274(千克奶) 6.41(千克脂肪) 34.85(千克蛋白)……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