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8篇 |
39篇 | |
综合类 | 49篇 |
农作物 | 13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秸秆深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和酶活性的动态规律,采用尼龙网袋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到土壤不同深度(0 cm、0~15 cm、15~30 cm、30~45 cm)30天、60天、90天、120天后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还田120天,秸秆深埋分解率(70%~80%)远大于秸秆覆盖分解率(20%);比较各时期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变化,还田15~30 cm微生物碳含量最高,在各时期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地表覆盖微生物氮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比较各时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为秸秆地表覆盖的土壤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均随季节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90天后脲酶出现峰值,秸秆还田60天后蔗糖酶出现峰值。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且在还田15~30 cm,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更加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深度与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土壤脲酶、蔗糖酶、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有着显著地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08~0.660 mg kg~(-1),平均值为0.147 mg kg~(-1),总体上处于缺硒及潜在缺硒土壤范畴,几乎不存在高硒土壤与硒毒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盐碱土含硒量最低(0.097 mg kg~(-1)),而泥炭土最高(0.273 mg kg~(-1));硒在土壤剖面中主要呈现表聚型分布,也有少数呈现双峰型和心土聚集型分布;不同区域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最低(0.115 mg kg~(-1)),小兴安岭山地最高(0.198 mg kg~(-1));不同行政市以大兴安岭地区最低(0.115 mg kg~(-1)),黑河市为最高(0.228 mg kg~(-1))。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表土层土壤SOC、黏粒含量与pH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母质也是影响硒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SOC含量对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氮素调控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与叶片SPAD值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氮肥分配比例和施用时期不当,以及没有确定氮肥追肥时期的量化指标等原因,造成了氮肥利用率较低。试验通过对玉米进行氮素(追肥时期、追肥量)的优化,研究不同叶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氮素积累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追肥时期的叶绿素阈值,对玉米进行调控和优化定量施肥。结果表明,玉米最佳追氮时期为十叶期,在此时期,玉米穗位叶SPAD值虽然逐渐降低,但上位叶在抽雄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玉米全株氮素积累逐渐增加。在十叶期追氮,高氮处理(150 kg/hm2)玉米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5.
为了实现缺硒带谷子高效富硒生产的目标,研究京郊谷子在缺硒土壤(褐土,硒含量0.266 mg/kg)吸收土壤硒的能力和喷施外源硒及增效制剂对硒的吸收效率。以“京谷2号”“京谷3号”“京谷4号”谷子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硒水平(0、11.25、15.00、22.50 g/hm2)和2个增效剂(18.75 L/hm2腐植酸和0.19 L/hm2有机硅),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用外源硒(Na2SeO3)条件下,谷子品种与富硒的交互作用和增效制剂对富硒能力的提升。通过测定谷子籽粒硒含量、籽粒硒利用效率和强化指数,比较不同增效剂与硒协同作用对谷子富硒能力提升效率的影响,为生产中优化高附加值富硒农产品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CK处理中,“京谷2号”籽粒硒含量、籽粒硒生物富集指数最高,筛选“京谷2号”为土壤硒富集能力强品种,Se处理中,“京谷4号”籽粒硒含量、硒利用效率、强化指数均最高,筛选“京谷4号”为外源硒富集能力强品种;腐植酸和有机硅增效剂与硒协同作用比较,喷施腐植酸增效剂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硒利用效率和强化指数,其提高谷子富硒效率效果明显;喷施腐植酸增效剂条件下,“京谷4号”籽粒硒含量比Se2处理增加30.37%,“京谷2号”“京谷3号”籽粒硒含量比Se3处理增加41.50%、16.81%。缺硒土壤生产富硒谷子,品种选择“京谷4号”,选择腐植酸增效剂及15.00 g/hm2 Na2SeO3,其中“京谷2号”“京谷3号”,喷施腐植酸增效剂可减少1/3亚硒酸钠用量,达到增加籽粒硒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87.
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植株营养器官中蔗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开花期;荚果中的蔗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叶部和根中的蔗糖含量较高,是合成和贮藏蔗糖的主要部位;茎部蔗糖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不同大豆品种间的蔗糖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绥农14叶片和叶柄的蔗糖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5**),丰收10和秣食豆叶片和叶柄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4*,r=0.823*),绥农14和龙选1号叶片和茎的蔗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值分别为0.724、0.791)。 相似文献
88.
有机物料在风沙土中的腐解规律及土壤有机质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常见的五种有机物料在风沙土中的腐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物料在风沙土中对土壤扔机质积累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草炭>厩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草木樨秸秆。根据有机物料在土壤中腐解参数,用Jenny模型,可以算出每年需施草炭(干重)4.4t/hm^2,厩肥5.5t/hm^2,小麦秸秆10.7t/hm^2,玉米秸秆11.4t/hm^2,草木樨12.6t/hm^2,才能使风沙土现有的有机质含量由1.97%在10年内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89.
北方高寒区水飞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瘦果入药.是近10年来新发展的一个药材品种,它原产地中海沿岸. 相似文献
90.
本试验采用不同改土物料与化肥配合施用对人工建植草地苜蓿和羊草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PK 有机肥处理对苜蓿和羊草的增产效果好于其它处理,比对照增产37.9%和49.9%;其次是NPK 石膏和NPK十沸石.混播牧草有机肥的增产效果达到81%,其次是N7.5P7.5K5处理,增产达53.8%.表明改土物料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提高人工建植草地牧草生物产量有明显的提高.NPK 有机肥处理对羊草全氮和全磷都有最好的促进作用,比CK分别高出47%和33%;NPK 沸石处理对苜蓿全氮的积累最有利,比CK高51.2%,NPK处理对全磷积累最有利.另外施肥和施用改土物质都促进牧草中钙和锌的吸收与积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