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冬小麦拔节期追肥与土壤湿度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拔节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对其叶片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根系长度及数目、根冠比、养分吸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不论施肥与否,适当增加土壤湿度均能改善小麦的生长状况,增加产量。在低水条件下,增加施肥量不能相应增加产量;在中、高水情况下,基肥结合拔节期追施氮肥可以促进冬小麦生长,使其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氮肥一次施用的效果不如基肥加拔节期追肥处理。在中水条件下,2/3氮肥基施,1/3氮肥拔节期追施是干旱地区冬小麦较佳的水肥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光照、去离子水和20 mg/L硝酸钾溶液浸种对野塘蒿、鬼针草、醴肠、苘麻和龙葵等5种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潜力的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可显著促进醴肠种子的萌发,硝酸钾漫种对醴肠种子萌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硝酸钾浸种后,光照条件醴肠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91.9%,而黑暗条件下硝酸钾浸种时,其发芽率仅为6.21%.对于鬼针草和苘麻,去离子水浸种的发芽率高于硝酸钾浸种,且以去离子水浸种后在光照条件下发芽率最高.浸种和光照处理未对龙葵的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去离子水浸种野塘蒿后其发芽率高于硝酸钾浸种.不同植物种子的最高发芽率的排序为醴肠>龙葵>苘麻>野塘蒿>鬼针草.  相似文献   
13.
邢维芹  王林权  李立平  李生秀 《土壤》2003,35(3):242-247
在灌水量为300m^3/hm^2、施N肥量为248.1kg/hm^2的条件下,模拟大田条件研究了两种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的土壤水分、速效N的动态运移规律。试验表明,在半干旱地区隔沟灌溉水肥异区、隔沟灌溉水肥同区两种处理方式的灌溉水在剖面上均以垂直运动为主,同时存在水平运动。隔沟灌溉水肥同区处理的速效N在剖面上垂直运动明显,处理后15天速效N基本均匀地分布于0—100cm土层内,速效N含量在施肥区和未施肥区之间差异较小;而隔沟灌溉水肥异区处理的速效N垂直运动程度小,速效N主要分布在60cm以上土层,速效N水平运动不明显,施肥区速效N含量远高于未施肥区。水肥异区养分的淋溶深度较小,淋失的可能性小,有利于养分长期在剖面较浅层次中分布,为作物吸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0.01mol L-1 CaCl2和0.02mol L-1 SrCl2提取土壤氮、钾能力的差异,用0.01mol L-1 CaCl2和0.02mol L-1 SrCl2提取14个土壤样品,再分别用流动分析和火焰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之和和钾的含量,以1mol L-1 KCl和1mol L-1中性醋酸铵提取液作为无机氮和钾的对照提取剂,同时选择部分土壤样品用盆栽试验测定提取数量与土壤氮、钾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和对照方法提取氮和钾数量的相关性均达到p<0.01水平,对照提取剂、0.01mol L-1 CaCl2和0.02mol L-1 SrCl2对于14个土壤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之和提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36、15.33和26.62mgkg-1,14个土样的提取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0.4、33.58和54.24mgkg-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照提取剂和0.01molL-1CaCl2和0.02molL-1SrCl2提取氮的数量与植物吸氮量的相关性达到p<0.05显著水平,钾的相关性达到p<0.01显著水平。与对照提取剂的氮、钾分别提取相比,SrCl2和CaCl2提取剂均可大大降低样品提取中试剂费用。以上结果表明,0.01mol L-1 CaCl2和0.02mol L-1 SrCl2提取对土壤氮和钾的提取能力均可反映土壤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效钾的含量和供应能力,而提取能力以0.02mol L-1 SrCl2为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在控制土壤水分、养分的情况下 ,设 6个通气处理 ,分析测定各处理的土壤菲降解率、微生物量、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酸度的动态变化。为期 6 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 ,通气量为 0 .0 8m3 h-1时 ,菲的降解率最高 ,达 72 .6 % ;与对照相比 ,微生物量最多 ,其中细菌、真菌都显著高于对照 ;多酚氧化酶活性也最高。通气量为 0 .0 8m3 h-1处理还可以控制土壤中酸度的变化 ,保持土壤中pH的稳定 ,从而更快地降解污染土壤中的菲。较高的菲降解率与通气改变土壤条件有关。在本实验的条件下 ,反应器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增加 ,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 ,土壤保持稳定的pH值是土壤中菲降解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而 ,改进的反应器具有较高的降解效果。本研究还表明 ,利用生物反应器能够快速、高效地消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实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6.
李立平  张佳宝  邢维芹  朱安宁  冯杰 《土壤》2004,36(5):468-475
毛细管电泳用于溶液中无机离子的分析具有分离性能高、分离速度快、分析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精确性稍低。通过各种校准方法可部分地克服这一缺点。毛细管电泳极高的分离性能和极快的分离速度使土壤养分快速以至准实时分析成为可能,但其在土壤无机离子分析上的研究仍显不足,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提高样品的前处理速度及对磷的提取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分析效率,促进毛细管电泳法在土壤养分分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影响土壤中PAHs降解的环境因素及促进降解的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类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低,不易降解。本文综述了影响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环境因素和促进降解措施的研究进展。影响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因素,包括水分、养分、土壤物理条件等;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措施有:向污染土壤添加有机溶剂、利用冯顿反应、添加堆肥和有机物料等。从目前研究来看,应当通过促进多环芳烃从土壤上解吸和培育具有较高多环芳烃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来促进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分子育种学是农学作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该门课程分子设计育种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正确体现生物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讲解好这部分内容显得十分迫切。本文结合笔者分子育种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教改的思路、做法及取得的效果,并对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施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回顾了施用化肥、有机肥、污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磷酸盐和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采用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镉、铜、铅和锌全量分别为4.12、81.0、455和115 mg·kg-1)、设置磷酸盐和3个不同石灰用量及磷酸盐和石灰同时施用及间隔15 d施用的处理,培养后测定土壤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间隔15 d施用且石灰用量为250和500 mg·kg-1时,土壤pH和磷有效性均高于同时施用处理。两种添加剂间隔15 d施用时,土壤镉有效性显著低于二者同时施用时(P<0.05,低6.63%~11.82%)、土壤锌有效性显著高于同时加入的处理(P<0.05,高17.64%~28.39%)。两种添加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铅和铜的有效性影响较小。石灰用量为1000 mg·kg-1且两种添加剂间隔15 d施用时,土壤镉和铅有效性最低。以上说明,对于石灰性镉污染土壤,磷酸盐和石灰的施用方式对土壤镉的稳定效果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