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利用3个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系(X2008A、X2011A、XYZ2A)及相应保持系(X2008B、X2011B、XYZ2B)分别与恢复系W01R和W02R杂交,得杂种F_1代。以沣油520为对照,通过组合鉴定试验,分析萝卜质雄性不育胞质对杂种F_1代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恢复系W01R和W02R的恢复力强,所配的组合F_1代的恢复率均达100%,说明2个恢复系均适用于本试验;在参试的12个组合中,有10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其中用恢复系W01R所配的4个组合(X2008A×W01R、X2008B×W01R、XYZ2A×W01R、XYZ2B×W01R)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W01R配制的组合比W02R具有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不育胞质和可育胞质对杂种F_1代各性状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除对株高有明显降低效应外,不育胞质对产量、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及芥酸、硫苷和含油量无明显影响,但有降低油酸含量效应,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
为了获得同时具备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材料,以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将人工合成的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与带有草铵膦抗性基因bar的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连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FGC-Bt。利用农杆菌介导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体系,将载体pFGC-Bt转入到油菜品种湘油15愈伤组织中。经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了7株T0转基因植株。分株收获这7株转基因油菜的种子,种于花盆中,用除草剂basta喷洒,对存活下来的植株用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挑选11株2个基因检测结果都呈现阳性的植株,进行Cry1Ab/Ac蛋白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在这11株油菜中都检测到了Cry1Ab/Ac蛋白。进行转基因油菜抗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的离体鉴定,以非转基因湘油15为对照,结果显示,啃食了转基因油菜叶片的菜青虫停止运动和生长,大概7 d后陆续死亡,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上的菜青虫表现正常,3 d后叶片基本被其啃食干净。饲喂鉴定结果表明,转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油菜对菜青虫具有明显抗性。得到了同时具有菜青虫和草铵膦双抗性的转基因植株,且抗性显著,为油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3.
为了找出差异基因用于高油酸油菜育种,对两个油酸含量不同的高油酸油菜材料(油酸含量分别为84.4%和56.2%)成熟期种子进行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Illumina Hiseq TM2000测序得到8.09 Gb clean reads,组成52 361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659 bp。比对公共数据库得到48 911(93.41%)个氨基酸序列。鉴定出6 414个在高油酸油菜和低油酸油菜中差异显著的基因,这些基因有1 296个在高油酸油菜中上调表达(20.21%),5 118个下调表达(79.79%),共有2 043个差异基因在119个代谢通路中富集表达。将其中14个与脂肪酸代谢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Bna0799930,Bna0104450和Bna0305890在高油酸油菜中上调表达,其余的下调表达。Bna0501620,Bna0391450和Bna0084310在高油酸油菜中的表达量超过低油酸油菜中表达量2倍以上,分别为4.48倍,4.21倍和2.26倍。这些新发现的差异基因可用于高油酸油菜分子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4.
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科研管理的目的在于准确地选择目标、制定决策与计划,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并促使其尽快地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创造广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5.
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杂油7号系利用温敏型生态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法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介绍了湘杂油7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和主要特征特性,并探讨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6.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较大的4项农艺因素作为决策变量,产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湘杂油7号的密度(X1)和氮肥(X2)、磷肥(X3)、钾肥(X4)的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各因子的增长速率以及互作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产量指标为2 800 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每公顷密度为14.36万~15.31万株,施氮量241.25~250.9 kg,P2O5用量134.82~142.86 kg,K2O用量135.65~143.78 kg。  相似文献   
27.
在慈利、怀化和长沙三地对湘杂油5号进行了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湘杂油5号直播栽培比育苗移栽的生产潜力更大。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两种栽培方式,湘杂油5号均适宜在较高的种植密度和中等肥力水平下种植。三地的生产示范结果表明,湘杂油5号在较高海拔地区种植,其产量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8.
浅谈我国双低油菜产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国内外双低油菜发展动态 1.1 世界双低油菜发展的历史回顾 油菜作为世界性的主要油料作物,在世界农作物生产格局和农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世界油菜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展及生产总量的不断增长,表明了油菜的地位有日渐升高的趋势.1970年全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为821万hm2,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面积的10.4%,油菜籽生产总量仅670万t,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量的7.9%,到1995年油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 464万hm2,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面积的17.4%,油菜籽生产总量为3 469万t,占当年油料作物生产总量的15.8%,从1970年到1995年的20年间,油菜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年均增长8.0%,生产总量年均增长19.9%.  相似文献   
29.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将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四种对两系油菜春播的制种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措施作为决策变量,以母本产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两系油菜制种技术的数学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素及因素间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两系油菜南方春播制种产量指标为675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为:每公顷密度135万苗,施纯氮150kg,施P2O5 120kg,施K2O 210kg,N、P2O2、K2O的配比为1.2:1:1.75。  相似文献   
30.
100S是一个甘蓝型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系。利用油菜2个自交系(09157和09254)、3个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和Z094S)和4个隐性核不育系(402AB、104AB、209AB和127AB)与之测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0S的育性受2对隐性不育基因和2对主效温敏基因及微效基因的共同调控,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100S与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Z09S的育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调控,它们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同时100S的温敏基因对其他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起调控作用,且其他不育系的温敏基因对100S的不育基因也不起调控作用。100S的不育基因与隐性核不育系127A的不育基因为等位基因,且100S的温敏基因对127A的育性具有调控作用。继续用100S与127B进行测交,其后代的育性调查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