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522篇
农学   280篇
基础科学   491篇
  221篇
综合类   2626篇
农作物   391篇
水产渔业   292篇
畜牧兽医   1698篇
园艺   584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本文阐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意义,分析了江西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论述了江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992.
为满足动物个体查找和定位,发光电子耳标应运而生。针对发光电子耳标的检测方法尚未出现,为应对此类产品的迅速推广,有必要对发光电子耳标测试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基于RFID射频技术测试原理,搭建发光电子耳标测试平台,通过发送发光指令,采集发光信号,实现了电子耳标发光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993.
陇东生态条件下,田间观察了苹果黑星病在同一年度内不同时期、不同苹果品种上的发生程度,分析了病害的年消长动态和不同苹果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陇东地区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之后的病情呈“阶梯式”上升态势,5月25日至6月23日的病害流行速率达到0.123 9,为病情快速发展期;7月14日至7月27日和8月18日至9月8日的病害流行速率分别为0.032 0和 0.021 4,为病情较快发展期;6月23日至7月14日和7月27日至8月18日的病害流行速率分别为0.005 4和0.005 5,为病情缓慢发展期;9月8日之后病情不再发展。不同苹果品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美国8号’和‘皮诺瓦’表现免疫;‘静宁1号’‘瑞阳’‘秦脆’‘蜜脆’‘华硕’‘陆奥’‘金冠’‘无锈金矮生’‘寒富’‘艾达红’‘摩力士’和‘国光’等品种相对抗病性指数0.902~0.997,表现高抗;‘成纪1号’‘烟富3号’‘秋富1号’‘长富2号’‘宫崎短富’‘烟富6号’‘龙富’‘延长红’‘2001富士’‘烟富1号’‘首富3号’等富士系品种及维纳斯黄金‘嘎啦’‘瑞雪’‘爵士’‘印度青’‘凉香’‘美味’‘青香蕉’‘阿斯’‘新红星’等品种相对抗病性指数0.000~0.645,表现高感或中感。可见,利用杀菌剂遏制园内病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其次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高抗和免疫的苹果品种在黑星病流行地区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针对传统玉米种子活力等级分类方法耗时长、环境要求严格、对种子产生损伤等问题,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SVM算法,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玉米种子活力等级分类方法。首先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将1 200粒玉米种子分组分别老化0 h,72 h,144 h。利用不同老化时间玉米种子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通过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温度胁迫后自然冷却的玉米种子红外热像图,提取温度值作为特征。随后对玉米种子进行标准萌发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将玉米种子分为高活力,中活力和低活力3个活力等级。将温度值作为特征,活力等级作为标签分别建立K最近邻(K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并进行训练,以模型分类准确率和训练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确定较佳模型,最终通过网格搜索对选择的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的模型,训练集准确率达到了92.4%,测试集准确率为91%,训练用时0.12s。该模型经过优化后训练集准确率达到了97.1%,测试集准确率达到了96.5%。  相似文献   
995.
为从氮素平衡的角度研究河套灌区氮素潜在污染风险,本文以河套灌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向日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向日葵收获期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现状,并从氮素平衡角度利用氮素盈余、氮素潜在损失对玉米和向日葵种植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田土壤残留无机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田和向日葵田0~90 cm土壤无机氮(以N计)平均残留量分别为66.11 kg·hm-2和45.53 kg·hm-2。灌区中部的五原县玉米田土壤无机氮残留量最高,可达336.93 kg·hm-2,向日葵田以东部乌拉特前旗最高,残留量达273.66 kg·hm-2。玉米田和向日葵田平均氮素年输入总量分别为514.81 kg·hm-2和314.73 kg·hm-2,以化肥氮为主,占总氮素输入的85%以上。氮素输出主要是作物吸收带走,玉米和向日葵平均氮素年输出总量为362.10 kg·hm-2和209.65 kg·hm-2。过高的氮素输入导致玉米和向日葵年平均氮素盈余分别高达235.71 kg·hm-2和168.08 kg·hm-2,并伴随着每年169.60 kg·hm-2和122.55 kg·hm-2潜在损失的氮素。通过氮素平衡的综合分析得出,内蒙古河套灌区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玉米氮肥推荐用量约为280 kg·hm-2,向日葵为150 kg·hm-2,与目前河套灌区玉米和向日葵氮肥投入相比,分别节约198 kg·hm-2和128 kg·hm-2,同时该施用量也可以显著降低潜在损失的氮,降低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实木地暖地板用木材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颜色变化规律,改善热处理后基材颜色较深问题。[方法]以3种树种栎木(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Turcz.)、桦木(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和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f.)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湿空气为传热介质,以温度120~200℃、时间2~6 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通过色饱和度差(ΔC~*)、色相差(ΔH~*)、总体色差(ΔE~*)等指标对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变化进行表征。[结果]木材材性对ΔC~*影响较大,不同木材的ΔC~*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栎木、柚木ΔC~*减小,颜色趋于暗淡;桦木在140~180℃的温度范围内ΔC~*增大,颜色较热处理前更鲜明。3种木材的ΔH~*和ΔE~*均呈增加趋势,但ΔE~*变化规律较ΔH~*更明显,可通过工艺参数来准确调控。[结论]栎木色相变化的临界温度为180℃,桦木、柚木的临界温度为160℃。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筛选出防治甘蓝小菜蛾高效的农药及其用量,选用常见的6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悬浮剂、60%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09、7.081、0.472、12.736、4.732、1.342 mg/L;田间防效试验中,药后7 d, 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 000倍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 000倍的防效分别为92.82%和92.36%,与其他各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稀释2 000倍的防效为80.89%,其他复配制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均较低。在甘蓝小菜蛾的防治中,优先推荐使用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还可使用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998.
论新时代中国园艺文化的概念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艺文化起源历史悠久,园艺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研究成果也相当出色,而对园艺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研究不多,在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掘中国园艺文化的资源,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加以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田间及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土壤浅沟排盐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排盐效果.以土壤颗粒分析、水分运动参数及土壤盐分弥散系数为基础,通过建立的数值模型,探讨膜下滴灌棉田设置浅沟排盐时生育期内土壤水盐运动规律.通过模型对比两组土壤在设置排盐浅沟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及盐分的分布规律,分析土壤类型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盐分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壤土对土壤的持水效果明显优于壤土;相对于壤土,排盐浅沟在粉壤土中的排盐效果更佳,且盐分主要集中于排盐浅沟坡面处.  相似文献   
1000.
科研平台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主要探讨科研平台对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