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育种选择优良亲本提供依据,选用‘石4185’、‘石H06-402’、‘济麦22’等9 个黄淮麦区广泛推广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Griffing 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配制了36 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杂种F1的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5 个性状进行了田间考察。在此基础上对9 个小麦品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并对5 个性状进行了遗传性分析。结果表明,‘石H06-402’和‘烟农19’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作亲本时都可增加后代的穗粒数;‘石4185’和‘济麦22’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提高千粒重的理想亲本。利用它们作亲本时都可有效提高后代的穗粒重。组合济麦22/运麦08-1、石H06-402/良星66 和石4185/济麦22 可作为大穗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穗长具有较高的遗传决定度和狭义遗传力,可在早代进行选择。穗粒重和千粒重狭义遗传力较低,加性效应较小,应适当推迟选择。小穗数和穗粒数的遗传符合显性模型,对其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相似文献   
52.
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中耕保墒的农艺节水理论基础,提出了作物苗期中耕保墒追肥机研制的指导思想,研制出了中耕保墒追肥机,并提出了合理的工作参数.各项功能经两年10余种作物苗期应用效果良好,单项和多项作业较传统人工作业可提高功效4~6倍,生产成本和作业成本降低,且灵活轻便.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提高紫甘薯中花青素的含量,对其钾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进行了探究,以基肥、追肥和基肥+追肥方式对紫罗兰、济黑1号、济黑2号、徐紫1号、宁紫4号和济薯18号共6个紫甘薯品种设置不同施钾量的6个处理(K0~K5),收获后分别测定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紫罗兰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在不同钾肥处理下的变幅最大(1 100~1 500 mg/kg);而宁紫4号的花青素含量最低,在400 mg/kg左右;所有供试紫薯品种在施加钾肥后花青素含量均有提升,其中,紫罗兰、济黑2号和宁紫4号的花青素含量在施钾量24 g/m2(K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济黑1号、徐紫1号、宁紫4号分施钾肥(K5)比单施等量钾肥基肥(K2)处理下的薯块花青素含量要低,但是可以提高薯块产量从而获得更多的花青素。不同紫甘薯品种间的花青素含量和对钾肥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大部分品种而言,一次性施足钾肥基肥可满足块根中花青素合成所需,但不同品种的施钾量不完全一致;在施用钾肥基肥后,追施钾肥并不能显著提高供试紫甘薯品种的花青素含量,但可以增加薯块质量,从而使花青素的单位面积总含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4.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喷施5.0 kg/hm的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达到98.76%以上;A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平均为70.87%和41.68%,B组分别为72.10%和57.31%,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 SQ1与参试小麦品种基因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t检验结果表明,B组小区产量、穗粒数和公顷穗数的杂种优势与A组差异显著,杂种优势明显高于A组。评选出4个强优势组合,均含有异种属血统,其超标优势幅度达17.56%~43.13%,说明在利用化杀法时,选用较远缘的中间材料做化杀杂交亲本来提高杂种优势幅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为发掘控制小麦旗叶长、宽、面积和千粒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的QTL,并阐明旗叶大小与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农大3338和京冬6号构建的包含216个家系的DH群体为材料,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临汾和运城进行了田间试验,结合含有469个标记的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05个加性QTL,其中,40个为旗叶性状的QTL,65个为籽粒性状的QTL,单个QTL的贡献率为2. 28%~39. 91%。在1B、2A、2B、2D、3A、4A、4B、4D、6A、6D和7A染色体发现了多个QTL富集区,富集区内的QTL或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在QTL水平证实了旗叶长、宽、面积和千粒质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是紧密关联的。7个QTL (Qflw-4A. 1、Qflw-4B. 1、Qflw-4D. 1、Qfla-4B、Qtgw-4A. 1、Qtgw-4B. 2、Qtgw-4B. 3)能够在3种或4种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具有较高的LOD值,并对表型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对这7个稳定表达的主效QTL进行深入挖掘与精细定位,可能对于MAS育种和基因克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综合性状好的 6个品种 (系 )为材料进行双列杂交 ,对 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小麦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百粒重 ,辅之以较高的成穗率 ,临汾麦区最佳强优势组配模式是重穗型 (均衡型 )×多穗型 ;②大部分组合正反交杂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但有个别组合正反交的优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③同一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 ,其杂种优势也有差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评选出优势较强的 5个组合 :即晋麦 65号×晋麦 61号 ,临远 315 8×晋麦 61号 ,邯 4 5 89×晋麦 60号 ,晋麦 60号×晋麦 65号 ,邯 4 5 89×晋麦 5 4号  相似文献   
57.
2002—2005年在山西太原和临汾就旱地冬小麦应用绿色抗旱剂的增产效应及耐旱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DR1号、GDR2号和GDR3号抗旱剂较好地协调了旱地冬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耐旱性试验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高,各处理发芽和生根受到抑制作用越明显,GDR1号处理的发芽率、芽长、生根率、根数和根长的抗旱性优于对照;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绿色抗旱剂GDR1号的出苗率、幼苗和根系生长与不同PEG浓度条件下的处理结果相一致。说明GDR1号抗旱剂具有较好的抗水分胁迫作用。该项研究为旱地冬小麦应用生长调节剂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临远3158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病性能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临远85—7069是通过复合杂交创造的抗病资源,与感白粉病品种杂交,F1代表现为显性,F2代免疫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接近3∶1和15∶1。初步认为携带着一对显性和几个微效抗白粉病基因。对条锈病的抗性表现是:F1为显性,F2代分离出72.4%以上的免疫植株。无论对白粉病还是条锈病,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传递能力。近年来,已被许多单位广泛利用,选育出一批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60.
化杀杂种小麦F_2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1999年 ,选用化学杂交剂SC2 0 53(津奥啉 )配制的杂交种 5个组合的F1,F2 及其相应亲本为材料 ,鲁麦 14号为对照 ,研究了F1,F2 各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有 3个组合F1和F2 均较其亲本和对照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优势 ,F2 超标优势达 7%以上 ,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