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倒刺鲃鱼苗对水产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刺鱼巴鱼苗对 8种水产药物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兴棉宝 >孔雀石绿 >硫酸铜 >漂白粉 >敌百虫 >亚甲基蓝 >甲醛 >食盐。确定各种药物对倒刺鱼巴鱼苗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和中间忍受限 ,并计算出各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浓度值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通过对西藏本地及引进的7种优质牧草进行采集和品质分析,筛选出了适宜本地规模化应用的牧草品种豌豆草,以其作为原料之一设计出高、中、低3种能氮比的补饲饲粮(Ⅰ组为869.09.1,Ⅱ组为785.71.1,Ⅲ组为524.62.1),并在海拔3 600 m地区开展母牦牛补饲试验,研究开发出适宜于西藏高寒牧区牦牛的冷季能氮比补饲技术,解决西藏高寒牧区牦牛在冷季补饲技术上和牦牛营养模式上的短板,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及犊牛的生长发育等,优化牦牛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26.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是遏制草地沙化转移的重要生态屏障。植物能量是生态学功能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能量的传输与转化是生命运动的基础特征。因此文章选取蒙辽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区域,对草地植物群落能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针茅群落平均热值显著高于黄蒿、胡枝子、糙隐子草三个群落的平均热值;而黄蒿群落、胡枝子群落、糙隐子草群落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大针茅群落能量现存量最高,其与黄蒿、糙隐子草群落之间有明显差异;胡枝子群落与大针茅、黄蒿、糙隐子草群落之间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7.
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斑鳢、乌鳢和杂交鳢(斑鳢(母本)与乌鳢(父本))共85个个体(其中斑鳢、乌鳢各30个,杂交鳢25个)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组合共检出了459个不同的扩增片段,扩增出的多态谱带数350条,多态性比例为76.2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1.8条多态条带。乌鳢与斑鳢种群间存在稳定的、可以简单地借以进行群体鉴别的标记条带169条,其中父本(乌鳢)特异性条带78条,72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母本(斑鳢)特异性条带89条,71条能够稳定地遗传给杂交鳢。杂交鳢另外出现了3条非双亲的条带。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斑鳢与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5161,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种群间的遗传相似度相近,分别为0.7189和0.7476,斑鳢与乌鳢之间以及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之间的种群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615、0.3300和0.2909,即AMOVA分析显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个体间,斑鳢与乌鳢能区分成两大类,杂交鳢则分散于斑鳢和乌鳢种群中;在群体间,杂交鳢首先与乌鳢聚类,然后与斑鳢相聚,表明杂交鳢种群总体上更偏向于父本乌鳢。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鳢与斑鳢和乌鳢发生混杂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对杂交鳢进行隔离养殖。本文结果将为斑鳢、乌鳢和杂交鳢的遗传分析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其种质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TTC─脱氢酶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以硫化钠作还原剂,以甲苯为提取溶剂,解决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污泥脱氢酶活性中标准曲线制作繁琐和稳定性差的困难,并为该法的运用选择了良好的提取溶剂。本文也对测定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进行试验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9.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进行开口饵料筛选,发现卤虫无节幼体是高体革鯻仔鱼最好的开口饵料,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0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跃,尤以18:00-20:00的摄食最活跃,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0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30.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微波氯化锌改性玉米秸秆、NaOH改性玉米秸秆和纤维素酶改性玉米秸秆的最佳改性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试验对比了不同改性秸秆投加量、溶液pH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下的3种改性玉米秸秆,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1 h,吸附率可分别达到84.67%、98.76%和99.63%;3种改性玉米秸秆皆暴露出更多内部结构,表面变得粗糙蓬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加量和pH增大,吸附速率提高。3种改性玉米秸秆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单层吸附且吸附速率由化学吸附主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