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277篇
农学   128篇
基础科学   144篇
  83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179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599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51.
导读:高山蔬菜由于以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为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种植荚豌豆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还能优化高山地区种植结构,丰富高山蔬菜花色品种,满足秋淡市场,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2.
湖北长阳地区海拔800~1 200 m,其利用当地二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成功示范推广了春大菜—夏西瓜—秋红萝卜三茬三熟模式,其中夏西瓜可在8~9月的平原地区春茬西瓜采收完毕,于秋西瓜尚未上市的空档期进入市场,可卖上好价钱,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全年三茬合计667 m2产量可达9 900 kg,收入9 900元。  相似文献   
15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不单是数量上的满足,而是食物结构的优化以及营养与保健。阳荷作为山区特有的一种药食同源野生蔬菜,其春季初生笋芽肉质鲜嫩肥厚,香味浓郁独特,维生素C、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含量较普通蔬菜更高,市场需求逐渐增大。文章从栽培基质、营养配方组成两方面对阳荷笋软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并检测其营养成分。以河沙基质为对照,河沙加有机肥产量提高53.8%,土壤基质产量提高30.9%;软化栽培使鲜笋中可溶性糖提高3.57倍,维生素含量提高7.55倍,但软化栽培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比大田种植的低。  相似文献   
154.
气象信息服务对提升天然橡胶产业防灾减灾能力有着重要价值。2011年海南橡胶气象台积极与海胶集团合作,陆续建设了海南省橡胶气象服务监测网、橡胶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基于web的橡胶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和手机短信息发布平台,开发了多种橡胶气象服务产品,为胶农及时有效的提供割胶天气预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了雨冲胶的次数,为胶农适时进行割胶补刀作业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对橡胶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5.
竹炭基生物炭对茶叶品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竹炭对茶叶品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影响,本研究以多年种植的茶园土为对象,茶叶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CK1);有机肥7 500 kg·hm-2对照处理(CK2);有机肥7 500 kg·hm-2+竹炭1 125 kg·hm-2处理(T1);有机肥7 500 kg·hm-2+竹炭2 250 kg·hm-2处理(T2);有机肥7 500 kg·hm-2+竹炭3 375 kg·hm-2处理(T3),探究茶园多年种植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对施入竹炭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竹炭的施入对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T)、细菌生物量(B)、真菌生物量(F)、茶叶产量(Y)、Mg含量、过氧化氢酶(PER)活性、酸性磷酸酶(ACP) 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蔗糖酶(SU)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表现为T2>T1>T3> CK2>CK1;对放线菌生物量(A)、真菌/细菌(F/B)比值、百芽重(BW)、发芽密度(BD)、水浸出物(WE)、咖啡碱(Caf)、茶多酚(Po)、氨基酸(Am)、儿茶素(Cat)和Vc含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表现为T2>T3>T1>CK2>CK1。竹炭施入通过改变F/B比值和酚氨比,从而改善了病土食物网结构、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以及茶叶的品质。在外界种植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竹炭添加量的增加,T、B、F、A、F/B、BG活性、PER活性、ACP活性、SU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酚氨比、G-/G+呈现下降趋势,压力指数先减少而后升高。竹炭添加量为2 250 kg·hm-2(T2)时更为有效。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茶叶品质、茶园土壤质量演变特征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6.
目的优选炒甘草炮制工艺,建立炒甘草质量标准。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炒锅转数为因素,以性状、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炒甘草炮制方法。根据10批炒甘草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结果建立炒甘草的质量标准。结果炒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甘草饮片150℃炒制25min,炒锅转数为20rpm/min。炒甘草水分不得过5.0%,总灰分不得过5.0%,含甘草苷(CHO)不得少于0.45%,甘草酸(CHO)不得少于1.8%。结论建立了炒甘草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为炒甘草饮片生产提供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7.
随着卷丹百合种植面积的扩大,卷丹百合叶部真菌性病害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在2014年6~7月份,由于降水偏多,卷丹百合叶部病害大发生,6月中旬重病田卷丹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块卷丹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从卷丹百合发病叶片分离得到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鉴定、孢子形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半知菌链格孢( 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5℃;适宜 pH为6~7;在供试的几种碳、氮源中,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最适的氮源是酵母。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pyr G基因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致病相关性,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yr G基因突变体(Δpyr G),对pyr G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yr G基因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以及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能力;pyr G基因影响his D基因的表达;此外,pyr G基因突变影响西瓜噬酸菌对组氨酸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9.
随着空间调查数据的增多和有重复的空间格局试验设计的需要,重复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不断得到研究和应用。采用有重复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营林模式下毛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株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I类经营模式下形成的毛竹种群空间格局呈现随机分布,II类和III类经营模式分别在1.6-2.2 m和0.4-2.6 m尺度上达到了均匀分布的显著水平,表现为随着经营干扰强度的增大,毛竹种群在小尺度(〈3 m)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较大尺度(〉4 m)上,3种营林模式毛竹种群空间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母株与新分株的空间关联性在3种营林模式下较为一致的表现出小尺度上的正关联,并在III类经营模式下,0.6 m、0.8 m和2.2 m尺度上达到了正关联的显著水平,而在较大尺度上,3种营林模式母株与新分株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无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0.
采用非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环氧-聚酯低温透明粉末涂料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利用DSC数据,结合Kissinger、Doyle-Ozawa和Crane经验方程建立了该粉末涂料固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①该体系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95℃、145℃和175℃。②固化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a为67.82 kJ·mol^-1,频率因子A为2.92×10^7,反应级数0.92。③该涂料的分解温度为3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