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41篇
  11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柱头外露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旨在初步鉴定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方法】以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两系不育系大S×低柱头外露率热带粳稻品系D50的F_2群体及海南陵水、浙江杭州两地重复种植的F_(2:3)群体为材料,考查F_2群体及陵水、杭州两地两次重复F_(2:3)群体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构建的大S×D50 F_2群体遗传连锁图谱,QTL分析检测到水稻柱头外露率QTL 21个,分布于第1、2、3、4、6、7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变幅为0.1%~57.6%,除个别贡献率极低的位点外,绝大部分QTL加性效应来自于高值亲本大S。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和第12染色体的两个位点q PDES4,q PES12在F_2和两次重复F_(2:3)群体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分别达17.86%和16.98%。位于第3染色体的q PES3位点在陵水、杭州两次F_(2:3)群体中重复检测到,贡献率高达25.6%。【结论】检测到的QTL,有些与其他学者报道的处于同一位置,有些则是新的柱头外露率QTL。这些水稻柱头外露率QTL为今后柱头外露率基因精细定位、克隆、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长兴县富硒资源区及富硒农产品的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淑英  邬新荣  徐平  施济人  宋明义  杨贤强  王岳飞 《茶叶》2010,36(4):221-226,231
本文通过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查明了浙江长兴水口地区的地貌地质背景、土地和水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顾渚一带土地和水的环境质量、农产品品质和卫生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由于顾渚紫笋茶产区座落于该区,致使茶叶等农产品的必需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十分有利于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也从另一方面解读了顾渚紫笋茶优异品质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以白轴绿叶鞘自交系B20为母本、以红轴紫叶鞘DH系D752为父本组配的F1,进行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和DH系鉴定试验。通过卡方检测数据分析和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分析,验证红轴、紫叶鞘单倍体自交结实优势。结果表明,红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数量和出苗DH系数量极显著多于白轴,不符合1∶1比例;紫叶鞘DH系数量与绿叶鞘数量比符合1∶1比例,但紫叶鞘DH系占出苗总数比绿叶鞘高11.7%;红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最适模型均为4MG-AI,红轴4对主基因加、上效应估计值均高于白轴,白轴单倍体自交结实穗粒数遗传力比红轴高5.02%。玉米单倍体红轴和紫色叶鞘性状具有结实性优势。同时发现,玉米白轴单倍体个体穗结实力和绿色叶鞘单倍体出苗力显著高于紫色叶鞘单倍体。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新的水稻生育期延迟T-DNA插入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生育期延迟突变体,主要表现为生育期延迟、植株矮化、叶色变深、叶角张大、根系变短。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对突变体及其后代分离群体做Basta抗性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该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和生育期调控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滴灌紫花苜蓿根层水分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滴灌紫花苜蓿根层水分运移,进一步阐明滴灌节水机理,采用液态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滴灌紫花苜蓿根层水分稳定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层水分稳定氢氧同位素在下层富集,且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同位素富集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根层发育有较多细根,可迅速而高效地利用灌溉水,灌溉后紫花苜蓿对灌溉水的利用不明确偏向于某一深度土层,根层内各土层土壤水均有利用。灌溉前土壤干旱时,滴灌紫花苜蓿以30 cm上下土层土壤水作为主要水分来源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以“宁8 8”为试验材料,在奉化地区研究了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抛秧和手插两种栽培方式,机插连作晚稻表现最差,表现为秧苗素质差、生育进程滞后、分蘖发生迟、分蘖期长、有效穗数低、产量低等.因此,连作晚稻采用机插方式,在栽培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秧龄,减少基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分2次施用分蘖肥,增施穗肥,并适当推迟分蘖肥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黄泥村对沼气池的微生物与地下水氨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人畜粪便在经过沼气池处理后,可有效降低致病微生物和有毒物质含量,对人畜粪便污染物实现了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产生的沼肥可以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9.
酶制剂——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减少废物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邬成华 《饲料工业》1998,19(7):13-14
酶制剂应用于养猪业和家禽业及其它相关行业中显示了极大的前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浪费。同样酶制剂在许多植物饲料及动物副产品的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了饲料的饲用价值。由于植酸盐存在于谷物类和植物性的粕类中,使得植酸酶成为了全球最有潜力的酶制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