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522篇
农学   280篇
基础科学   491篇
  221篇
综合类   2626篇
农作物   391篇
水产渔业   292篇
畜牧兽医   1698篇
园艺   584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71.
封闭式蛋鸡舍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全封闭的蛋鸡舍结构特点和室内环境因子不同于外界环境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全封闭蛋鸡舍环境调控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LPC2132为微控器,由上位机和智能监控点构成监控硬件系统,其执行机构由湿帘风机、喷雾等设施组成.该系统根据智能监控点传来的传感器所采集信息数据,通过一定算法分析决策,能够实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按照设定值自动调控.夏季试验结果表明:在封闭式蛋鸡舍试用的环境调控系统,对蛋鸡舍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调控试验,试验期间的蛋鸡的产蛋率比对照组高出约15%,说明设计的蛋鸡舍环境控制系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2.
湖南镇水库浮游生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至2007年间调查了蓝藻(Cyanophyta)暴发水体——湖南镇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了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6种(属),浮游动物73种(属)。单位水体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变化于0.49×106~16.71×106L-1之间,浮游动物则变化于8~3548L-1之间。春、夏季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oroides)水华持续数月,水体表层细胞密度高达2.28×108L-1,进入秋季后其优势逐渐被颤藻属(Oscillatoria)蓝藻取代。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螺旋鱼腥藻数量、总溶解固形物(TDS)和透明度(SD)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浮游动物演替主要与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Microcystis)毒素(EMC)、营养盐和螺旋鱼腥藻数量相关。由于高水平营养盐的存在,上行效应无法有效限制蓝藻的发生,水华蓝藻以其数量优势改变了水体理化条件,成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因素,而营养盐可能通过主导可食藻类的生长,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动态。将水华蓝藻数量及藻毒素浓度作为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分别提高了对浮游植物、动物群落的解释15.6%和25.8%,说明水华蓝藻和藻毒素的存在对浮游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3.
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生产技术工艺包括克隆的扩增培养、采苗及幼苗培育3部分。从生产应用的角度总结并探讨了海带克隆育苗工艺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4.
为提高嫁接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双断根嫁接机的自动搬运及回栽装置,以解决嫁接后嫁接苗依靠人工搬运、回栽作业的问题。阐述了搬运及回栽装置工作原理,并对关键机构进行了仿真和运动学分析。通过嫁接苗贴接夹紧区域统计和嫁接苗搬运试验,确定搬运机构对嫁接苗的最佳夹持位置;当机构夹持嫁接苗夹子下端搬运,搬运成功率可达94%,平均耗时为2.5 s/株。通过镇压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嫁接苗镇压效果最优条件;当打孔孔径10 mm、打孔深度15 mm、镇压块形状为对分锥面镇压时,嫁接苗回栽试验成功率可达92%,平均耗时为4 s/株,满足目前全自动嫁接机的嫁接速度要求。试验表明,设计的嫁接苗自动搬运及回栽装置与嫁接机配套使用,可提高嫁接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5.
为探明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其萌发率,研究了0/10℃ 、5/15℃ 、10/20℃ 、15/25℃ 、20/30℃ 、25/35℃ 、30/40℃等7种发芽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在0/10℃条件下均无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牧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依次为2,2,2,3,4d;毛果胡卢巴和镰荚棘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发芽率分别高达95%和812.5%;劲直黄芪、天蓝苜蓿、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发芽率依次为85%、912.5%和65%.  相似文献   
176.
旨在评价不同剂量伊曲康唑-环糊精制剂通过皮下注射途径对健康比格犬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影响.选用体重±10 kg的健康纯种比格犬32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建立稳定的生活制度.分别按照0.25 mg/kg、0.75 mg/kg和1.25 mg/kg剂量,皮下注射伊曲康唑制剂,3日1次,连续7次,对照组注射生理...  相似文献   
177.
利用PCR技术扩增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E蛋白第三结构域(DomainⅢ,DⅢ)基因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BEV-E-DⅢ。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利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Ni-NTA)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TBE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BEV E-DⅢ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为30℃、0.6 mmol/L IPTG诱导6 h; TBE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 mg/L,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TBEV阳性血清,与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和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了TBEV E-DⅢ重组...  相似文献   
178.
高等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对其正常光合作用起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前期芯片杂交结果,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 分别为谷氨酸-tRNA还原酶(CsGluTR)、叶绿素合酶(CsChlS)、叶绿素酸醋氧化酶(CsCAO), 对应的GenBank的登录号为HQ660371、HQ660370、HQ660369。序列分析表明, CsGluTR基因全长2165 bp, 开放阅读框长1665 bp, 编码554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6 kD, 理论等电点为8.78;CsChlS基因全长1463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125 bp, 编码374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5 kD, 理论等电点为8.58;CsCAO基因全长2146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611 bp, 编码536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8 kD, 理论等电点为8.03。比对分析表明, 3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中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均在70%以上。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表明, CsChlS和CsCAO基因具有明显的表达协同性, 它们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叶片的颜色变化高度同步;而CsGluTR在白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中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 同时在新生芽叶转绿过程中最先恢复正常表达水平。说明在白化叶片中, 叶绿素的合成机制受到较大影响, 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的叶片内色素类物质含量降低或消失是叶片白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9.
金树德 《排灌机械》2012,(5):F0003-F0003
一、历史的回顾 1962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学技术司行文,决定在吉林工业大学建立排灌机械研究室。部拨编制35人,业务由部科技司主管,行政由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属部属二级研究机械。当时,在吉林工业大学三校区的一间4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正式成立了排灌机械研究室。首任主任、创始人为二级教授戴桂蕊先生,学校从总务处调科长姜传魁同志任行政秘书,我则从科研处调任科研秘书。  相似文献   
180.
设计了一种新型嫁接机上苗定位夹持装置,可实现嫁接苗的定位、断根和夹取功能。新型上苗定位装置由滑块摇杆收拢机构和夹取断根机构两个部分构成,针对幼苗定位连杆末端需形成包络轨迹将嫁接苗包住的农艺要求,进行机构的数学建模和仿真优化,得到了最佳的结构参数。以“拿铁砧”葫芦苗为对象取苗进行试验,其定位夹持的成功率达93%以上,符合自动嫁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