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41篇 |
基础科学 | 38篇 |
25篇 | |
综合类 | 232篇 |
农作物 | 31篇 |
水产渔业 | 8篇 |
畜牧兽医 | 67篇 |
园艺 | 44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海南岛河流底泥肥力和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征分析及其评价是底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海南岛热带玄武岩地区河流底泥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选取典型河段塘柳塘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断面布点采样法,对52个底泥样本的重金属和肥力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1)参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底泥中全氮质量分数指标达到Ⅰ级水平,全磷、全钾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均为Ⅱ级水平,阳离子交换量达到Ⅳ级水平;各肥力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指数均大于对照区,说明河流底泥养分较为良好.2)采用HJ 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Cd超标率为65.4%,超标幅度为14%;Hg超标率为59.6%,超标幅度为11%.3)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河段底泥中主要污染物为Cd和Hg,河段整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4)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表明,Hg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河段整体达到“轻微生态危害”等级.该研究在海南省南渡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为疏浚底泥生态改造与土壤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02.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气传性真菌病害,在全球小麦种植区广泛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充分利用寄主抗病性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的方法。富含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LRR-RLK)作为RLK家族最大分支的模式识别受体,在防御病菌入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系统鉴定了小麦LRR-RLKs家族成员,从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了4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LRR-RLKs,最后选取了在亲和与非亲和互作过程中都显著上调表达的TaRLK3D.2为对象,利用实时定量PCR、亚细胞定位及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初步研究了该基因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TaRLK3D.2定位于植物细胞膜,瞬时沉默TaRLK3.2后,条锈菌侵染严重度显著下降,生长发育变慢。作为典型的LRR-RLKs家族成员,TaRLK3D.2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行使感病功能。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该基因的功能,以该基因为靶标通过基因编辑或诱变获取稳定的功能缺失突变体可创制持久抗条锈病材料,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0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a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是我国重要的对内检疫对象,多年来其国内分布一直仅限于我国南方数省,如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四川,江西,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最近一二年,由于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这个病害在我国发生尤为严重。在某些地区,其为害损失已超过了水稻白叶枯病。而且其分布范围正逐渐扩大,北移。表现在杂交稻上更为严重。这对我国水稻生产无疑是个很大的威胁。 1987年7月,湖北省植检站会同崇阳县和咸宁地区植检站在湖北省崇阳县青山 相似文献
504.
用逻辑学的观点分析和总结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的逻辑推理过程,即归纳推理确立电磁感应的本质,类比推理引入位移电流假说,假言推理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说明逻辑学是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505.
通过实地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发现黎族村民在庭院内栽培着种类丰富的药饮两用植物,并掌握着丰富的饮料植物知识,制作出的植物饮料大多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尤其在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腰酸背痛及消炎去热等方面效果明显。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兰科和蕨类植物作为黎族饮料植物应用较为普遍,多数种类全株都可使用。 相似文献
506.
甘蔗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是决定甘蔗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甘蔗亲本资源单个性状研究较多,但是,多种病害的综合性评价较少。为了解甘蔗亲本抗病性,优化甘蔗杂交亲本选择和组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筛选常用甘蔗亲本274个,包括引进美国(US)15份、引进其他国家(GW)31份、引进中国台湾(TWCHN)25份、引进国内其他地区(GN)92份和自育亲本(GT)111份,进行甘蔗叶部白条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花叶病、黄叶综合症(黄叶病)、梢腐病、黄斑病8种甘蔗叶片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评价和甘蔗黑穗病发病率调查,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锤度与中国甘蔗8个主要病害的关联度和亲本的抗病性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轮斑病是甘蔗常用亲本群体中发病最普遍的病害,有214个亲本发生病害,发病比例达78.10%,但其抗病级别7~9级只有9个亲本,总体感病程度较轻。亲本群体感病数最少的3个病害分别为白条病、梢腐病和黄斑病。美国和中国台湾是我国大陆甘蔗最重要的亲本来源地,已育成多个优良品种。美国引进亲本群体感染白条病、叶焦病和黄叶病的发病比例最高,分别为20.00%、33.33%和33.33%,但其他叶部病害的发病比例较低;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中,轮斑病、黄叶病和叶焦病的发病比例较高;国内其他地区引进和自育亲本群体的发生病害比例较一致,属于中间水平,但自育亲本群体的轮斑病发病比例高达80.18%。黑穗病是中国大陆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美国15个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13.33%,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仅为2.17%,属于感染亲本多但病害发病较轻;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24.00%,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为10%,在各来源地亲本中发病率最高;甘蔗亲本叶部病害与锤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梢腐病与锤度关联度最高为0.960,而黑穗病最低为0.711。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常用亲本的抗病性表现为:F171、Tai98-2817、RB92-579、YuanL7、YueY R1、GF2、GT03-1462、GT08-120抗病性优良,而YZ99-596、CP01-1178、YunY06-450、CP94-1100、CP09-4256抗病性差。以欧式距离分类法对274个常用亲本的8个叶部病害和黑穗病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常用亲本可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是ROC28、MeiY8、YG45、YZ11-1204、GT05-1141和GT09-268,中抗轮斑病和黄斑病,高抗其他病害。本研究对甘蔗杂交亲本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对甘蔗育种材料的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7.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SC法)对桂糖31号的丰产性及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糖31号平均蔗茎产量、含糖量比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高,产量、含糖量的高稳系数也比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高,而产量、含糖量的变异系数比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小,尤其在宿根试验中产量、含糖量表现更为突出;甘蔗蔗糖分在11月份与新台糖22号相当,12月份以后达到和超过新台糖22号的水平.说明桂糖31号是一个丰产、稳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中熟、高糖的甘蔗优良品种,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8.
509.
[目的]为干旱区水源函养林适宜树种选择、健康培育及科学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疆乌拉泊库区水源涵养林3种主要灌木树种紫穗槐、榆叶梅和疏花蔷薇,利用热扩散探针配合自动气象站,于2009年5和8月对树干液流和气象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3种灌木树种树干液流流速呈宽单峰曲线;5月平均液流流速最高的是榆叶梅,达0.027 cm/s,其次是疏花蔷薇,为0.024 cm/s,最低的是紫穗槐,为0.018 cm/s;8月树干液流平均流速最高的是紫穗槐,达0.013 cm/s,其次是疏花蔷薇,达0.008 cm/s,最低的是榆叶梅,为0.007cm/s,该3种灌木树种5月树干液流速率均高于8月.(2)3种树种的树干液流流速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为极显著负相关.除疏花蔷薇树干液流速率与风速有显著关系外,榆叶梅和紫穗槐树干液流流速与风速关系不密切.(3)5月日耗水量最高的是榆叶梅,为3.87L/d,紫穗槐和疏花蔷薇次之,分别为2.94和2.92 L/d;8月日耗水量最高的是紫穗槐,为2.12 L/d,榆叶梅和疏花蔷薇次之,分别为1.00和0.97 L/d.与3种灌木树干液流流速季节变化相似,日耗水量变化也表现为5月高于8月. 相似文献
510.
以广西甘蔗研究所鉴定圃材料为调查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甘蔗亲本、家系及组合的开花习性,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08个组合1653个无性系材料中,出现开花的组合高达41.6%,开花无性系个体占无性系总数的17.4%,其中杂交后代中无性系开花数较多的母本有桂糖96-167、湛蔗74-141、湛蔗92-126、Roc11、Roc22、粤糖85-177、Roc23、Roc10、Roc24、粤糖91-976、Roc1、Roc20、CP81-1254;父本有桂糖00-122、CP84-1198、粤糖85-177、桂糖92-66、粤糖96-86、粤糖91-976、Roc16、桂糖73-167、粤糖93-159、Roc23、Roc22;组合有桂糖00-122×粤糖91-976、桂糖96-167×桂糖92-66、粤糖91-976×桂糖00-122、湛蔗92-126×CP72-2086、湛蔗74-141×CP84-1198、Roc26×粤糖96-8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